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阿里腾讯?必须了解这7个潜规则

 

我的读者和星球中有很多都是刚工作,或者工作3年的同学,很多人私信我关于职场、工作方法等问题,今天分享一篇和工...






我的读者和星球中有很多都是刚工作,或者工作3年的同学,很多人私信我关于职场、工作方法等问题,今天分享一篇和工作无关的内容,更多是关于设计心态问题,希望给此刻迷茫的你一些方向。

 企业不是学校 




很多同学工作后一定要明白,企业不是学校,职场也不是学校,公司招你过去是希望你给公司带来价值,对自己的定位一定不能还是学生,好的企业可能会有很多内部培训,学习的机会,但是一定是靠你去主动参与来的。

这也是职场的潜规则,工作越久越会发现,很难有人会毫无保留的教你,如果我们一直处于学生思维,只会在职场中失去好的机会。职场上的学习,一定是主动的




好的公司会有体系化培训,像阿里这样的大厂,内部很多设计培训,课程,都是大家主动去报名学习,大家时间都是一样的,没有人逼着你一定要学;但一两年后学习的人和不学习的人,成长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是新人设计师职场进阶的第一步,现在互联网上学习资源那么多,无论我的星球,还是各种教程,只要你想一定能学到,关键在于你自己意愿是否足够强烈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信息爆炸,每天充斥着各种需要我们学习的知识,仿佛不学习就会落伍,C4D,AE,插画等等,但是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我们很容易随波逐流,好像什么都学了,又好像什么都没用上,最后越学越迷茫。




上图就是我们大多数学习状态,这周学下AE,下周学下C4D,然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会发现,所有都学了,但都学的很一般,没有一个学的精通。

聚焦单点突破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是单点击破,横向拉通我们要聚焦学习,一段时间只学习一个知识点。比如你最近学AE,就花精力把这个技能彻底掌握,再去学下一个,我把这个叫100小时刻意练习,我星球里,我也是带着大家这样去学习知识点。当你学习一件事情持续100小时,每天3小时,坚持3个月,你会比90%人都要学习的好。




别看只是一个小点,当我们掌握的点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线。
考虑投入产出比

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要学以致用,现在大家每天工作很忙,如果毫无目的的学就没有意义了。一定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要根据自己的规划去学。

比如你未来是走体验设计师的方向,那么你就应该学技能树里面相关的内容,比如数据研究,交互知识,产品思维,商业思维这些维度,这些方向是未来能帮你迈入新的台阶需要具备的能力。




就像你去面试支付宝设计师,说你最强的技能是画LOGO,那肯定是不合理的,支付宝可能几年都不换LOGO,那你这个技能在团队,根本用不了几次,更别提成为你的优势。
 性格上要有「要性」



阿里有一个词叫「要性」,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对一件事物的渴求程度。作为设计师也是如此,无论我们学习,做项目,还是工作上,都需要有这种精神。
要性决定判断





比如我做双11项目这个项目,我基本能预测到这件事一定会被上亿人关注,那么我判断这个事情价值后,就会拼尽全力做到极致。因为我知道这个事做好后带来的价值,假如我没有那么强渴望这个事情,或许我就当一个普通项目支持了,也不会去判断它的价值,说不定就错过了提升和磨练的机会。
判断决定行动



对于工作好几年的人,经常也会犹豫到底要不要加班,其实这也很好衡量:这个事情加班做好对你晋升,对你成长有好处,那都会自发去加班,如果这个事情投入产出比不高,我可能就会去做另外更有价值事情。要性决定我们的行为

个人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你渴望掌握它的欲望足够强烈,那么根本不需要人督促你,你都会自发去学习。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行动决定结果





没有好的过程一定没有好的结果,特别在这个商业互联网大背景下做设计,如果没有好的流程和过程,很难最后拿到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结果。所以作为设计师,必须在职场生涯都具备这种「要性」渴望成功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情。
 当你没有优势的时候,唯有勤奋 



每个人都想去大公司,去做优秀的产品,但是光有想是不够的,最重要是去做。能在夏天做的事情就在夏天完成吧,不然到了秋天,它就黄了,到了冬天,它就凉了……
想不等于做





想去大公司,先问问自己:大公司的设计产出,你目前能做到差不多甚至超过他们的质量么? 如果不可以,凭什么大公司录取你?就像前面说的,企业不是学校,不是你想去就能去,何况大公司就那么些坑位,说万里挑一毫不夸张,你没有过硬的本事,你没有做过大的项目,凭什么相信你可以做好几亿的用户的设计。
充分利用工作外的8小时





所以在我们起跑线比较低时候,没有学历,没有知名项目,没有大厂背景,唯有勤奋。上班时间8小时,大家都是被项目缠住,重复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不断去提升专业技能,唯有勤奋才是你弯道超车的机会,设计没有任何捷径。
学会曲线救国
大公司招人确实是有鄙视链存在的,比如更喜欢有知名公司背景,海外的,年轻有潜力,做过知名APP的,如果这些你都没有那被筛的可能性很大。但就因此放弃么,当然不是。




要学会曲线救国,没有知名项目,就去提升专业能力,争取先去一个规模小点公司,积攒知名项目案例。比如每年TOP100的应用榜单,里面其实很多小而美的公司,先去这些公司锻炼好了,再去二线公司,再去一线公司,循序渐进往上走。

不要一根筋的,在毫无背景,毫无资历情况去碰壁,试想你是大厂招聘方,你是不是也想招一个被市场验证过,有过同样公司背景和项目的设计师,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去培养一个经验不足,充满不确定的新人。
 设计师推动力是带着方案 



在我们想主动出击去提出产品缺陷和体验问题的时候,切忌在没有任何准备下,去吐槽产品,吐槽设计。因为你不了解当时的产品背景,是不是有排期紧张,人手不够等原因,导致线上效果不好,盲目吐槽毫无意义。

正确的做法是,当你对某个页面有异议的时候,应该带着你觉得满意合理的方案,去和主管向上沟通,说出你的设计依据和推理过程。
左手艺术右手科学



推动方案,不要只是从设计师视角出发。除了设计上方案要比之前好,你的设计过程一定有理有据,艺术一面是视觉交互维度,那么科学一面,一定是有数据支撑的。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设计声音,比如苹果商店评论,或者微博评论,客服或者用研那边建议。通过这些来支撑你的设计提案。
 让决策者做选择题,而不是判断题 





提案也有很多技巧,之前和大家分享过,不要给领导太多的方案选择,领导关注你的设计逻辑和推导过程,如果整个过程比较顺利,结果一定是符合预期,有正确的设计过程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一般设计提案重点推导一个方案,让领导说「YES」或「NO」,如果领导说不可以,再把其他方案抛出来。
 你的一招鲜就是你的竞争力 





什么是竞争力?人无我有,人有我全,如果你在一个几十人团队,怎么能被领导记住,一定是你具备其他人不具备的技能,或者你这个技能在你们团队是最好的。任何时候,设计师具备一招鲜的能力,都会很吃香,你可以想下你团队,那些备受领导喜欢的设计师是不是都具备这个特征。




每个人都想成为主角,团队核心,怎么做到,就是某个专业能力上,设计总监或者你主管这个事情第一个想到就是找你来完成,那么就成功了。

比如插画第一个想到你做,UI第一个想到你来改版,品牌第一个想到你来完成。如果做到这样,平时加薪升职一定少不了你,任何时候一招鲜的设计师都可以在职场上有一席之地。
 打造自己的标签 



职场是个人情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个人在其它人心中都有个「标签」,虽然我很讨厌职场贴标签这种潜规则,但是无法避免。所以与其你被人贴上一个标签,不如你自己把自己标签设好,职场人一般都需要2个标签:
第一个:专业标签


专业标签,最必要,毋庸置疑也是最难的。大家对你专业上评价怎么样,哪方面是你特长,还是说UI上是你优势,数据是你优势,你需要自己给自己定位好。




定位好了后,需要不断项目中去验证这一标签,加深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无论项目沟通,还是团队分享,都应该强化打磨这个点,最后就会如我前面所说,大家后续这个领域第一时间想到你,你就是第一人。
第二个:性格标签


性格标签很好理解,你在大家心中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活泼的,有才华的,有魅力的,吃货还是内向的。职场上人和人之间关系很微妙,虽然不提倡站队,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




所以你要问自己,你希望在大家心中是个什么样性格,是内向的老黄牛,还是吃货一枚,还是领域专家。你需要建立一个性格标签,去和身边的人进行情感上维系,建立人际关系,否则很容易职场上吃亏。
第三个: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和同事之间多去培养一些共同的爱好,在互联网公司中处事,很多其实难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际关系处理上,在大公司的同学应该很能体会。




有的人一起去抽烟,一起去逛街,一起去喝酒。很多时候都是先成为了朋友,做事情才会更加顺畅,同时这个过程你也能获得的足够多额外的信息,所以多和研发的兄弟,产品运营的同学,吃吃饭,培养一下革命友情,对你只有帮助,没有坏处。
 最后 



关于职场心得我经常都在抖音直播中和大家聊到,很多设计师的职场困惑我也都遇到过,后续我也会继续和大家聊聊职场那些小技巧,或许和设计专业无关,但是在我们工作中却尤其重要,希望这个栏目你会喜欢,我们直播见。
加老D私人微信,朋友圈更多精彩


你有在看么


    关注 交互设计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