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阿里员工跳槽微软竟因加班被警告?请停止你无意义的“奋斗逼”行为!

 

当“996”遇上“Work-life balance”...

作者:李硕

来源:HRoot(HRootChina)


深夜9点,刚刚忙完一天工作的小X关上电脑,从办公室的阳台向外望去,此时隔壁的写字楼里还亮着大片的灯光。

“对面大楼的人还在继续努力啊!”小X心里想着。

为了不让自己落后,小X决定这个周末来公司加加班,把下个月的任务也赶一赶,顺便和其他来加班的同事学学技术,提升一下自己。

不用好奇,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不同的城市和企业里,小X可能是你的同事、朋友,甚至有可能是你自己......
当“996”遇上“Work-life balance”


近年来,加班似乎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很少有程序员没有经历过敲代码、做内测到深夜甚至是天明。毕竟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在短期内的迅速崛起并且成为全球行业领导者,和员工们夜以继日的奋斗绝对是成正比的。也许,这些程序员们怎么都没想到,有一天,他们会因为加班被公司提出警告。

8月3日,#从华为阿里跳槽到微软的员工遭抵制,被要求停止无意义加班#的新闻被顶上了微博热搜。事件发生在微软苏州某团队。他们表示,由于华为和阿里来的员工时常“比赛加班”,甚至“半夜在工作群互发消息”,给团队带来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加班文化,破坏规则,恶性竞争。因此,他们在工作之余开发了Hackathon项目,可以每晚检测部门内部人员晚上还在加班并提出警告。
图源:网络
此后有微软当事人澄清,Hackathon并非真实项目,也没有上线计划,这次事件的发生环境实为开发团队测试环节在“闲聊群”中的互动娱乐行为,且公司内部也不存在“抵制其他公司来的同事”等现象。

虽然,目前事件的真相我们还不得而知。但依旧有大批的网友纷纷在微博评论中拍手叫好。很多网友表示,“这种风气早该批判”、“必须抵制无意义的加班”、“看完莫名有些小爽”。
图源:微博


一直以来,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皆以全员加班著称。在天涯、知乎、脉脉等程序员较多的网络社区,经常会看到许多员工以匿名的形式吐槽这些公司如何以隐性的方式要求他们加班,公司的加班氛围是怎样的,甚至有些员工因为加班严重被逼到离职而在网上大吐苦水。

2019年,996.icu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随后马云发表的“996是福报”理论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然而,一年过去了,996工作制依然是国内很多企业的主流,对于互联网企业和刚成立不久的中小型民企而言,这一状态在短期内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性。再加上由于今年疫情的原因,许多企业都在裁员,工作不好找。能保住“饭碗”已是不易,公司为了弥补上半年的亏损而让员工加班似乎也合情合理。很多员工甚至调侃自己是没有选择权的“社畜”。

与以上情况形成对照的是,前段时间,一位新入职微软的员工曾在虎扑上戏谑地写道,“来微软工作三周了,我想说,在这样的公司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这里是大家想象不到的轻松。”

一直以来,微软中国都践行着“工作生活平衡”的职场信条。此前也有不少人在网上调侃微软是一家“适合养老的公司”。此番事件引发激烈讨论和广泛关注的背后,也正是国内企业被广为诟病已久的“996文化”与外企的“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平衡)文化”的激烈碰撞。
不要掉进“自我物化”和“自我感动”的漩涡


其实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无论是“996福报”还是所谓的狼性文化,说到底,都是把人当成了能够产生价值的机器。机器只要不停地运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商品。人也是一样,只要工作的时间久,就可以产出更多的价值。时间久了,两家发展同步的企业就会因为产生价值的大小而拉开差距。这样把人当成机器的行为,就是物化人的一种表现。

虽然人不能等同与机器,但至少有一点人和机器是一样的,如果不停的运转,都是会“坏”的。最近几年,#38岁浙大学霸Facebook总部跳楼自杀:经常加班到夜里一两点#、#员工长期加班回家后猝死#等新闻也让很多人开始质疑“996”的合理性。

然而,随着“加班文化”这几年在国内的盛行,如今的职场出现了一种更为诡异的现象,就是很多职场人已经逐渐认同了所谓的“996福报论”,并且深陷“自我物化”和“自我感动”的漩涡中而不自知。
其实最早关于自我物化的心理影响研究来自于西方对于女性的研究。在当时,女性常常在社会中被看作是满足生育和性需要的工具。伴随着整个社会大众传媒对于这种观点的传播以及男性视角的灌输。很多女性也慢慢认同了这样的角色,形成了自我物化。

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当企业甚至是行业“知名大佬们”不断地告诉员工“996是福报”、“年轻的时候不奋斗,什么时候奋斗?”、“能者多劳”、“这是你的机会”等等,很多员工会慢慢改变自己对于工作的“认知”,并认同“加班文化”。说白了,就是被“洗脑”了。

正如笔者在开篇时分享的故事中的小X一样,他的加班并不是被公司所逼迫的,而是长期的加班文化让他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认为加班就是认真工作和努力提升自己的象征。可偏偏在国内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认知里,这还真的就是一种“奉献精神”的体现。
一般而言,人的主观情绪情感总会为他们所做的一些“本不应该但是却做了”的事赋予一些新的意义。因此,对于那些自动加班的员工而言,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为公司创造出的价值可能比原本在8小时工作制内创造的价值更值得被赞颂。

久而久之,我们将不再重视自己的情绪和意愿,即使不想去加班,也会带着“公司需要我”这种使命感,在非工作时间,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到了那时,工作会成为生活的全部。你可能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休闲娱乐、认识朋友、提升自己、学习兴趣。试想一下,你真的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别让“无意义加班”拖累了职业风气


其实,“自我物化”和“自我感动”式加班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至少员工在“伤害”自己的同时,确实为公司创造了额外的价值。毕竟即使是国外的企业,也会有很多真心想要在职场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且愿意利用休息时间默默奋斗的优秀员工。

此次微软的事件之所以在网上持续发酵,并引发不小的舆论风波。最主要的是很多人认为,在此次事件中,员工这种并不是为了工作本身而加班“无意义加班”行为拖累了原本健康的职业风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国内的公司开始流行一种形式主义的“找班加”。员工的工作都做完了,但是大家都没走,你走了就有问题了,甚至有可能被领导请到办公室里“喝茶”。

为了让领导们看见自己的“努力”,很多员工开始了“戏精”般的工作生活。在知乎上,一位网友曾调侃自己加班的日常:早晨9点到了单位,但因为公司996是标配,所以小伙子一上班就戴上耳机听歌,并且打开Word、PPT等一众Office软件,坐在电脑前面装出一副很认真的样子。等到下午大约四五点钟开始正式干活,差不多晚上9点多做完。可能是装认真工作的样子太辛苦了吧,时间久了,这个小伙子得了腰椎间盘突出......
虽然这个案例的结局有些“搞笑”,但是很多有996文化的企业中,像这样上班的员工应该不在少数吧。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即使是周六日,也会在工作群里不断地讨论工作,明明不是十万火急的工作,却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在群里@你,以显示自己工作敬业。

事实上,导致这种恶性循环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真的非常吃这一套。老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试想一下,质量相同的一份企划书,员工A工作了一天,在下班之前交给了老板;而员工B则是眼睛通红,一脸倦容的在第二天一上班就交给了老板,并且告诉老板这是自己加班通宵后写出来的计划书,到底哪一个更能博得老板的好感呢?答案不言自明。

因此,不仅仅是微软,在社交媒体上抱怨从“狼性文化”企业出来的员工用“奋斗逼”的行为搅乱原有工作流程的人并不在少数。很多网友表示,“这些加班狂可以下班后将工作带回家做”、“在公司呆着不走,还在休息时间在工作群圈这个圈那个,除了带坏风气还能干嘛。”、“明明自己效率不高,还要装作一副就你努力就你工作了的样子”、“把氛围搞得很差不说,这种行为还恶意拉低了岗位的市场价。”

虽然有些人认为,每个公司的工作风格不同,发展的阶段也不一样。像微软这样在行业中几乎是技术垄断性巨擘的外企,其各项机制、岗位设置均已成熟,员工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日常工作,就足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盈利。而作为国内处于上升期的互联网企业,即便是华为和阿里这样的大厂,也需要在产品高速迭代的背景下,以最小的人力成本推动最大化的工作产出,只有这样才能跟国际上的其他大企业进行PK。对于那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而言,当面临已经有足够资本积累的“百年老店”,或兵强马壮、财大气粗的跨国企业时,以加班的方式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理解。

但是,这对员工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他们一生都在追求平淡的幸福,父母慈爱、夫妻恩爱、孩子可爱。而“996”却恰恰剥夺普通人享受这种平淡幸福的时间。

不仅如此,如果用发展的理由让加班变成了一种企业文化,很有可能导致员工为了体现公司的奋斗精神和自己的努力而选择“无意义加班”,这样不仅无法获得额外的收益,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并且浪费公司的公共资源。至少会浪费公司的电!
-END-
版权信息 |作者:李硕,来源:HRoot(HRootChina)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后台。


精彩 · 推荐




阅读原文

体验更好用的人力资源系统


    关注 薪人薪事企小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