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为抱女儿学拳击:过度内疚的妈妈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当妈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有时候认个怂,承认自己不好,是对自己的解放。...

文章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1.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每天总有那么几个瞬间,妈妈的内心是充满愧疚的。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觉得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母亲。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女儿突然不黏我了。上班的时候,没有了生离死别的哭戏,回来的时候,也没有“脱缰野狗”般的求抱抱。

我去上班,跟她说再见的时候,她玩着自己的玩具,连头都不抬一下。那一刻,我觉得可能是我的忙碌,我的疏忽,让女儿失去了对母亲的依恋。

类似这样的时刻有很多很多,让我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远远够不到做母亲的及格线。
还有女儿最爱吃的奶油蛋糕,可乐鸡翅,我早就答应有时间给她做,现在冰箱里的奶油都快过期了,我依然没有抽出时间。

愧疚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自己为人母的种种不堪。

她小的时候,我不懂什么教育学心理学,坚持哭了不抱,“咿咿呀呀”说话的时候我没有积极与她对话。

多少个深夜,看着她熟睡的样子我都在想,缺乏母亲的足够回应,是不是会影响她一生的安全感。我曾经的种种行为,会不会让她长大后心理有问题,忙碌的父母会不会是她的童年阴影。

当妈后,才知道愧疚两个字,到底有多折磨人。

愧疚,是自己母乳不够的时候,嫌弃自己连个奶牛都不如;

愧疚,是工作太忙时孩子等你跟她玩,直到入睡也没等到;

愧疚,是吼娃之后孩子哇哇大哭,还抱着你说妈妈别生气;

愧疚,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去高级夏令营,你却囊中羞涩;

……

多少妈妈嘴上不会跟孩子道歉,可是心里却自责过无数次:对不起孩子,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偶尔释然,时常内疚,是很多妈妈的写照。
为什么当妈后,对孩子的内疚像空气一样缠绕着自己?

我们最不愿承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妈妈确实累了,妈妈确实很忙,妈妈确实有犯懒的时候。

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母亲和伟大就像孪生姐妹。妈妈必须伟大,妈妈必须坚强。

即使到了很累很艰难的时刻,妈妈也必须要硬挺,必须告诉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妈妈也会怀疑是自己不够好。不敢“认怂”的时刻,就是不接纳自己的时刻。

理想自我无所不能,真实自我筋疲力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只能用无尽的内疚来填补。

2.

愧疚,从来都不是悄无声息的

愧疚和愤怒一样,都是人正常的情绪。愧疚的本质,是别人被伤害或者产生消极结果之后,我们产生自我归因的自责心理。

适当的愧疚是好事,是人对自己言行的反思。妈妈的适度愧疚,也有利于认识孩子,认识自己。

但是,如果愧疚的次数和程度不断加深,成为人心理的负担,成为生活中的累赘,那就可能影响正常生活。

过度愧疚的妈妈,大多都是不够自我接纳的妈妈。不能接纳自己的软弱,不能接纳自己的缺点,不能接纳自己的阴暗面。

当一个人不能足够接纳自己的时候,其实是在自我攻击,用自己或者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同时,还会把对自己的不接纳,投射到身边的人身上。

电视剧《小别离》中,琴琴明明已经是班上的学霸,可是妈妈还总是觉得对不起女儿。

他们住的是高档小区,周围的邻居非富即贵,他们只是分了一套房的拆迁户。别人可以送儿女出国留学,他们的财力却远远不够。

妈妈想方设法,只想给女儿一个美好的前程。
这份愧疚带给她的,不只是自我攻击,还让她对老公发火,把对自己的愤怒投射给了老公。

“你就是一个开出租的,没本事。”

“你想让女儿跟我们一样,窝囊一辈子啊。”
别人劝她的话都没错,只不过触动了她不敢接纳自己的地方,说出了她最不敢面对自己的软弱面。

为了不面对自己的脆弱,她只能先占领道德制高点。

看起来愧疚两个字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但是它会外化成攻击性,伤害身边的人。

妈妈的愧疚,不只是和孩子之间的问题,还是早年和父母之间关系的重演。

小时候,一个人如果总是被父母责骂,被父母与他人进行比较。长大后,他们就会习惯用别人的眼光衡量自己,害怕犯错误而被嫌弃,害怕在比较中输掉。

和别的妈妈比,和优秀的人比,总有比不过的时候。

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长大后做了母亲依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那些养育的问题,遗憾的时刻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自我保护,妈妈只能用愧疚“惩罚”自己,同时用攻击性掩护自己的脆弱。

3.

相信我,愧疚完了你也不会改变

Boss直聘发布过一个《职场妈妈生存状态调查》,结果显示85%的职场妈妈会对小孩感到愧疚。

面对自己无法陪伴的愧疚,只有10%的妈妈考虑过转型为全职妈妈。

当然,这并不是为了说明全职妈妈比职场妈妈好,而是说当愧疚感围绕着妈妈的时候,妈妈并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想想生活中,是不是就是如此?

缺少陪伴的妈妈,愧疚过后,下次还是没时间陪孩子玩;

吼完孩子之后,无比后悔,下一次嗓门甚至比上次还大;

对孩子冷暴力的妈妈,下一次还是会选择冷着脸逼迫孩子“投降”。

生活的难题,也根本不会因为愧疚的存在而改变。

谢娜曾经在节目中说过,有一次带着女儿玩,起来的时候没使上劲,眼看就要跌倒。

妈妈的天性让她第一瞬间保护孩子,自己背部着地接住了女儿。

她说,那一瞬间她觉得,如果有一天因为自己没有力气,让宝宝摔了一跤,她会恨死自己。从此,她跟着邹市明学拳击,就为了有力气抱女儿。
这个故事很感人,足以证明为母则强的本性。

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孩子就不会挨摔了吗,下次孩子挨摔她的自责会少一点吗?

因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自责,只会引发更强的自我否定。潜意识里还会有害怕类似事情发生的焦虑,越是焦虑越是容易出错,出错后自责的感觉会加倍。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的: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越是害怕发生的事情越会发生,妈妈的过度愧疚本身就是一个死循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自己时常不开心,或者对家人发脾气。

4.

“我就不是好妈妈,怎么了?”

妈妈的过度内疚说到底,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不仅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还会影响生活的幸福感。

那么,过度内疚到底可以消除吗?

答案是,想要消除它,不太可能,妈妈的天性就是如此。但是,愧疚就像黑暗,它不可以被驱散,我们却可以把光带进来,让光亮融化黑暗。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过一个ABC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发生了一个事件A,我们对待它的认知和想法B,会直接导致事件的结果C。

比如一位妈妈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孩子,还吼了孩子几句,这是事件A。如果她对这件事的看法(B)是“我太糟糕了,我后悔了,我怎么可以这样”,那么结果(C)可能就是愧疚与再犯的恶性循环。

如果对事情的看法是“好吧,我确实做错了,谁还不犯点错呢,下次注意点,孩子不会因为一句话产生心理阴影的,人家自己玩得不也挺好”,那么结果可能就是妈妈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接纳其他人有缺陷,整个家庭氛围相对轻松。
当妈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有时候认个怂,承认自己不好,是对自己的解放。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下次再发火,再犯错的时候,我们的内疚感就不会那么强烈,也就更容易面对孩子的问题,坚守自己的底线。

很多负面情绪和感受,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往往出在我们“对感受的感受”。

也就是说,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自责,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对孩子的后悔遗憾是人的一种感受,当一个人有了遗憾的念头时,有的人选择让它随风飘过,而有的人选择深陷悔意,进而自我攻击形成循环往复的愧疚。

放过自己,改变自己“对感受的感受”,认个怂,承认自己“不行”,不再和任何人比较,也就能减少内疚对生活的影响。

过去了就过去吧,谁还没点“过去”呢?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允许光照进来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END


文章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及妙黛。

往深处想,在浅处活——专注精神分析的教育与传播。


    关注 嘟嘟妈妈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