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8岁的人生不是自己选择的,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入海的每一朵后浪,都有自己的答案。...

2020高考,1000多万高中生涌入考场。尤其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经历了疫情的洗礼,教学模式的转变,高考时间的推迟……这一届后浪的高考之路稍微有点坎坷。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高考是学生生涯的一个句号,也是人生起点的序章,1000多万毕业生将面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生之问。此刻,志愿抉择显得比高考成绩重要的多,毕竟选择的方向对了,努力才有价值。

如何择路,未来何从,是孩子对自己的一次自问与求索,但也免不了被父母们的建议的所左右。是听从长辈的建议,亦步亦趋,尽量选择不出错的人生,还是认识自己,坚持理想,奔赴更远更广阔的旅程。这往往是两代人的博弈。前几天我看了一部聚焦高考的短片,这次不是两代人的意见拉扯,反而是厚重亲情为理想开路。



一万个考生就有一万种答案。多年之后,我们纵观几代人的高考经历,就会发现,填报志愿比拆盲盒刺激。
01
我的姥爷毕业于武汉大学,一辈子极其注重孩子的教育。姨妈是70年代生人,在姥爷的培养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上海,是“全村人的希望”。

那个信息不畅通年代,学生们还并不了解远方的海阔与天高,对于全国有多少所大学,大学里各种专业都学些什么,姨妈并不了解,所以专业是姥爷帮忙填报的。人们戏谑称作“烧锅炉”的专业,名叫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当时前景广阔,以后考到事业单位还能有个“铁饭碗”。可姨妈带着憧憬来到大学,深入接触后却并不喜欢,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择业是一辈子的事情,姨妈思虑过后决定尝试学习法律,于是选修加旁听,坚持钻研了四个学年,毕业后成了一名律师,就这么开始了一生痴爱的事业。
02


80后的姐姐高考时,互联网已经普及,姐姐通过高校官网、官方新闻到论坛留言,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理想大学。她一直向往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填报志愿时却遭到了反对,像所有祈求安稳的父母一样,爸妈还是建议选择财会专业,俗话说得好,心里有本帐,越老越吃香。姐姐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对于未来择业的无知,最后还是选择了听妈妈的话。然而她天生对数字不敏感,财会的各种公式,终值现值的复杂计算,让她学得很吃力。痛苦之余,写作便成了慰藉,也为她带来人生的转机。

姐姐大学四年笔耕不辍,借着互联网的浪潮,开始在网上连载小说,并幸运地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如今,她已是一名专职作者,每天徜徉在想象力的世界里,成为把热爱变成事业的最佳典范。
03


00后是浪潮汹涌的一代,表弟就是今年的高考生。

表弟最近一段时间在准备高考志愿填报,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冒了出来,纷纷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出建议。有人建议他继承姨妈的衣钵学习法律,工作体面收入高;有人则建议学医,如果将来有个病痛要住院,起码家里有位专业人士,心里踏实;还有人建议学习金融,将来考个精算师,前途无忧……说来说去,都是些未来好就业,收入有保障,都是些不容易出错也不出色的选择。

表弟作为与智联网络一起成长的千禧一代,每天上网冲浪吃鸡、追赶新闻热搜,听高晓松读书、看陈丹青览画,表弟年纪虽小,却具备更丰富的信息基础,心广眼阔,也更有主见。
拥有新闻理想又热衷科技技术的表弟,选择了网络与新媒体这个新兴专业。对于这个陌生的选择,家里人都不太支持,出乎意料的是姨妈却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这是孩子选择的人生,他比我们更懂自己,我相信他!”

为人父母,就是孩子的避风港与照明灯,父母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不同的人生里都会遇到哪些机遇与挑战,但是往后余生,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未来。

表弟说,他以拥有这样的母亲为荣。



我的家庭就像是社会上千万个家庭的缩影,70后听从父辈安排,80后被父母建议所左右,90后开始自我思考,00后独立自主,无论是否听从过家人的建议,无论是否曾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妥协,面对决策的时候,请敢于坚持自我。面对问题,学会自己寻找解决方法,才是独立成长的开始。

人生不是高考,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我们可以从长辈处借鉴宝贵经验,但每个人最适合的人生答案,终将由我们自己作答。而那些所有尊重并支持孩子选择的父母们,都值得敬佩!

人生需自渡,愿我们终将得到理想答案。


THE END


    关注 清南师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