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敲响警钟!饱和的汽车行业难题何解?

 

提及未来,中国汽车品牌总会将四个字挂于嘴边——做强做大。...





提及未来,中国汽车品牌总会将四个字挂于嘴边——做强做大。2003年,彼时还是一汽集团总经理的竺延风曾说:“搞自主品牌要耐住寂寞二十年”,如今,“耐得住寂寞”近乎成为了造车路上的至理名言,然而自主品牌与合资、豪华的差距日益拉大却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2018年起自主品牌市占率节节败退,前年下跌至42.1%,去年则进一步跌破40%的市占率红线,截至今年6月份,自主品牌车型的单月市场占有率仅有32.1%。

从2003年的那句“耐住寂寞”至今也已快20年,中国汽车品牌何时才能真正“做强做大”却始终是横于一众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这一问题甚至不止困扰着局中人,行业外一样对此颇为关注。



近日,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在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座谈时直言,面对美国的一再打压,求生的欲望使华为振奋起来,寻找自救的道路。

“我们仍然要坚持自强、开放的道路不变。你要真正强大起来,就要向一切人学习,包括自己的敌人。”

在此次演讲中,任正非多次提到了汽车,而他口中的“自强”显然也是当今中国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今年7月,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的新型发展模式,作为中国支柱型产业,汽车产业也势必在此番经济模式的调整中再度扮演起排头兵的角色。



在近日众车企透露的“十四五”规划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销量不再是车企强调的首要目标,提升竞争力和经营质量成为了大部分车企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品牌高端化则是他们持续努力的方向。

中国汽车产业想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创新能力、关键技术、转型升级都将成为关键因素,自主品牌自强无疑是必要条件。在此次座谈会上,任正非也强调了这一点,在他看来,自我创新的能力才是把握未来市场、迎接诸多不确定性的关键。



“若果我们把英国工业革命的指数定为100的话,美国今天是150,我国是70,中国缺的30%是原创,原创需要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任正非说道,“没有原创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房屋、汽车……都会饱和的,饱和以后如何发展?不发展,一切社会问题都会产生。”

而所谓“原创”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无疑就是自主研发的能力。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曾表示:“一个汽车公司的运营投入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结构比例,其中最大的投入部分必须是研发,而不是简单地扩大产能。”

据悉,吉利控股集团近十年全集团研发投入累计近1000亿元,2018年全集团研发投入超过210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6.4%。



在李书福看来,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必须掌握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别人不会卖给你,卖给你的核心技术不叫核心技术。”

而核心技术的研发势必离不开“人才”,通过人才加创新,才能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因而我们也不难发现,不论是任正非还是李书福,即便领域不同,但对于教育的态度却十分一致,甚至都走上了兴办学校的道路。

就如任正非所说:“未来技术世界的不可知,就如一片黑暗中,需要灯塔。点燃未来灯塔的责任无疑是要落在高校上,教育要引领社会前进。”归根结底,人才才是企业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的筹码。

“人类社会在自然科学上任何一点发现和技术发明都会逐步传播到世界,引起那儿的变化。当文明之火传到美国,灯塔照亮了他们的创新,特斯拉的交流电、飞机、汽车……”任正非说道。



的确,对于中国自主品牌而言,如今所面临的局面无疑更为严峻,车市寒冬、疫情风暴、合资挤压,以及“新四化”所带来的科技革命,特斯拉来势汹汹、国内新势力的奋力追赶,皆成就了当下之难题。

中国距离制造强国之位究竟还有多远?目前还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任正非始终都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换言之,从华为宣布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那刻起,或许就已经与这个行业紧密相连。




    关注 汽车头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