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顶尖!这些高校堪称行业王牌军

 

每次教育体系改革,行业院校总是首当其冲,处在风暴的最中心。...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每次国家教育体系改革,行业院校总是首当其冲,处在风暴的最中心。

因民族自立而生,因社会主义工业化需求而强,因行业格局变化而变,在经历了“行业化-去行业化-再行业化”的曲折历程后,面对“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时代要求,面对综合性大学和其他类型大学的严峻挑战,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将是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的最大考验。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大“整形”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共有高等学校205所,但旧有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公布拉开了“高校院系大调整”的序幕,除保留少数文理综合性大学外,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都按照学科和专业拆拼重组。

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挥下,从北大、清华、燕京、辅仁等大学院系中调取的专业学科合并组成了8所专业理工科高校: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医学院。
这八所院校两两相对,一字排开,中间形成一条宽阔的大道,有26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从这里走出。建国初,这里成为中国工业经济起飞的摇篮。

正所谓“不破不立”,尽管一些综合性大学在这次改革大潮中被削弱、甚至是消解,但一批行业特色鲜明的专门学院却以不可抵挡的姿态野蛮生长起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体制建设。

▎世纪之交:高校合并浪潮

1952年,对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是发展格局意义深远的一年,奠定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直到二十世纪末,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巨大转变,中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行业和部门各自封闭办学、低水平重复设置专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且行业特色型院校学科狭窄、形式单一,培养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世纪之交,我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院校合并之路,行业特色型高校被卷入一场或出走、或转型的热潮中,通过合并,普通高等院校减少了100多所,一批文理工农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涌现。

借着这缕“东风”,在52年院系调整中“被分家”的四校,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合体组建了新浙江大学,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办学规模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从此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当市场的变化、需求量的萎缩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加速叠加在一起,行业特色型大学为了转型纷纷改旗易帜,在不断向高水平大学“并轨”“赶超”的过程中,行业特色型大学往往表现出“去行业化”的倾向,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行业大学更名

有统计显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除农林类、财经政法类高校外,许多行业特色型大学特别是产业类、资源类大学纷纷更改校名,其中86.8%的产业类大学已难从校名窥到原行业的影子。

▎“双一流”建设:机遇和挑战并行

上个世纪90年代,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

新一轮高校调整以后,特色型大学与原行业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复存在,转变为地方院校,失去了原行业部门的资金支持,为了更好地发展,不少行业特色型大学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规模、全学科,追求综合性大学“大而全”的统一模式,大大削弱了自身的特色学科优势。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校建设陷入了千校一面、缺少特色办学的旋涡之中。

2017年,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学科单一的高校纳入了“双一流”建设名单,给那些片面模仿综合性大学的高校敲了当头一棒。

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行业特色型高校的重点建设学科名列前茅。

“双一流”建设,对行业特色型大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探索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与综合性高校相比,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学科布局上“先天不足”,学科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和平台更大、学科更齐全、可设立的硕博点也更多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在学科建设和教育资源分配上都不占优势。如果“世界一流大学”是以学科数量为评判标准的话,行业特色型高校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入场券”。

制约行业院校发展的另一大因素,是行业的发展。

行业特色型大学依行业而建,也因行业而兴,行业院校的兴衰与行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当行业在时代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需求减少时,行业院校很有可能也随着夕阳产业的没落而“英雄落寞”

如何用强但不够广的学科,抓住机遇带动整体学科的提升,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探索出一条适合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的最大考验。
图|行业特色型大学校徽都带着浓重的行业元素。


以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肩负着“开采光明”的使命而生,开创了我国近代煤炭高等教育的先河,引领中国能源科教事业的发展,但在能源市场急速变化的今天,这两所学校迫切需要转型和升级,以对接国家清洁能源的需求。

面对新能源革命给煤炭行业带来的危机,矿大坚持固本拓新的原则,紧紧围绕着“煤炭”之本,组建了低碳能源研究院、可持续能源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等多个直属科研机构,在煤炭的高效利用与洁净转化领域开辟出新的技术途径,推动能源行业的革新和发展。

从对行业的依托服务到走出行业,为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对行业的引领与超越,这既是行业大学的目标追求,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任何大学都不是万能大学,如果想做“万能大学”,实际上就是“不能大学”。

大学应根据自己的传统、特色和优势科学定位,实施特色办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培养具有特色的各类人才。人才培养的道路可以只有一个方向,但不应该只有一条路。

我们要相信,路有很多条,而且会越走越宽。


    关注 青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