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年薪201万入选华为,一个不是“天才”的“天才少年”路

 

天时、地利、人和。...





高考只是张门票,以后的人生能走多远,还是取决于自己。

——遇言姐
华为从全球招聘顶尖人才的“天才少年计划”,经过7论考核,刚刚录取了一个名为张霁27岁男孩子

张霁也成为第5名一入职就拿到“天才少年计划”顶级薪水(年薪201万)的新人
张霁的应聘过程也是让人羡慕。

不是他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他。

张霁自己连简历都没投递过,都是企业看到他做的项目后,主动联系他的。

阿里、腾讯、IBM、海信,以及两家初创公司,都找过张霁,其中一家还开出了360万的年薪

但是张霁觉得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华为匹配,想要“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27岁,真年轻啊,头发还这么浓密

张霁的博士履历十分给力,8篇论文发表在顶级期刊,研究方向是数据库和磁盘存储

在腾讯实习期间,获得杰出贡献奖、年度卓越运营奖

令人诧异的是,媒体对他的本科、硕士毕业院校闭口不提,只说张霁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
与以往4名从本科到博士一路985的“天才少年”们不同,张霁的第一学历是民办三本,就读硕士的院校是一所双非

这个“出身”可谓非常低了,在人均985的知乎上连鄙视链都进不去的那种。

可能媒体觉得张霁本硕难启齿?不报道是在维护他的业界名声?

但是遇言姐觉得,从三本到博士,到“天才少年”,这明明是一个励志故事呀,估计张霁自己都不会介意,华为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媒体干嘛要帮人家回避呢?
▲去年,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说:我们想从世界范围招进年轻人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开窍晚,有恒心,找到兴趣点深挖


说说张霁的履历。

1993年出生,湖北通山县人,家庭环境普通。

2009年入读武昌理工学院

这个学校当年是妥妥的三本独立学院,分数线400来分。
前几天,遇言姐夸赵今麦高中三年,一边拍戏一边学习,高考考了524分,王俊凯、关晓彤过了二本线

结果好多留言不屑一顾,说如果这搁在普通考生,这么点分得被打断腿。

但你看张霁这个……

要说是偏科导致失利,难不成英语考了0分?不然怎么也不至于偏成这样。
▲张霁在照片中身穿斯坦福的套头,应该是做过交换学生,这样看英语不会太差。所以高考的事儿,应该不是事故,就是正常发挥

再看一下张霁的年龄,上大学时只有16岁。

不知道家里咋规划的,急啥呀,等两年再高考不行吗?

遇言姐觉得,高考这个事,一个可能是张霁当时没有开窍,一个可能是他没找到学习动力。

不同的人,智力的发育速度不同。

有人年少成名,也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比较晚才开始全盛时期

说到开窍,遇言姐有个同学,中学时代死活学不通函数,积化和差公式就是记不住。

后来复读一年,不知怎么打通了任督二脉,研究生毕业后为暴雪工作。

听说他大学上的是数学系,当年的老师都诧异得不行。

据他说,自己在17岁之前都处于一种混沌蒙昧、浑然无意识的状态,考试成绩靠天吃饭。

有一天忽然拨开云雾,身心与大脑一片清明,一下子什么都想通了,感到自己严重匮乏,像个饿殍一样,急切想要补充知识,尤其喜欢数学严谨的逻辑性,做题时有种打怪通关的快感。
还有学习动力这事。

有些孩子需要一个自己特别有兴趣的目标,才能激发热情

前几天,记者找到张霁在华科大的博导,问他:张霁是天才型选手还是努力型选手

老师没正面回答,只说:张霁对于新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

而且张霁第一篇论文发表其实并不顺利,先后被拒绝了6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反复修改。

张霁初中班上考十几名的同学在知乎上说,自己老爸这几天净拿张霁的例子敲打自己,说:张霁小时候成绩远不如你,就是因为你不如人家努力……

但是张霁研究生时期的同学说,张霁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主见、很聪明的人,做任何事都有计划,并有很强的执行力

读博的5年时间里,张霁更是几乎每天8:30进实验室,直到晚上9点、10点才回寝室

遇言姐觉得,张霁肯定是在后来的学习中找到了热衷的领域,激发了潜能。

就像他拒绝了别家360万的年薪,选择跟自己研究领域契合的华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霁说当初选择计算机系的时候,整个互联网行业还处于低谷状态,自己学这个的初衷是喜欢,不是因为行业能赚很多钱。

他还提到了高考676分、报考北大考古系的钟芳蓉:“我很佩服她。她选择考古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件事情。这一点和我类似。”

本科毕业后,张霁考取武汉邮科院的研究生,2016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读博士,进入全国顶尖的计算机存储实验室

被老板派去腾讯实习期间项目落地,获得国内/国际7项专利

张霁开发的系统已经上线了,为腾讯节省了大量维护成本,在数据库和磁盘故障预测两个领域作出显著成果。
找到人生价值,辨别行业大势
博士刚毕业,就能进入大厂,拿到顶级年薪,无论从事业上,还是经济上说,都非常成功了。

遇言姐觉得,张霁这一路走来,不仅仅因为智商高,也不只是因为努力,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人生价值,心中有一个坚定而持久的信念。

能一路从三本走到华为,发表8篇顶级期刊论文,绝对不只是靠进对了项目,跟对了导师,而是出于实实在在的热爱
Grit(坚毅)是西方教育近年来最为推崇的品质。

Grit的含义,不仅包含坚持不懈的努力,还包含驱动努力的热情

就像张霁说钟芳蓉那样:“佩服她不为外界繁杂的声音所干扰,可以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理想。”
其次,专业领域真的很重要

说实话,生化环材、土机电通,这些专业中没有像张霁一样的“天才少年”吗?肯定有啊,只是他们不被大家看到。

如果张霁从事的是金融,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非常看重第一学历,在美国基本只认名校,在国内就是清北复交

遇言姐问了下业内的朋友,张霁的研究方向在AI领域属于小众,对于工业界来说有实用的落地价值,华科的实验室在这方面又有很好的平台和团队基础。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在热门行业中寻找到蓝海很重要

同样是搞AI,张霁如果从事的是灌水日益严重的综合性大杂烩领域,比如计算机视觉(CV)、计算机语言处理(NLP),或是web开发什么的,恐怕不会被多家大厂求贤若渴。
如果找不到热门行业中的蓝海,起码要找到冷门行业中的小蓝海

比如选择北大考古专业的留守女孩钟芳蓉,一度也在网上引起热议。

遇言姐觉得,首先,钟芳蓉受到敦煌研究院樊锦诗先生影响,热爱考古

其次,冷门不等于天坑

一些供需关系呈静态平衡的冷门专业,不一定比供给大于需求的热门专业差。

同样是古代文化领域,北大考古系能直博、能留校、课题多、找教职难度小,比中文、历史等其它文史哲专业还是要好一些的。

所以说,钟芳蓉的选择不一定差。
长板理论代替木桶理论
前几天跟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朋友聊天。

他说,藤校不爱招well-rounded(均衡发展)的学生,而是喜欢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

这其实就是长板理论

以前,我们在谈能力的时候更多用的是木桶理论——

一只木桶里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但是如今,遇言姐越来越觉得木桶理论过时了,长板理论更重要。

什么是长板理论呢?

就是当你有一块长板后,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再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其它的短板。
任正非也曾说过:

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我们公司从来不用完人,我只做长我这块板。

一个人有缺点没关系,如果说他不会管人,就派会管的副职去。

所谓:一专、多能、零缺陷

“一专”是指强而直的专长,“多能”是搭配使用的能力,“零缺陷”是把自己的弱势拉到及格即可

前天,遇言姐在推送中说作为专业人才,顾佳缺乏护城河,不如老公许幻山

就是说她面面俱到,但是缺乏一块长板。刚开始围绕老公来创业还挺顺,后来自己出手搞茶厂就被套了。

讲真,让一个人把短板提升到及格线,比让一个人长出长板容易多了。
张霁这样的年轻孩子,在特定领域深耕细作。

华为则是英雄不问出处,只看成果,唯才是举。

张霁的成功,志趣、方向、努力、平台、风口,缺一不可。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是历史进程和个人发展的统一,形成的机遇

给我们的经验是,找对动力、避开红海、专注长板、不懈努力,以及,CS专业可能是近几十年实现阶级跨越的最佳选择

至于高考与未来的关系,可以把大数据当作辅助参考,但千万不要拿这个吊死自己。

毕竟,高考只是张门票,以后的人生能走多远,还是取决于自己。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席越老师新书粉丝的帮助下;
中信出版社·中信书友会的热情加持之下,
席老师的新书直播推广顺利圆满举行;
中信出版社、十点读书、知乎、京东、快手、
今日头条的全力支持下;
18万份十点读书课程的基础上,
《席越的沟通课》上市第9天
登上京东励志成功类新书榜第一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希望更多渴望提升沟通技能的朋友
打开阅读原文的当当链接,
购买席越老师的新书
做沟通达人
你“在看”吗?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席越老师新书


    关注 遇言不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