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努力,为什么总比别人差

 




只要你尽心尽力,必然会达到你能达到的人生高度。
【欢迎到“喜马拉雅”APP,搜索并关注@安徽共青团,和团团一起聊青春。】
别人学英语,你也学英语,每天看两集美剧背五十个单词,可跟你一起学的人已经能操着流利的口语跟外国的同事开会,你却除了教科书上的对话,一句也不会说。

别人去健身房,你也开始跑步,每天雷打不动地跑五千米,可跟你同时开始的人已经练出了漂亮的马甲线,你却还摸着小肚腩感慨:我就是易胖体质。

别人考证,你也跟着考,每天给自己定下了学习一小时的目标,可别人已经通过了考试华丽跳槽薪资翻三番,你看完了第二本却早已忘了第一本的内容,只好尴尬自嘲,人老了,记忆力也下降了。

不是完全没有收获的,只是明明也付出了不少,用逛街的时间来学习,用追剧的时间去健身,明明已经把自己搞的很累了,却并没有达成预想中的效果。

你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把这一切归咎于天赋和自己的懒。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前几天跟一个姑娘约饭,她苦恼地向我提问:

我今年的目标就是好好做个公号,可是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年多,关注还不到五千,到底是我写得不好呢,还是其他地方出了问题?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反问:你为什么想要做个公号?

她说:这两年不是大家都在做嘛,自己又读中文系,所以想尝试一下。

为什么大家在做的东西你也要做呢?我又问。

她被我问得一愣,想了想才说:就是想跟班里的同学有点共同语言吧,毕竟大家都在弄这个,自己不做好像是掉了队似的。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关注人数的多少又有什么关系呢?

想让他们都羡慕我呗,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样回答我。

我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过,要打造一个爆款公号的话你会写哪一方面的内容?排版和运营上怎么安排?怎么避免公号的同质化?

她又是一愣,甩给我一句鸡汤:

没考虑过这些,我觉得尽力而为就足够了。

可是,所谓的尽力而为难道就是熬到半夜挤出一篇别人都看不懂的推文?明明课业很忙还要咬紧牙关坚持日更?收藏无数的公号运营课程,在排队打饭的当口还要见缝插针的上一节微课吗?

你的努力难以产生效果,并不是因为你笨或是懒,而是因为没能摆脱以下的三个误区。
因为别人都在做
李中莹老师在《重塑心灵》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大脑处理事情时的层次逻辑,它们依次是:



而我们对努力的思考,往往只是局限于环境与行为这两个层面上。

只关注:别人都在做XXX,大环境就是这样,或仅仅停留在机械的规划:我需要每天背多少个单词,写多少个字。

你有没有真的问过自己以下的问题呢:

我到底会不会运营公众号,我愿意为它付出多少时间/精力,需要补充哪些新的知识(能力);

我到底看中的是它的哪一方面,额外收入,读者认同还是一个自由抒写的平台(信念);

我应该以哪种风格实现自己的预期,纯文学型?情感类还是影视八卦(身份);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

做这件事对于我来讲,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系统)

如果一个人的思考逻辑在某些层次上是空白,那么这个人往往缺乏清晰的方向感,在此类情况中,也很难找到真正的努力动机,还是停留在做表面功夫,因而收效甚微。

仔细用这个金字塔模型来思考一下你正在咬牙死磕的那件事,你真的清楚自己会不会做, 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去做吗?
你走的弯路,每一步都不算数
鸡汤文里有这样一句常见的金句“你所谓的弯路,每一步都算数”,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弯路不仅并不会被计入努力的成绩中,有时候反而会成为拖后腿的一大因素。

听说情感文的市场好,就迫不及待的一头扎进“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就看这一点”之类的口水爆款题目中。

写了一段时间发现传播不好,又开始学其他公号添加漫画和音频的形式来吸引读者,自己每天花费好几个小时画画录音,文章的质量却往往不升反降。

兜兜转转绕了一圈,觉得还是写文学评论来的顺手,但因为之前的折腾已经耗费了太多心力,绝望地认为自己也做不出什么成绩,还是趁早放弃了的好。

我们需要警惕蒙着眼一条路走到黑的偏执,但合理的规划却是努力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你学英语是为了拿到一纸证书证明自己,还是为了能够流利的与他人交流?目标的微小偏差都会决定努力路径有所不同,若你的目标是前者,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在单词量,语法和阅读理解,而若你的目标是后者,重点则该放在听力和口语的练习上。

一个想要考证的人天天听美剧,一个以交流为目的的人闷头背单词,并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只是你或许要绕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达终点,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或许早就因收效甚微而心灰意冷,丢下书去跟朋友组队打起了王者。

正确的努力姿态应该是,确认了目标之后,先规划出最合适目标且与能力最匹配的努力路径,用结果来衡量路径是否合适,而不是仅仅因为“别人都XXX”就脑子一热推翻重来。
为什么说“尽力而为”可能是一句毒鸡汤
试想一下,你有多少次这样告诉自己:

只要尽力试过就可以了

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一天都要过的比昨天更好

而当被问起:尽力而为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更好的自己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如何衡量今天比昨天过的更好?之时,则哑口无言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呢?

我们常常用泛化的方向来要求自己,这就导致了努力的结果无法被量化,到了年终的时候,既定的目标一项也没有完成,但想想又觉得这一年也过得挺辛苦,又自我奖励了新单反/新包包/出国游。

像是先射箭出去,然后才在箭头的周围画上靶盘,看似皆大欢喜,不过自欺欺人。

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即是朋友又是敌人,当狡猾的潜意识慢慢熟知意识的套路,明白了“其实不用很努力也可以获得奖励”的时候,它就会在无形中对我们的大脑施加压力:

不要这么累啦,已经很好了。

而为了对抗这种无形的压力,我们又需要付出额外的心力来自律和自控。

这就是为何努力的结果一定要被量化的原因。

健身时不要关注每天跑了多少米,在健身房待了多久,而转向于要求自己体脂和体重必须达到某个数值。

学习时不要关注每天背了多少个单词又做了多少篇阅读,而转向要求自己在考试中必须取得多少分数。

用最直观的数字去量化努力的结果,才能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从而倒推出努力路径上应做的调整。

别让自己的努力永远停在意识流。

“愿你再上一层楼”
听完FM的你,有何感触呢?
在留言区和团团分享吧!
8月29日,星期六,皖团·FM
晚安
亲爱的团
愿你微笑拥抱每一天
做像向日葵般温暖的人儿
每晚八点半
无论你在哪里
请记得拿起手机
聆听你我他的青春故事
我是团团,我在皖团·FM等你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欢迎在下方留言


责编 | 曹胜男

主播 | 俞强强
编辑 | 王开悦

组稿 | 黄莉莉、王顺

校对 | 舒云飞、顾伟嘉

审核 | 棒棒糖菇凉

来源 | 公众号”少女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中国青年报。

声明 |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你走的弯路,每一步都不算数!↓↓↓


    关注 安徽共青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