针灸推拿专业灵魂三问:专业好吗、好学吗、好就业吗?

 

来自一个针灸门诊医生的针推学习感言...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 针灸医师| 王玉珏“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好不好、就业是否容易”,先明确:

1、自身的能力优点与专业特性是否匹配

2、用什么心情、什么精力去学习

3、用哪种定义形容“好就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十二桥校区操场

高考结束后的某一天,我收到许久不见的初中同学的微信,他说,家中侄儿评估了分数,有点想报考中医或者针灸专业,他问我“专业好吗、好学吗、好就业吗?”一时间觉得就像收到类似于“头痛好治吗、针灸有效吗、治不治得好?”的询问,需要800字科普的铺垫以后,才可能有答案吧。

毋庸置疑,人类需要医学,需要很多很多医生不怕天打雷劈,劝你来学中医,而组成社会单位的、小小的我们在选择学中医专业或者针灸专业的时候,考虑“好不好学、好不好就业”,到底需要考虑什么呢?
只报了针灸推拿专业,亲戚以为我要开按摩店


白驹过隙,遥想2008年的暑假,被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录取后的我,兴冲冲的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针灸推拿学》,妄想在开学前来一场自学“衔接”(当学霸的妄想间歇性出没),事实证明,果然是妄想。

翻开书就觉得这是一本天书------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在说啥。

有点幻灭,因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凭字面意思认为它一个单做手工的专业——把针扎进穴位。从小喜欢动手制作东西的我,把它等同于做手工。

当时填报也很任性,拿着一本大学填报建议书,翻看到这个专业了,于是就填了这一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有点“一见钟情”的感觉,我家里有亲戚以为我学这个,以后是要开去开按摩店。老师建议多多填几个,实在推辞不掉,我又填了一个“康复治疗学”。
拜仲景(图片由王理臻博士提供)

大一上学期,我还没拿过针
学校位于郫县的一个镇上。大一上学期,专业课设置以西医基础课程为主,中医方面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国医学史》。校内有一个叫“中医学与辨证法”的社团,在社团结识了中医学专业的同学,一聊才知道原来我们学的课程都是一样的。



上《正常人体解剖》课(图片由王理臻博士提供)

一学期很快就过完了,我已经忽略了自己专业名字叫“针灸推拿学”。寒假回家,被亲友满怀信任的call求扎针时,一脸懵逼:“我还没拿过针啊,我不认识穴位,呜呜”。

过完年返校开学, 大家聊天,一位中医专业的同学表示,拜年走亲戚,被求把个脉的他很尴尬,只能如实以告“还没学,还不会。”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们搬到了位于温江的新校区,新校区有电脑室。在网上搜到针刺示范视频的我十分开心,看的第1个视频是南京邱茂良教授的针刺示范。

我像小孩子反复看同一集动画片一样,反复的看这个视频,里面有一个“长针提肾俞”的手法:4寸针平刺入双肾俞,左右手同时撵转至滞针,再向上提针。让没见过世面的我开了眼界。

大一的暑假,我跑到中医院针灸科门诊见习了一个月,看到医生们熟练的把针扎进穴位,提插捻转,留针取针,这才对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情有直观印象。







练针

爱手工的我,对针灸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大概是从小就喜欢做手工的缘故,身临其境后,我对针灸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觉得它和织毛线、折纸、做饭是一样的性质。

后来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读到这种状态叫“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和我们讲的心灵手巧是一个意思-----手上的好功夫是因为有一颗此间明了的心。

学习针灸推拿,需要有把想法转化成手上功夫的能力,这样才能随心所欲。









玉珏大夫为宝宝做的小衣服

拿到全国大学生针灸技能大赛第一名
按照学校课程安排,大三才开设针推专业的相关课程。

大二下学期,正逢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针灸技能大赛筹备之际,学校举行了选拔赛。此时我和一位女同学相约自学准备选拔赛的考核,把课本上的穴位和经络走向的原文背了下来,在网上找了手法操作视频跟着练习,还背下了不少古典针刺手法的原文条目,背会了学习生涯中第一篇经典歌赋《标幽赋》。

备赛的时间很紧迫,我俩互抽着小鞭子,竟然一路比到了总决赛。在总决赛我们也毫无意外的——落选了。

被选出来的师兄师姐,在那次全国比赛中为学校夺得了第一的好成绩。我和她则通过这次经历,在心中印刻下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原文”,我们也实现了之前的“妄想”------自学衔接到大三专业课学习。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事隔两年,当我也成了高年级的“师姐”时,终于在学校选拔赛中得到机会,经过集训后,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针灸技能大赛中,和老师同学一起,为学校蝉联了“全国第一名”的成绩。



进入大三,给我们上针灸专业课的老师主要从事实验研究,而那时的我对针灸的临床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针灸的疗效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神奇吗?穴位就是按同身寸量出来的固定不变的一个小点吗?“气”是怎么从穴位游行出入的?不同的人扎同样的穴位效果是一样的吗?老师们讲的“桴鼓相应”的段子是真的吗?我读到的“神奇疗效”医案,是怎么扎出来的?针灸手法的烧山火、透天凉真的能让人产生冷或热的感觉吗?经络真的存在吗?禁针的穴位真的扎了就会死吗?针灸医生扎针,真的是我们上实验课那样,不把人扎到胀得要死就没效果吗?无数的问题吸引着我去探究解答。
学过的教科书(图片由王理臻博士提供)

跟师,师不在多,而在长久
读到大三,除了针推专业的同学,我还和一些中医专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热爱中医临床的他们,能背诵《伤寒论》《金匮要略》,对各家学说如数家珍。跃跃欲试,最开心的就是有人生病给他们练手,甚至还自费给人买药以观察疗效;从位于郊区的学校跑到市区跟老师门诊抄方摸脉,观察临床医生是怎么看病的。

我们班上有一位热衷于开方子的女生,把图书馆里的中医经典著作看了个遍,学校有实力的内科老师也跟了不少。后来她保送到东直门医院读了中内的研究生,现在北京做中医门诊,一天要开100多个方。

主动看教材以外的书籍、背经典,是学习中医的必要选项。

到了大四,认识了给我们上《推拿学》课程的赵老师。他那时刚国外回来,上课不读ppt,像聊天一样,语气和缓,旁征博引,结合实例,有理有据。在课堂上给我们做推拿的演示时,同学们争着当模特。

据说他授课班级的同学都超爱他。被圈粉的那节课,我坐在第一排过道位置,当他说来一个模特的时候,我就迅速跳到讲台上去,示范的是腱鞘炎的推拿手法,原来推拿是如此的温暖舒适,微微酸胀,如沐春风。后来才知道他是全能型选手——啥都会!
玉珏大夫的老师赵征宇教授,内外兼修

此时,中医专业优秀的朋友们,经过跟诊学习,把目标锁定到了他们佩服的、德高望重的老师身上, 并在此后的研究生学习阶段,用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踏实的行为态度,得到系统全面的学习老师学术经验的机会。

这种经历让他们在读研期间于医馆坐诊时,就获得了不错的门诊量。独立门诊后,顺利成章成为炙手可热的医生。(这个话题请开方医师去写更好)。

大五在医院实习,我认识了好朋友刘欢医生,她是赵老师的研究生,我时常跟着她到赵老师门诊玩耍,耍到我读研一时,就赖着不走,跟赵老师学习针灸临床。才发现,医学生和医生之间隔了一座跨海大桥的距离。

稳定的门诊量和稳定的疗效,需要是领悟、学习、总结。有关中西医知识学习、沟通技巧、治疗设置等等,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在此就不赘述了。《初出茅庐到杭州,我如何用3年时间维稳患者量》

跟师,师不在多,而在长久。这是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能够精进的路途。

中医和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丰富起来了
八年的学习,告一段落,我们该何去何从。

本科毕业时,一位同学说,学了五年,她唯一的收获就是,她真的很烦针灸,都没整明白自己这五年在干啥毕业后她转行了,及时止损。







青葱岁月

有转业的同学,而更多的同学走上了与专业工作相关的工作岗位,就业的问题来了。

进医院是绝大多数同学的选择——各种级别的县市中医院、西医院。还有同学选择进职业学校当老师,也有同学继续读博,毕业后从事科研类工作。

我在医院实习和做研究生科研课题的时候,就明白了,医院和科研不是我要选择的道路。感性的我在紧张的环境里、做不擅长的事情感到困难又压抑。

但是我做针灸门诊的时候却能获得一种充实的、有价值的真情实感。

工作的时间占据人生大半,如果紧紧是被固有观念限制或者来自于他人的胁迫选择“我应该做的事”,那么这样的人生称不上是“美好人生”。想通了这个问题后,进医院的念头就松动了。

反过来说,大家都想进的、平台高福利好的医院,筛选条件也很严苛。迫于外界压力,我面试过医院和学校的工作岗位,一同面试的女生说她要是不进公立医院的话,她的父母会觉得,培养了一个没有工作的打工仔,会觉得脸上很没有面子。

在我的老家,大西南108线小县城的父辈观念里,孩子只有进体制内医院工作,获得编制的保障,才是“有工作”的人,因此我经常调侃自己是打零工的社会闲散人员。

身处观念开放、政策明朗的当下社会,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就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俩专业都属于技术活,看诊治疗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客观环境条件限制较小,合法行医,手艺傍身,走到哪儿都能活下去,并且活得很好。

对于只想单纯地做好中医门诊、针灸门诊的医生来说,他可以把时间精力投入到这件令他享受的事情上去。很多民营医馆提供这样的岗位。

对商业经营感兴趣的同学,毕业后创建一家医馆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学校有硕士或博士毕业后开了医馆且经营得不错的先例。

从事与健康相关产业的运营,把中医理念和产品结合,打通线上线下流量,经营范围从网络平台扩展到实体经济。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好不好、就业是否容易”,先明确:

1、自身的能力优点与专业特性是否匹配

2、用什么心情、什么精力去学习

3、用哪种定义形容“好就业”

最后再补充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条件:针灸推拿医生对身材和身体素质有要求,因为工作的时候不是在行走就是在站立扎针。主业做推拿的医生经常会遇到大块头。我171cm,大骨架身材,从小在横断山区奔跑长大,控制一下接诊量,身体还是能承受这种劳动强度。而身材娇小、体弱的同学需要身体是否吃得消。
作者简介


王玉珏,主治中医师,医馆界特约撰稿人。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师从梁繁荣教授,由赵征宇教授指导针灸临床学习。现于杭州方回春堂市民中心馆、临平馆出诊。

I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授权。
· END ·
编辑|半夏    视觉|花椒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报名

参加2020医馆界上海论坛!


↓↓↓↓


    关注 医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