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美降价,国际油价再暴跌,业内称反弹时机看疫苗

 

华夏时报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需求堪忧阴霾挥之不去,油价接连受挫。 国际原油多日延续跌势后出现暴跌,布伦特...

华夏时报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需求堪忧阴霾挥之不去,油价接连受挫。

国际原油多日延续跌势后出现暴跌,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跌破每桶40美元。截至9月8日收盘,10月WTI跌3.01美元/桶报36.76美元/桶,跌幅7.6%;11月布伦特跌2.23报39.78美元/桶,跌幅5.3%。

金联创分析师韩正己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沙特阿美下调了10月份对亚洲和美国出口的所有级别原油的价格,这一迹象表明,随着全球疫情的加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的燃料需求出现了动摇;此外,随着全球各国着手复工,新冠疫情的利空影响仍难以消退,如主要原油需求国之一的印度目前仍未解决疫情的扩散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需求的复苏前景仍困难重重。
沙特阿美降价导火索
沙特阿美此次降价是自6月以来,出口到亚洲的轻质油首次降价,成为此次原油再次下跌的导火索。

今年4月,原油价格暴跌甚至出现负值后,国际油价随着5月1日开始的OPEC+减产协议落地进入回升态势,7月15日会议上OPEC+成员国一致同意自8月开始缩减OPEC+国家减产规模,令原油价格上行趋势受阻。

韩正己表示,OPEC+在今年4月时达成的是一个递减式减产协议,根据原协议内容,OPEC+的减产幅度在5、6月期间是最多的,在进入7月后就会放宽减产力度,但实际上OPEC最终还是将减产幅度延长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在8月时按照协议放宽了减产量。

卓创资讯能源高级分析师朱光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减产执行率来看,沙特减产执行到位,伊拉克、尼日利亚减产执行率在40%-60%之间。

事实上,疫情导致的需求减少及低油价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业绩表现并不好。当地时间2020年8月9日,沙特阿美公布了其2020年二季度和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其中二季度利润为66亿美元(约合460亿元),比第一季度骤降71.6%,而上半年总利润约为23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69亿美元下降50.53%。

而一面减产一面降低官价,沙特阿美的动机是什么?韩正己向记者分析,此次价格下调主要是由于需求前景不佳、中东基准原油价格下跌以及炼制利润疲软。随着市场对需求前景的预期逐步转向利空,沙特阿美也需面对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炼油利润疲软,亚洲一些炼油厂仍维持在低于最佳开工率的水平,官方售价的下调可能会给原油现货价差提供支撑。

“沙特自从开启减产之后,曾经多次上调官价,但是在近两个月竟然连续下调官价。中国是全球进口原油量最大的国家,是众多中东产油国的最大客户。从全球角度来看,在其他众多国家依然没有走出疫情困境的时候,中国是率先走出疫情的国家,经济恢复进入快车道,不断加大进口原油量,成为引领全球原油需求快速恢复的核心力量。”朱光明分析。

而中国也能从此轮沙特阿美降价中获益。朱光明告诉记者,中国的主营炼厂与中东产油国签订了长协采购,不过长协仅规定数量不规定价格,价格随着市场波动调整,沙特阿美下调的为10月原油官价,中国炼厂订购的原油到港后会执行下调的价格,在沙特阿美下调官价后,中国几大主营炼厂又加大了沙特原油的采购,这也是沙特阿美降价促销的一种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原油“失守”大跌,成品油地板价或将重启。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杨霞告诉记者,“据卓创数据模型显示,当前参考的综合原油均价在41美元/桶附近。因目前距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尚有7个工作日,而国际原油在连续多日下跌后处于低位,市场皆关注美股情况而视是否可以企稳,若国际原油维持当前价位,震荡区间在1美元/桶左右时,本轮成品油调价大概率不足3个月后再次触及地板价;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均价高于40美元/桶的部分,成品油限价或仍将按幅度进行调整,低于40美元/桶均价的部分不做调整。”
需求重启疫苗成重要变量


除了沙特为了继续维护市场份额,下调官价外,油价下跌也是出于对原油需求的“负面情绪”。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以及疫苗研发受挫,打击了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进而削弱了原油需求。

目前,印度、英国、西班牙和美国的几个地区,新增病例数正在攀升,新冠肺炎疫情反弹使人们对经济复苏的力度产生怀疑,进而对石油需求的前景产生压力;与此同时,阿斯利康冠病疫苗临床试验因安全问题暂停,也打击了全球市场的风险情绪。卫生新闻网站Stat News周二报道,阿斯利康的试验因英国一名参与试验者疑似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暂停。

“美国劳动节假期已过,这也标志着美国夏季燃料需求旺季的结束,参考历史,美国炼厂一般会在秋季进行设备检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油需求,加之由于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原油需求本已经受到打击,因此在进入需求淡季后,需求端的利空压力将更为明显。”韩正己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个月中国的石油进口有所放缓,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原油进口为4748万吨,而7月的进口量为5129.1万吨。

“中国控制疫情与欧美国家有所不同,中国控制疫情采取的是封锁措施,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但欧美控制疫情采取的方式是,在经济缓慢运行过程中,通过疫苗来控制疫情,因此疫苗成为原油需求恢复的一个重要变量。”朱光明进一步表示,中国因控制疫情,曾在3-4月出现经济零增长,后期补发性增长进口原油量大增,但在今年第四季度,原油需求单纯依靠中国拉动可能性较少,中国经济恢复正轨后对原油需求处于峰值状态,而欧美国家如果在年底出现疫苗,经济重启对于原油的需求会有接力的作用,因此,原油价格未来会出现反弹。”朱光明分析。

不过,俄罗斯能源官员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在2-3年内可能都不会回到2019年的水平。

对此,韩正己分析,“当前油价主要面临的问题还是在疫情以后,原油需求的复苏前景问题,但考虑到随着全球各国复工复产疫情出现再度扩散的趋势,原油需求的恢复仍旧困难重重,因此不排除需求端需要2年左右才能恢复到2019年需求水平的可能。”

朱光明则更乐观一些。“很多机构做出长时间原油需求恢复的预期是基于,主要原油消费国重新回到经济运行正轨上的时间,但对于炼厂的炼化,成品油需求恢复所花费的时间比2-3年要短一些,只要疫情控制住,出行恢复,对原油需求也会随之迅速恢复。”朱光明认为。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关注 华夏时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