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的人,一般都要经历两次人生的幻灭和重生

 

明朝嘉靖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37年,湖北武昌的乡试正在进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很多人对顾璘可...

明朝嘉靖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37年,湖北武昌的乡试正在进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很多人对顾璘可能并不熟悉,他被称为一代才子,后来对他的评价里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

这次考试,他对一个人特别的关照,而这个关照并不是提拔奖掖,也不是给他透露考题,而是让他落榜。这个被特别关照的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居正,这时候的张居正只有13岁。

顾璘第一次见到张居正的时候,就被他不凡的谈吐震惊到了,并由此与他成为了“忘年交”。这次考试,张居正的表现也是不负众望,虽然他是考生中年龄最小的,但是考卷却答的非常漂亮。当考官把拟录取的名单交给顾璘的时候,顾璘把张居正的名字给删去了。

顾璘对考官说:张居正不是一般的人才,将来一定会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但是,13岁就让他中举,这么早就进入官场,将来不过是多了一个官场上风花雪月、舞文弄墨的文人,对国家其实是一种损失。不如趁他现在年龄还小,给他一点挫折,让他多经历一些。

乡试结果一公布,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江陵才子”居然落榜了,这给一直顺风顺水,心高气傲的张居正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但是,他并没有抱怨,也没有试图去找自己的“忘年交”求情,经过一段调整后,张居正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张居正后来当然没有辜负顾璘的一番苦心,成为一代名臣,主持了明朝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改革。明白了顾璘的良苦用心之后,张居正把他作为自己一生最感激的人
人生就像熬汤,火候不到难免就会夹生;拔苗助长只能获得最初的惊喜,而过度的奖励只会害了对方。

我们身边可能并没有那种被公认为天才的人物,但是总是不会少了两类人,一类是“聪明人”,一类是被生活打击的失去了动力的人

对于我们很多公认的聪明人,他们总是能想出很多出人意料的主意,总是能提出很多人从来没想到过的想法,但是,如果你把时间维度放长一些,你会发现,这些人最后真正能成事的少之又少。我前边的稿子里也写过,少年得志是人生第一大悲,因为少年得志很容易让他失去了耐心,天然的以为自己就是比绝大多数人强,他做什么事一帆风顺,一出手就能够解决,才是正常的状态。这种心态的变化,也让他陷入了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认知,有时候他宁愿不去做一些事情,就是因为做这些事情会显得自己不够聪明。其实,很多时候,成年人和孩子的心理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能被人一眼看到,或者说一眼看穿的聪明,可能都不是真正的聪明。

而对于第二类人,也就是被生活打击的失去了动力的人,是没有经历住各种可能是偶然的打击,而打击会让他彻底的否定自己,他们平常可能很“正常”,但是一旦遭遇困难,习惯性的退缩,害怕面对问题。

最近有朋友找我聊《鹤唳华亭》这部电视剧,抽时间看了几集,看到弹幕上很多人都在痛恨黄志忠扮演的皇帝,对太子太过于刻薄无情。其中一集,罗晋饰演的太子问皇帝,在他眼里,自己是什么?几集之后,让太子监国的时候,皇帝回答了这个问题:你什么都不是,就是这个国家的储君。

大家在看的时候,更多的是从父子亲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对于皇帝而言,这里既有亲情的因素,又有家国的未来,其实,他是在训练未来的接班人。如果从训练未来的接班人角度,溺爱或者把太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可能于家于国,于太子本人,可能都会是最惨的结果。因为太子一旦继位、柔弱无能,很难驾驭得住群臣,而在各方的暗流涌动之中,他就很快会成为一个牺牲品。
有的领导,喜欢一个人,想提拔他,反而,很多时候是先疏远他,先把他调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什么?考验他是否能够承受挫折。一帆风顺是最可怕的经历,没有过面对挫折,没有过从高峰跌入谷底,就不会明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就不会对人性有深刻的认知,对人性没有认知,任何管理都会最终失败,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而在管理中,如果不懂得恨要克制,爱憎分明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人对你都是伪善,都是表演给你看的。所以,我们面对很多领导,就像《管子》里所说的: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就是你完全搞不懂他在想什么,他对你的态度是什么。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可能只会看表面的态度,而老油条们多会说一句:老狐狸。老狐狸们是真正明白了,喜怒不形于色,爱憎偏要反着来的道理。

我们很多人特别容易陷入“公平陷阱”,我们总是认为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把这种关系理解为一种线性关系,就是说我付出了60分就要得到60分对应的回报,付出100分就要得到100分的回报,而实际生活中,我们想要得到的回报远远大于对应的付出,只有这样,自己才会觉得公平。

实际上,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如果你总是在追求那些马上就能兑现的所谓的即时的公平的回报,而你觉得那些不公平的人,也就是你觉得付出少而回报多的人,在此之前可能都经历了极长时间的“不公平”,因为他们懂得先付出后回报的道理。

说到底,并不是没有公平可言,只是你看待公平的时间维度是多少,只有100分的努力,得到的可能只有60分的回报,长期的120分的努力,得到的回报可能是200或者更多。

成大事的人,一般都要经历两次人生的幻灭和重生第一次是跳出所谓的“公平陷阱”,第二次是经历过成功时的繁花锦簇和失意时的众叛亲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你才会对人性有更深刻的洞察。得意时的繁花锦簇,是因为你能给别人带来利益,失意时的众叛亲离,是因为别人担心跟你在一起会失去利益。只有这时,你才会珍惜人性中的那些美好,经历过之后,你才会对人性更宽容,也不会再对人性有太多期待。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修炼我们心志的过程,也就是孟老夫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我们都很熟悉,上学的时候,应该都背过。前边说的基本都是行为,而最后两句才是真正的结果和变化,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动心忍性”,是对我们性格和心性的磨练,然后才能增长才干。
对于一个人而言,最为重要的心性的修炼,其实就是不被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所裹挟,这里的欲望包括了名利,既有好胜之心、求名之意,更有现实的财货之利。如果我们留意,就会发现,在一群人里真正的牛人都是那些异常冷静的人,别人喊打喊杀的时候,他只是跟在后边,到了关键的时候再出手,一次性解决问题。

我们喜欢表现给别人看,是怕别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通过猛打猛冲、出头、斗狠来刷自己的存在感。

真正的高手是能做到“智者能愚”的。大智慧的人懂得大智若愚,懂得环境危险的时候韬光养晦。“愚者不必能智”,笨的永远笨,不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孔老夫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让自己静下来,让自己一身静气,可能是这个浮躁的时代,最难做,但是也最应该做到的一件事。

让自己静下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强大的力量,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生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我们的心志,而心志修炼的第一关就是学会面对挫折,越挫越勇,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推荐阅读


回复 22  看《所谓靠谱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回复 23  看 《年度最佳负能量的50句话,让你看完怀疑人生

回复 24  看  2018最燃励志短片《不负此生》

回复 26  看 我见过最高级的聪明,是靠谱
合伙人,合的不是钱,

而是人品、格局和规则!


    关注 财富合伙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