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必备!重点本科高校有哪些?就业质量如何?(附院校名单)

 

依据教育部“现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的官方正式回复,换言之现下高考生填报志愿挑选好大学、好专业时,必然要仔细查阅“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依据教育部“现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的官方正式回复,换言之现下高考生填报志愿挑选好大学、好专业时,必然要仔细查阅“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近几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已然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个热词,更是重点大学的代名词。


什么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等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2017年9月,教育部网站下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中列出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详见下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实施办法》指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链接}


“双一流”建设高校就业质量揭秘
“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究竟怎样?
1
“双一流”院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揭秘——月收入、职场忠诚度明显更高

根据麦可思《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最新数据,“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满意度、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场忠诚度等方面的指标数据,均好于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具体来看,2019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70%,比地方本科院校(68%)高2个百分点;月收入为6560元,比地方本科院校(5216元)高1344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3%,比地方本科院校(71%)高2个百分点;离职率为12%,仅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半(24%)。
2


“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职场中期发展揭秘——薪资增幅、职位晋升的比例更高

麦可思《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最新数据显示,2016届“双一流”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工作三年的月收入分别为9477元、7562元,相对于毕业半年时的月收入,涨幅分别为82%、80%;毕业五年时,2014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月收入为12296元,相对于其毕业半年时的月收入(4394元),薪资涨幅比例为180%,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五年时的月收入为9350元,相对于其毕业半年时的月收入(3649元),薪资涨幅比例为156%。

对于职位晋升比例,麦可思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14届“双一流”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三年内的职位晋升情况没有差异,职位晋升比例均为56%,但到毕业五年时,2014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70%)高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67%)3个百分点,职位晋升优势随工作年限的增加更加凸显。


“双一流”建设高校不搞终身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部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由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单从时间上来推算的话,今年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将会迎来项目建设验收考核,也就是说“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

不过由于受到突发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该项工作目前来看可能会推迟。面对未来可能出现变动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今年的高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尤其需综合多方因素考虑,力争选到最合适的院校与专业!

{链接}“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2020)

2020年4月,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2020)”。以人才培养指数、科学研究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综合声誉指数四个一级指标构建综合指数,对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含军事院校,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实行“一个校名、两地办学”)进行评价,同时推出“人才培养TOP100”“科学研究TOP100”“社会服务TOP100”和“综合声誉TOP100”等四个子榜单。

来源:教育部网站、《广州日报》。



(点击图片进入☝)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麦可思 王慧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丁楠


分享、点赞与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


    关注 麦可思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