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不敢直视的现实:幼儿园监控下,藏着孩子们的“小社会”

 



文|秘籍君

对孩子来说,自由自在的时光只有短短三年,三岁以后就要独立面对小世界,也就是所谓的去上幼儿园,身边不再有父母家人的陪伴。

上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正式对外展开的社交活动,从此一天24个小时里,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不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这让中国父母很是焦虑。

“孩子今天发生了什么?有没有跟人闹出不愉快?哭了吗?累了吗?”

这一切的疑问都让家长们坐立不安,甚至连工作的时候都在紧盯着幼儿园的监控,但却分辨不出孩子过得究竟是好是坏。毕竟黑白画面之下,又听不到声音,谁也不知道孩子到底经历着什么,只能保证基本的安全罢了。



事实上,就算幼儿园真的公开高清有声的色彩录像,家长也未必就敢面对,只因孩子们的“小社会”一样很残酷,并不是家长以为的那么简单。未经过后天管教的小孩子,在很多方面完全依靠本能行事,而这种本能是来自原始人性的丛林法则,一起来看下吧。



不同性格的孩子融入集体的时长不同

前不久,平台跟熟识的一家幼儿园进行了跟踪拍摄,目的就在于观察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看看这个“小社会”里是否存在相处秘诀。

监控很快证实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三四岁的幼童也不例外。

根据拍摄结果显示,同样是入园,不同性格的孩子面对的冲突和社交也不同,性格内向的孩子面临的社交风险会提高,很可能不被喜欢。尤其是中间转学过来的孩子,如果没能第一时间融入进去,就会遭到群体性排斥。



幼儿园“小社会”生存法则

在我看来,幼儿园的“小社会”远比成年人更加残酷,因为不需要任何掩饰,也没人教会孩子维持基本的体面。孩子们全然依赖于本能行事,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主义。

想要在幼儿园里生存下去,孩子们,也包括家长们,都要明白三件事:

①眼泪没有任何用处

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本书里提到过一句话,“眼泪除了懦弱以外,什么都代表不了”,这话在成年后的我看来,可谓相当有道理。但没想到的是,幼儿园里一样认准这一套。

根据监控录像显示,一位性格内向的孩子在无法融入社交群体后,忍不住委屈地哇哇大哭,这时候他并未得到来自小伙伴的任何关注和同情,反而被群体性厌烦。

当摄像师询问“你们为什么不和XX玩”时,得到的回答让人吃惊:



“他是个爱哭鬼。”

“哭哭啼啼的,讨人厌。”

“我不喜欢他,他太爱哭了。”

可见,在大人眼里的示弱性质的眼泪,在小孩子眼里却是装娇弱的表现。

当然,小男孩的本意并非如此,因为平常在大人那里委屈的时候,哭闹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在被小群体排斥的时候,孩子第一反应也会是哭闹。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小孩子们并不吃这套。

可能因为大家都一样,明白哭泣是吸引他人关注的一种方法,用过,就不会在意了。家长想让孩子受欢迎,就要记住微笑比哭泣更有魅力。

②勇敢的孩子人气高

根据拍摄时间的推进,所有人都以为内向的男孩会放弃,直到当时幼儿园老师进行了一项游戏——在章鱼缸里取出名牌。

当然,幼儿园老师选择的是小章鱼,很可爱,没有任何杀伤力。但小孩子们都不敢靠近,而那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同,他勇敢的走上前,帮助所有孩子拿到了名牌,瞬间人气逆转,被孩子们围了上来。



看到这,我和大家一样感到吃惊,孩子从被排斥到成为人气王,差别只在一个选择之间。由此也能看出幼儿园小社会的优点:爱恨都在一念之间,任何人都有成为人气王的机会,只要你足够勇敢。

没错,在幼儿园里,最勇敢的孩子大多能够收获超高的人气,这源于幼儿的慕强心理。三四岁的孩子,在家都是小公主和小王子,一旦“小社会”里出现一个强者,孩子们就会把无处安放的的崇拜(毕竟父母不在身边)转移到“强者”身上。

③性格主动的孩子受欢迎

如果孩子本身没有特别傲视群雄的优点,那家长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说白了,中国是人情大国,幼儿园的“小社会”也不例外,家长与其抱怨孩子不合群,倒不如想想如何让孩子从慢热变成主动开朗的孩子。日本小孩从出生起就在练习笑容,这是社交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作为家长,至少可以让孩子学会主动。

【话题讨论:快分享一下你家孩子的幼儿园日常吧】


    关注 育儿须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