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何需要科学?

 

读者可能经由本书读到一些闻所未闻的观点,以下是我对这些观点的解释。在神经科学还不太发达的时候,人们...



读者可能经由本书读到一些闻所未闻的观点,以下是我对这些观点的解释。

在神经科学还不太发达的时候,人们一度怀疑基于心理假设的精神分析是否有用,因为它的理论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可证伪”原则。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弗洛伊德都被认为是哲学家,甚至是宗教教主,而非心理学家。

在被称为“脑的十年”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和神经影像学的创新技术,让弗洛伊德在《科学心理学纲要》里提出的梦想——把人类心灵的理论落实在神经心理学上——有了实现的可能。



以掌管情绪学习和记忆的大脑里的杏仁核为例,来谈谈现代神经科学对心理治疗的最新研究。杏仁核又被称为“生存中枢”,因为当人们面临安全威胁时(愤怒的表情或咆哮的大狗),它负责做出勇敢战斗还是转身逃跑的瞬间决断,这个过程在一秒之内就能完成。而让杏仁核做出反应的依据,往往是那些极其内隐的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记忆痕迹,是超出人类觉知之外的。比如在童年早期被无情抛弃或虐待的人,可能不自觉地把别人伸出的友谊之手解读为危险的信号;比如经历过大地震的幸存者,可能被楼上邻居推倒桌椅的声音惊出一身冷汗,甚至反射性地往门外跑。

换言之,杏仁核的反应越是非理性地活跃,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就越弱,心理健康程度也就越低。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对谈论令人悲伤的往事感到困惑。“事情都已经发生,现在再来说还有什么意义?”,这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疑惑。而神经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讲述那些过去发生的创伤事件,并对事件引发的情绪体验进行定义,能够降低创伤事件对神经系统的负面影响。



研究者让被试看着令人悲伤的画面,同时按照指令对这些画面进行描述,则核磁共振成像显示,杏仁核的激活程度会远远低于不对画面进行描述的被试。大脑研究还显示,对困难的情绪体验进行重构(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起到调节杏仁核反应的作用。通过关注呼吸过程中的身体,情绪的调节能力也可能得到提高,尤其是缓慢呼气时可以降低杏仁核的放电,使大脑和身体安静下来,那么自我的理解和成长也就有了基础。

但在我看来,人们耗费精力研究心理治疗的神经学原理,无非是为了将它纳入科学范畴,以便给从业者找到一个好位置。就像早期的精神科医生为了维护自身的社会地位,要求心理治疗师必须有医学背景那样。这样的人为拼接,其实是无视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之间的鸿沟——前者确实是一门理论科学,而后者却更多是一门艺术。人们不要求音乐家去证明乐曲的内在有什么科学依据,因为那时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感官。但是对于爱、情感、自我、潜意识等等类似这样的领域,却是那样的陌生和无从下手。

所以,现代人需要科学。

依赖科学、逻辑和实证研究,是现代人寻找内心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因为哲学思考、情绪感受、人文精神这些东西,实在是过于浩瀚无垠,总给人一种无力掌控而只能身在其中的感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甚至都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清楚,更难从他人那里得到“我也是”的回应。这实在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状态:你知道它就在那里,却非但不能驾驭和使用它,它的存在却反而折射出你的渺小和孤独,而你知道,这就是你生命的本质。



所以,人们需要逃入科学,在那里寻找清晰的、准确的、易于交流的存在感。

那当然是徒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类智能暂时无法到达的领域,也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够被科学证伪,但那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或其存在没有合理性


    关注 郡主的幸福公开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