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由这部等了一年的电影,和孩子聊聊童年

 

北上广的孩子很难理解,因此更加需要。...



了解伊姐本人最新动态、参与线下活动
加伊姐微信:eemoviekf06(不闲聊)
 ♪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小星
 
 


影院回归,带来了许多惊喜。

多部像《风声》《当幸福来敲门》这样的老片修复重映,让影迷们如愿能在影院重温经典。不少新片也陆续定档,其中还有一些是之前突然撤档,让人翘首期盼,终于迎来回归的。

比如,今天要说的这部《旺扎的雨靴》。
这部影片是年轻导演拉华加的电影处女作,监制是曾执导《塔洛》《撞死了一只羊》的导演万玛才旦。

在2018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上,拉华加凭借它拿到了最佳导演奖,同时影片也获得了第68届柏林影展新生代竞赛单元水晶熊奖提名。

按原来的计划,《旺扎的雨靴》在去年7月19日就要上映的,不料,它却在上映前两天突然撤档,一晃一年过去了,终于在2020年的夏天,我们有幸与它在大银幕见面。
一开始看到片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自觉联想到了伊朗那部很有名的儿童电影《小鞋子》,在微博上也确确实实看到不少人说,《旺扎的雨靴》就是中国版的《小鞋子》。

所以,在看片前,我一直认为它是那种带着伤感情愫的电影,甚至还备好了纸巾,然而,全片没有任何苦情戏,反倒是把整个童年故事拍摄得清新可爱。


影片开头的第一个镜头是一双搭在火堆旁湿漉漉的球鞋,鞋尖和地面接触的地方已经积起了一小滩水,背景音是一段正在播报的天气预报。
黑幕一转,天已经亮了,一个小男孩坐在小木椅子上穿鞋。他穿的正是前一晚放在火堆旁,不停滴水的那一双。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往下说。
这个男孩就是片名里的旺扎,整部影片也都是以他的视角展开的。

旺扎生活在青海藏地农区,这里进入雨季后,雨水很多,土路变得更加泥泞,大家都一双雨靴,但是旺扎只有一双旧布鞋。

雨天地滑,那双鞋底都快磨破的布鞋不仅容易湿,而且还很容易打滑,稍不留神就会摔倒。
穿着布鞋的他,很多被雨水浸润过的路都没法走,只能让邻居家的姐姐背他过去,但每次都会被同学嘲笑“害羞、害羞”。
所以,旺扎有个特别大的愿望——想拥有一双自己的雨靴。

现在北上广的孩子,也许无法理解,这有什么难的?买就是了。

可旺扎生活的年代,一双雨靴的价值,是家里一整块珍贵的羊皮。而今年收成不好,爸爸还等着那张羊皮,去换一把更快更锋利的镰刀。

旺扎要的雨靴,就要牺牲爸爸的镰刀,而镰刀,关系的是来年全家的温饱和生存。

他怎么能不纠结呢?

在来卖杂货的小贩的车上,他翻到了一双雨靴,他拿着它反复地看,然后兴冲冲地跑回家拉着妈妈来买靴子,结果却被别人买走了。


他沮丧地回到学校,把一个红色塑料袋绑在自己脚上“假装”成雨靴,在花坛的积水里piapia地踩着水。


旺扎有一个铁皮小青蛙玩具,那是爸爸送他的礼物。

同学们羡慕不已,他自己也很宝贝,总是随身带着,有同学说要用新文具盒跟他换,他立马收起铁皮青蛙,然后一口拒绝了。


但只有两次,他放开了那只铁皮青蛙。

一次是邻居姐姐把雨靴脱下来给他穿,他穿着雨靴开心地跑到小溪流里奔奔跳跳,然后就回家了,他把放在一旁的玩具忘的一干二净。


还有一次是他第一次穿着自己的雨靴出门的时候。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他兴高采烈地穿着雨靴冲出了门,迫不及待想让姐姐看看自己的新靴子。
旺扎梦想成真时的喜悦,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

是的,电影里,最终在妈妈的帮助下,旺扎还是拥有了自己的雨靴,一直反对的爸爸看到木已成舟,虽然苦恼,但并没有狂风暴雨地指责反对。

我问了导演拉华加,怎么看待,这个家庭一家三口的关系?爸爸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孩子?怎么一双雨靴的梦想都不能理解?

拉华加说,其实,在影片中的很多细节里都能感受到这位父亲的爱——

比如:那只铁皮青蛙。

家里贫困,但他给儿子买了喜欢的玩具,而且全校只有旺扎一个人有。





旺扎想要雨靴,他几次试图跟父亲沟通,但都被拒绝了。











快到麦子收割的时候,父亲让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件羊皮拿去换镰刀,可后来妈妈自作主张,用羊皮给旺扎换了雨靴。

父亲知道后,日常严肃且脾气暴躁的他没发火,也没有斥责妻子和孩子,只是一句“你就是这么惯着他。”







父亲去“阻止下雨的法师”阿卡雪达尔家时,旺扎想跟着一起去,被父亲拒绝后,他一路悄悄尾随父亲。



父亲早就发现了,但是他也没戳破,让儿子继续跟着。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父亲形象,沉默寡言,看起来很严厉,嘴上总说妻子太宠儿子,但的这些行为不也是一种对孩子内敛的宠溺嘛?

可是,作为一家之主,他身上扛着全家生活的重担,麦子是他维持生活的重要支撑,迫于生计,他只能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里。

拉华加告诉我,爸爸的存在,就像一种无奈的现实。他自己的情感而言,是非常爱孩子的,但现实的沉重让他必须担负重任,爸爸代表的,和旺扎形成了对比——

成年人要面对的沉重现实,和孩子眼里单纯美好的世界。

同样的对比,还体现在,旺扎拥有雨靴后,对下雨的执念;以及想保护庄稼的大人们,拼了命都想阻止下雨的对比上。

有了雨靴后,旺扎天天盼着下雨,只要下雨了,他就能顺理成章地穿上雨靴。因为平时很热,雨靴穿久了脚会臭,大家都不穿。
(在晴天穿着雨靴的旺扎,再次被同学嘲笑)


可是偏偏有了雨靴后,再也没下过雨,旺扎天天期盼着下雨。

而此时此刻,为了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大人们正在想法设法阻止下雨。


那个不用去想生存,不用去想艰辛,不用去想未来,只想要一只铁皮青蛙,想要一双雨靴,为了能穿雨靴而希望下雨……就是童年吧。

这些就是孩子们小小且简单的愿望。也许慢慢长大,他们都会忘了,但它存在过,就是只属于童年的快乐和美好。
《旺扎的雨靴》是根据自才朗东主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在改编过程中,导演拉华加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童年的记忆,比如:《西游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西游记》选取的是车迟国求雨,斗法降三怪,正好与电影的故事契合)
一双塑料雨靴,拧动发条的铁皮青蛙玩具、用水吹泡泡,以及整部电影的场景布置等等,并不是这个年代的记忆,仿佛是发生在八九十年代的事情。


可是,它真实地发生在这个时代。

这部电影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更多的可能是陌生,尤其是生活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发达城市的孩子们,太多的不能理解。

在这个生活越来越富裕、网络、外卖快递发达的今天,要什么伸手就有的今天,他们大概很难理解,为什么旺扎会那么渴望一双只要20块的塑料雨靴,也不明白为什么为了穿雨靴还要这么大费周章……仿佛在另一个世界。

但正因为如此,它值得我们的孩子们去看,告诉他们,中国有6亿人,人均月收入只有1000;告诉他们,生活里的所得不是理所当然;告诉他们,生活的多样性;告诉他们,未来他们有能力,去帮助世界更平等,是一种责任。

写《旺扎的雨靴》,会让我特别动容,因为它第一次定档,是“伊姐观影团”为它做的点映。

2019年7月13日,在北京侨福芳草地的卢米埃影城,导演拉华加(白色衣服),监制万玛才旦到场,与伊姐的读者们见面。

很怀念那时不用限流的影院,也希望“伊姐观影团”早日与大家重逢。



《旺扎的雨靴》是2018年FIRST青年电影展大赢家,导演拉华加凭借处女作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而转眼,2020年FIRST青年电影展刚刚在西宁落下帷幕,它终于要跟我们见面了。

在电影非常艰难的今年,每一部在限流状态上上映的电影都是从业者的勇气。

加油,《旺扎的雨靴》,加油,每一个正在艰难和痛苦里,但没有放弃自己梦想和初心的中国电影人。

微信订阅号总是莫名其妙改版
为了避免我们一不小心 错过彼此
大家记得把“伊姐看电影”设置为星标★关注 
只需要五秒钟哦~~
先点击任意一篇文章标题下的蓝色字“伊姐看电影”
↓↓


    关注 伊姐看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