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的「乱炖」启示

 

剧研社,国剧鉴证实录!...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追剧不迷路


文_  郭小蝈

开播8天,37个热搜,“这部剧太好哭了”成为观众对《以家人之名》的共有印象。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争议、担忧之声也逐渐显现。成年后的兄妹三人,故意制造9年不见面的疏离感,以及大有“三角恋”开场的狗血剧情走向,着实令人尴尬到流汗。毕竟打造这部作品的团队,在《下一站是幸福》中已有前车之鉴,观众心里没底也在情理之中。

到底会不会烂尾?可以交给时间印证。不过,细细品来,我们确实在《以家人之名》中吃出了些许「大乱炖」的味道。

题材:家庭&青春


最开始被安利的时候,朋友说《以家人之名》是一部不错的家庭剧,于是带着好奇奔着「家庭味」去了。

可以说剧集开篇确实被浓浓的「家庭味」包裹着,三个不同的家庭各自遭遇了不幸。李家,尖尖失去妈妈,和老爸相依为命;凌家,凌霄妹妹意外早夭,游走在精神崩溃边缘的妈妈陈婷和一直忙于工作的爸爸凌和平,吵架成为轰动全楼的日常,爸妈离婚,凌霄也被「送给」李尖尖当哥哥;贺家,贺子秋成为妈妈贺梅遇人不淑后生下的「负担」,与李爸相亲却酝酿着「弃子」的阴谋。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索性剧集总是要将有爱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三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抱团取暖」也成为「以家人之名」的正式开端。善良的李爸收养了子秋,承担起投喂凌霄的责任,于是三个孩子,两个爸爸组成了一个五口之家,没有血缘却相亲相爱。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凌霄妈妈带着再婚妹妹小橙子回来,子秋生父赵华光强行「抢子」,生母贺梅短暂亮相,打破了这份温馨与宁静。原本以为这股「家庭味」会随着三个孩子的成长越来越浓,不料高考不仅成为了兄妹三人的转折点,也成为剧集「家庭味」的转折点。离家九年后的两个哥哥回来,《以家人之名》神奇地走上了「撒糖」的道路。

两个哥哥租房子都争先恐后租到尖尖小妹家对门,美其名曰照顾妹妹,照顾的味道没流露多少,观众却在磕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看着朋友追剧不自觉的姨母笑,这股「家庭味」彻底被拗成了高甜「青春味」,《以家人之名》也成功从覆盖全年龄段的家庭剧,走向了瞄准年轻受众的偶像剧,被网友贴上了「伪骨科」的标签。简单来说,就是打着非亲生兄妹的旗号谈恋爱。



当然,不是说家庭剧不能谈恋爱,也不是说青春治愈不能有糖,但是这股「青春味」似乎来的有点生硬,还有那么点俗套。从目前播出的剧情来看,前12集显然能相对独立存在,若再丰富一下不同阶段的家庭细节,就是一部将家庭和青春成长炖到一起的作品。但从当前剧情的推进来看,断裂感十足,前12集是家庭剧,12集之后是偶像剧,而且从预告剧情和观众的关注点来看,接下来大哥小妹的糖基本可以确定是主线了。

画风转变太过突兀,原本的家庭味被青春偶像味冲淡了。可以说,从题材角度来看,《以家人之名》开局确实漂亮,但这锅菜似乎并没有「炖」好,网友担忧烂尾也在情理之中。
剧情:现实&悬浮


这两年,现实主义呼声越来越高,不少现实题材剧纷纷上线。但这其中也出现不少打着「现实」旗号,却飘在空中的作品。继《谈判官》《创业时代》《精英律师》等「悬浮感」十足的「现实」题材剧集之后,握有一手好牌的《完美关系》和《安家》也没能逃脱「悬浮感」的批判。

从情感角度来看,《以家人之名》似乎也没将「现实」与「悬浮」两种味道「炖」在一起,完美融合。

说到「现实感」,《以家人之名》确实有,而且一开局就凭借「现实感」圈粉不少剧迷。小尖尖偷偷思念妈妈,帮凌霄打架、喊凌霄吃饭,不想爸爸再婚、丢子秋行李、对子秋排斥,通过细节将小孩子单纯的心思展现得淋漓尽致;钱婆婆张罗着给李爸相亲,麻将桌上絮叨家长里短,将社区“大妈”的真实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陈婷与贺梅两位妈妈丢下孩子的做法更是照进现实,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议题。

可以说,《以家人之名》的现实感成为吸引广大受众的利器。在电视作品中,现实感可以戏剧化,但若底子里有「悬浮感」也会让观众膈应。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学霸和傻白甜」的套路逐渐浮出水面。两个哥哥不仅是高颜值大帅哥,还是妥妥滴学霸,能见义勇为也能打球秀翻全场,俘获无数迷妹芳心,却独独对其他女子都不动心,独宠小妹一人;妹妹李尖尖则是常年倒数第二的学渣一枚,天真单纯,时常把“打傻了你娶我呀”挂在嘴边。一个哥哥因为妹妹爱吃甜食当了甜点师,一个因为妹妹总是牙疼当了牙医,「妹控」人设又甜到了不少粉丝。

与此同时,在女主闺蜜感情线的设定上也着实有点夸张。比如齐明月,对小哥子秋一见钟情,比赛场场不落,又送水又送生日礼物,前一秒还崇拜小哥,后一秒就因为凌霄的几句话「移情别恋」,和闺蜜成为潜在「情敌」,不少网友都感叹“这变化太快了”“这就换目标了”。

仔细一看,这样的设定可不就是偶像甜宠的习惯套路,而且是满足了大多数少女幻想、符合大多数狗血套路的设置。甜可以,但这种高糖与狗血也让剧情的「悬浮感」凸现出来,成功将一部能够老少皆宜,有望凭借「现实感」大爆的作品,缩进了粉丝圈层,沦为一部中规中矩的圈层小爆款。



从目前剧集整体走势来看,剧集豆瓣评分开始滑落,云合数据显示的观众粘性趋势持续下滑,「现实感」和「悬浮感」没「炖」好的《以家人之名》,可能也要陷入大多数国产剧高开低走的魔咒中。(当然,长达40集的剧,可能还有回转余地,这也是观众期盼的。)
营销
「夫夫CP」过猛 &「亲兄妹」少互动
当下,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剧集产品,内容与营销缺一不可。但最近《以家人之名》的营销「乱炖」引来不少争议。

从内容角度来看,「夫夫CP」用力过猛,「亲兄妹」无互动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李爸和凌爸这两个人物在剧中给我们感觉一个主内像「妈妈」,一个每天上班不着家像「爸爸」,本来剧情人物这样的设定也是合理的,毕竟开面馆的李爸就喜欢做饭,而且男人带孩子,可不就是又当爹又当妈,两位爸爸在剧中的台词也颇有些CP的味道,于是「夫夫CP」的梗就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现实中两位爸爸「夫夫CP」式互动,却没有迎来叫好,反而被广大网友称之为「用力过猛」。而在剧中关系好到爆的「兄妹」们,却在剧集热播期间少有互动,营销上似乎乏力了点。一边用力,一边乏力,不免给人一种不平衡的别扭感。



从营销方式来看,似乎也有点过犹不及。当前微博热搜和短视频成为剧集营销的两大主阵地,《以家人之名》播出后,平均每天约五条内容挂在热搜下不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自动推送更是让剧集频繁曝光。热度确实不低,但太过频繁的营销也成为了不少网友苦恼的问题。有人表示“剧透太多”,有人表示“点了不喜欢,还推送,特别烦”。



从营销角度来看,《以家人之名》无论是在内容把控上,还是在频率把控上,似乎都没有把味道「炖」出来,火候控制技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怎样才能「炖」出爆款?


《以家人之名》开局打得漂亮,热度也名列前茅,确实也「炖」出了点味道。以2020年开年以来,湖南卫视和芒果TV的热播剧集来看,虽然打得一手好「青春牌」、流量可观,但热播剧豆瓣均分不超过5分,口碑实在堪忧。豆瓣开分8.6的《以家人之名》可以说成为了芒果系口碑「挽尊」的作品。

但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这一次《以家人之名》这锅「大乱炖」确实还欠点火候,无论是题材还是剧情内容,亦或是营销,都争议较大。

那么,结合《以家人之名》来看,剧集产品如何才能有机会「炖」出爆款?

首先,主题明确,不贪多。

一部作品的题材决定了剧集核心内容的走向,一部剧可以混合多种元素,但核心主线只有一条。观众奔着家庭剧、青春治愈而去,要么就将家庭做到极致,要么干脆将青春治愈做到极致,但是却看到一部杂糅甜宠剧,确实会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蜻蜓点水般面面俱到,不如选择一条线做到极致。

如果把做剧比作「炖菜」,主线就是主要食材,其他元素都是配菜。就像家庭剧《都挺好》,观众奔着原生家庭而去,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家庭的味道,它也有爱情线,但这条线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扮演好配菜的角色,让这锅以家庭为主材的菜更有味道。今年高口碑职场剧《怪你过分美丽》,也有爱情线、亲情线,但这些也都是职场线的配菜,所有的配菜都是为了给菜品锦上添花。当然,即使是各种菜品的「大乱炖」,最终也要也要「炖」出一个和谐的味道。



其次,从内容到营销都要把握好度

「过犹不及」,无论是在内容戏剧性把控上,还是花式营销上,把握好度都至关重要。

剧集,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戏剧性必不可少。主创们当然可以发挥想象,但悬浮式的剧情往往会给人一种假面感,这一点在青春剧中尤其常见。大陆青春剧,在戏剧性的把控上可以向《想见你》多多学习。大开脑洞,将偶像剧做到极致,却又让人感觉青春的爱情那么真实。

在营销上,虽然现在渠道多,形式多,但一部剧的亮点是有限的,多渠道打同一个点和单个渠道频繁打同一个点,都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尤其是对于受众不感兴趣的内容,剧方和渠道方可能都需要提升「做菜」能力。

结语


《以家人之名》已经走过三分之一,开局漂亮,演员演技虽然也有争议,但整体可圈可点,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伪骨科「乱炖」、剧情bug凸显,面对这道「乱炖」菜品开始偏味的迹象,后续三分之二是否能将观众的「胃」拉回来,也着实让人期待。
-End-


    关注 剧研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