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世的时候,我妈正在发朋友圈”这个错,每个人都可能会犯……

 

十万个小妙招我是你的生活贴心小棉袄~最近发生了两件事,让小编感慨良多。 第一件事,是6月重庆发生的一起“8名...



十万个小妙招

我是你的生活贴心小棉袄~



最近发生了两件事,让小编感慨良多。

第一件事,是6月重庆发生的一起“8名小学生溺亡”事故。

时间追溯到6月21日,重庆米心镇发生了一场悲剧。

当天,8个小学生趁着周末,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去玩水。

虽然是在浅滩玩耍,但是没过几分钟,一个孩子便意外失足落水。剩下的小朋友,一个个慌忙前去施救。

最终,8个孩子猝然离世!

瞬间,7个家庭如坠冰窟!(其中有对是姐弟)。

无法想象,孩子们在冰冷的河水中,历经怎样的挣扎;痛失爱子的父母今后又要忍受多少暗夜,才能走出人生阴影。



更残酷的现实是,孩童溺亡事故,从过去到今天,从未停止。

第二件事,端午节假期,安徽临泉,两名少年在鱼塘中不幸溺亡。

当时5人闲逛到某村一处鱼塘,其中一人跳入水中,他拿着长杆测量水深,还回头对岸上的伙伴说:“我看看水有多深。”

没等到同伴下水,他便陷入危险,同伴跳下去救援,结果双双沉入水底。

第三件事,前几天,温州3名少年溺亡。

当时只有两人下水,不久便出现身体不适,另一个孩子进行施救,最终也没上来!



而几件事背后源头:

似乎都指向了头号杀手“溺水”。

溺亡,已是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暑假是其“作案”的高发期。

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占56.04%,溺水已是我国儿童意外致死的第一原因。

而这些孩子中,很多都是同伴落水,自己下水救人反溺亡。

孩子,千万不要贪图一时愉快玩水了,更别盲目地下水救人了。

你是个孩子,只有先保护自己,才有机会为施救朋友。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监督必不可少。
01
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

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0到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高达2万。

溺水,已孩子非正常死亡的“杀手”,让还在懵懂期孩子的生命瞬间凋零。

为何溺水的死亡率这么高?


因为溺亡的速度远超乎你的想象:只需20~60秒,眨眼功夫,人就沉下去了。

除了救援时间短、施救难度大之外,溺水的迹象还很难觉察。



人一旦溺水,真的能在水中挥舞手臂,大声呼救?



下沉时,真的还能拉住他人,张大嘴巴,还能口吐泡泡?



抑或是行救的人,真的能为溺水者“水中送气”?

很遗憾地告诉你:与电影情节表现的挣扎、呼叫不同,现实中的溺水远远没这么戏剧性。

因为溺水迹象难以觉察,所以只要大意分心,孩子可能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6月26日,广东一对夫妻带着6岁儿子在公园水域游泳。

孩子爸爸为儿子戴上泳圈和安全绳,两人游到离岸边三十多米的江中后,爸爸便游离了儿子。



当孩子独自在江中游动时,却从游泳圈以及安全绳中脱出底。

待到夫妻二人发现儿子不见,孩子早已坠入4米深的水底。

父亲跪地痛哭,歇斯底里地喊着“儿子”“儿子”!



几年前,在福州,一位宝妈也因大意失去了女儿。

她曾带两个孩子到婴幼儿馆游泳,期间店铺员工暂时离开并告知了她。

然而,这位母亲并未将员工的话放心上。

随后,她便转身玩手机。

“无人”看护的女婴,救生圈翻了,一头扎进水里。

期间,儿子试图用游泳圈救女婴,几番撕扯母亲衣服,却被母亲甩开手。

渐渐地,女婴挣扎的动作越来越小......

而母亲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直至悲剧发生。

但凡她回了一次头,女儿也不会在自己眼皮底下活活丧命。

所以,对于溺水者而言,没听到呼救,绝不代表他没危险;有人看孩子,也不等于有人看着孩子。

为人父母,哪怕一分钟没看好孩子,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父母一定要多长点心,别让“怪兽”抓走孩子!

别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02
还记得18年青岛那对走失的双胞胎女儿吗?

18年8月5日,一条寻人启事在朋友圈集体刷屏。

一对跟随母亲从北京到青岛旅游度假的双胞胎姐妹在海滩走失。
第二天,最坏的消息还是传来了。

两个双胞胎女儿双双溺亡。

面对如此令人悲痛的场面,连见多识广的搜救民警,也忍不住泪如雨下。
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无比遗憾的结局,但这些本应该可以避免。

首先,妈妈带孩子去的并非正规浴场,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之前青岛媒体就曾报道此一凶险海沟,一天竟拖出30多人!

其次,海边是有一块“禁止游泳”的警示牌。

但明显家长和孩子都没把这块牌子当回事。
不仅如此,妈妈更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由于双胞胎女儿就在离她几米远的沙滩玩儿,她并没有将视线锁定在孩子身上,而是边玩儿手机,边瞟一眼她们。

用她的原话说就是:“我就在沙滩上玩了会儿手机,发了个朋友圈,然后孩子就不见了。”

再见到女儿,她们已是两具冰冷的尸体,天人相隔。





母亲在接受采访时几近崩溃,她们从北京过来游玩。

两个孩子今年八岁,开学之后就要上三年级了,本来是想带着孩子出来休息一下。

然而现在,她再也看不到这对姐妹花的笑脸了。
事发后,孩子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得知消息后开着车就往青岛狂奔。

抵达现场后愤怒的丈夫狂扇妻子耳光,可又有什么用呢?

母亲带娃不易,没有谁比得上妈妈更爱自己的孩子。

叔相信她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回孩子的命。

可一切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能够想象,这位母亲的后半生将在无尽的悔恨中度过。

但一味指责又能改变什么呢?

她是这起悲剧中最痛的人,她也得到了此生最残酷的惩罚。
03
最初,救援人员下水搜寻时,双胞胎妈妈还不相信女儿们会被海浪卷走。
她对溺水的认知与大多数人相似,而这种印象大多来源于影视剧:

以为溺水时肯定会用力拍打出水花,头一起一伏,且大喊大叫。

 

像《极光之恋》里这样(请忽视这辣眼的演技):
但。

现实却是,溺水时是没有声音的。

 

它不会溅起水花,也不会大喊大叫,它是安静而快速的,几乎无法察觉。

我们可以听一下这段溺水时的真实声音



而且身体也是直立随水流飘走,不会呼救,不会扑腾……

2017年6月13日,在芬兰一家游泳馆里,一名5岁小男孩在泳池中溺水。
因为体力不如大人,他没有像电视剧或电影演出般的疯狂拍打水面或挣扎,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发愣。

所以,即便周边都是成年人,也浑然不知,没有人注意到挣扎的小男孩。
04
写到最后周周想说:

所有人生命只有一次,且很脆弱。

我们要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并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而这也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如果为人父母,也要把这几条准则读给孩子听: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

不要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要在无家长或老师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不要盲目徒手救助溺水者。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不仅要教育孩子远离危险,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

更重要的是,请放下你的手机,要时刻注视着你的孩子,别让噩梦发生在你拿起手机或转身的一秒钟里!

最后欢迎大家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点“在看”。

 

多一份提醒,可能少一个悲剧。
/ 每日好货分享 /
都是大牌原单货原厂货海关货
分享给你们性价比最高的
大牌好货
扫码购买:


    关注 十万个小妙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