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它的动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今年建校刚满18年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获教育部国家优质高职院校认定,入选“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B档)……那么,该校在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方面有何特色做法,建立了怎样的动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呢?...

今年建校刚满18年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获教育部国家优质高职院校认定,入选“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B档)……那么,该校在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方面有何特色做法,建立了怎样的动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呢?

麦可思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高职毕业生对母校教学的满意度持续上升,由2015届的87%上升至2019届的91%。从不同院校类型来看,“双高”院校教学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及以上,且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

教学满意度的持续上升,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持续优化。


数据链接

麦可思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双高”院校教学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及以上,且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其他高职院校在2019届也首次达到90%,“双高”院校和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满意度均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不仅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的一员,也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中的一个。

该校在了解学生教学满意度方面有哪些渠道和方法,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有哪些特色做法,建立了怎样的动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呢?

围绕这些话题,麦可思研究邀请到了该校质量管理中心(教学督导室)主任王溪若,请他为我们分享学校近些年的一些特色做法及经验。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16字总结


“学校围绕‘一个体系、一套指标、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条实施路径、一类文化、一批试点专业、一支团队’的‘八个一’建设思路,进行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建设。以国际化职业教育视野,借鉴国际权威认证所遵循的核心理念,基于现代管理理论,立足学校‘十三五’规划和‘一流院校’建设,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立方’两维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完善‘质量立标、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该校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中如是写道。

注:

质量立方:指对专业进行基于“人、财、事”三个诊断面的评价和改进,并能直观形成专业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专业不同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

“对于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扎根专业,着眼课程,全程监控,双向传递’是我校尤为强调的16个字。”王溪若主任说。

谈到“扎根专业”和“着眼课程”,他表示,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入到专业之中去,从根本上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思路和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法,继而返回到课程层面,课程就不再是独立的、一门一门碎片化的了,而是基于专业的、具有体系化的,这样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就可以更深入、全面了。

对于全程监控,据王溪若主任介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师备课阶段就开始监控质量,会对教师的教学资料及文件进行专业、学院和学校三个层级的检查与反馈;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不仅采取随机、随堂监测的方式,还采取随机巡课监测的方式,两种制度并行。

对于双向传递,据王溪若主任介绍,一方面,教学督导队伍以导为目的,以督为手段,通过大面积的听课后,总结专业中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关注需进一步提升授课水平的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该校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及时了解学生群体的教学评价结果,形成既有从上到下的督导,也有从下到上的信息传递。

“三级两线一核心”的动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中的一个,建立了怎样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呢?“为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我校构建该体系时采取的工作方法可概括为‘三级两线一核心’。”王溪若主任向我们介绍说。

该体系中的“三级”,即从专业层面开始,到二级学院层面,再到学校层面。

专业层面,以专业负责人为首,每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活动的核心内容即为对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二级学院层面,各二级学院和教学部门均有自己的教学督导小组,在教学督导室的牵头下,对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同时各教学督导小组下达、布置学校质量管理中心的重点工作任务,并监督实施情况;在学校层面,质量管理中心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整体监控。

该体系中的“两线”即为上文提到的“双向传递”,教学督导员一条线,学生教学信息员一条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该体系中的“一核心”即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王溪若主任指出,教学质量监控的首要工作是政治安全,根本出发点是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性看待教学满意度


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可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需注意的是,教学满意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评价指标,该指标数据可能受到学校声誉、学校软硬件、家庭背景和对学校的期望值,以及同学间的信息传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王溪若主任看来,保证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关键在于学校师资水平的高低。

王溪若主任与我们谈到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科背景的严格要求,早在十几年前,该校就已要求专任教师具备博士学位,现在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教师有在行企的工作经验,保证他们所教授知识和技能的新鲜度。

据悉,为更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职能部门同时非常重视为专任教师提供教学培训活动和服务,确保他们的授课水平满足学生的期待。

对于学生教学满意度反馈信息的来源,王溪若主任介绍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走了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是毕业生路线,一条是在校生路线。”毕业生路线以结果为导向,依据该群体毕业后在社会上的价值实现,推断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校生路线以过程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意见。

谈到学生教学满意度的获取渠道,据悉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既有来自校外第三方机构麦可思的调查数据,还有来自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教学信息员、辅导员和专任教师担任的班导师队伍的反馈信息。

这些数据与反馈信息均会传达到校级领导、二级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课程的任课老师处,“我们希望能把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真正融入到教学改革当中去,特别是以当下国家倡导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抓手,促使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优化与提升,促使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更加切合行企的需要,能够得到社会大众更加普遍的认同。”


链接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由建制培训、定制培训、个性培训组成的培训体系。

建制培训,集中施培。学校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教师培训基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信息学院—华为产教融合培训协议;选派教师参加教研室主任(副院长)综合能力提升、骨干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学生队伍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等各类高级研修班,涵盖了学校所有部门。

定制培训,按需施培。将新教师岗前培训与新教师培训合并进行,对新入职教师和近两年调入的专任教师开展为期3个月的培训,分为集中培训、管理岗位人员的轮岗培训和教学岗位人员的跟岗培训。

个性培训,精准施培。学校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对新进教师要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个人专长,明确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发展需求。大力支持教师个人教学、科研、综合素质提升需要,参加培训进修,加强海外培训、国家和省骨干教师培训。

资料来源: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

那些重点关注的就业指标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从根本上说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直观的体现。

作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中心(教学督导室)的负责人,基于其多年的工作经验,王溪若主任向我们分享了他尤为关注的毕业生就业指标,以及其理解的这些指标背后所隐含的信息。

首先是“就业率”这一指标,王溪若主任认为该指标实际上代表的是劳动力需求方——社会、行企,对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的普遍接受度。

第二个指标是“起薪水平”,王溪若主任表示,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不能只关注就业率的高低,还需细致分析就业质量的高低。

在他看来,毕业生的起薪水平是高质量就业最直观的体现,尤其是起薪水平的相对指标——起薪水平在整个行业企业中的情况、不同专业之间的起薪水平、同一专业不同时间序列上的起薪水平的高低变化。

第三个指标是“专业相关度”。王溪若主任指出,谈到高质量就业,除了起薪水平之外,还有专业相关度这一重要指标,其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路径是否清晰,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合理。

第四个指标是“职位晋升率”。对于该指标,王溪若主任谈到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与校外第三方机构麦可思连续合作多年的毕业生调查,通过对毕业生毕业后不同时间段的职位晋升情况的对比分析,判断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而不应秉承当前利益导向的态度,只关注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第五个指标是“正向离职率”。王溪若主任表示,毕业生离职率指标需一分为二地看,毕业生离职分为主动离职与被动离职两种,正向离职率是指毕业生有了更好的职业选择而产生的主动离职。

“有些人认为毕业生的正向离职率高意味着人才培养方案的瑕疵,我觉得其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出毕业生经历一段时间的就业实践积累后,具有较大的职业发展潜力,具备了更高的能力去跳向更好的岗位。结合专业对口率来看,正向离职率实际上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肯定。”

“育”见双高,敬请关注我们下期推荐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图片进入☝)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麦可思 王慧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丁楠


分享点赞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


    关注 麦可思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