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巨头的归宿:小金控

 

“小金控”模式更符合监管精神,也将成为金融科技巨头最终的归宿...

“小金控”模式更符合监管精神,也将成为金融科技巨头最终的归宿。

本文由「轻金
融」出品 
作者:李静瑕


历时2年之久的金控公司相关管理办法终于尘埃落定,中国金融领域监管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可以预料到,金控办法将对国有大型企业、地方金控集团、央企金控集团、民营金控集团以及互联网公司等机构带来深远影响,部分企业集团面临着组织架构调整的需要,同时大型金融科技平台宏观审慎监管亦将稳步推进。

虽然我国已有约80家金融控股公司和“准”金融控股平台(据《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9)》截至2018年底不完全统计),但大部分还未对外公布金控方案。作为为数不多公布金控方案的企业,正在寻求“A+H”同步上市的蚂蚁集团受到格外关注。

多位专家指出,比照新的规定,蚂蚁“小金控”模式符合监管精神,由于新规的包容性,预计对蚂蚁集团现有的业务模式及财务报表不会有实质影响。而在IPO前迎来监管办法的靴子落地,对蚂蚁集团而言不是坏事。
金控新规与IPO是两条轨道
这次金控新规的落地,是一次罕见的高规格。

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国发〔2020〕12号),以发文形式明确金控准入管理,并授权央行制定监管细则《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4号),充分表明了高层对于金控公司监管的高度重视。

在金控新规中,有两组数字备受关注:

一是金控公司实缴资本不低于50亿元,且不低于所控股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总额的50%,这意味着不少金控公司仍需要增资;

二是明确规定“企业集团整体被认定为金融控股集团,金融资产占集团并表总资产的比重应当持续达到或超过85%”。这意味着,85%将成为一个“红线”。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学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金融控股监管的一个目标是对于实业和金融业务合在一起的集团公司,要求二者分开,以实现风险隔离;规定金融资产达到85%或以上的公司才可以通过整体改造为金控集团接受监管,是审慎合理的。

中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则认为,预计大型企业集团下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整改或新设金融控股公司,未来可能的组织架构是企业集团作为主要股东发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小金控”模式,而未来围绕大型互金平台的金控主体审慎监管或成为重点。

作为最受关注的大型互金平台,金控新规是否会对正在推进IPO的蚂蚁集团产生影响?多位行业专家表示,金控新规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与蚂蚁IPO是在两条轨道上,因而不会影响其IPO进程。

一方面,从金控办法发布到实施,再到与监管就金控合规方案达成一致,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可以想像,按照蚂蚁目前的计划,将牌照公司划转至浙江融信需要一系列的公司治理、监管审批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

同时,全资控股的金控公司,是按照《金控办法》第六条的必然之路,是在根本上符合监管精神和理念的,在监管侧不会存在潜在的问题,对上市没有影响。

另一方面,蚂蚁IPO正在按部就班推进。9月9日,上证所科创委公布,蚂蚁集团首发上会的日期定在9月18日上午9点,也就是本周五。从受理到上会仅过了25天,可见蚂蚁IPO项目推进顺利。按照目前蚂蚁IPO的进度,完成上市应该不会用太长时间。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新规延长了存量机构过渡安排,“拟申请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存量机构,需在办法实施之日起12个月内向央行提出申请(征求意见稿为6个月)”,反映监管充分考虑金融稳定的影响。
小金控:金融科技巨头的归宿
早在2018年5月,蚂蚁集团等几家公司已经成为央行的金控公司的试点机构,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积累了很多监管和合规经验。

而作为率先披露金控方案的机构,蚂蚁集团选择的金控模式自然成为机构关注焦点,后续也可能会被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效仿。

在8月25日公布的招股文件中,蚂蚁集团披露,拟以全资子公司浙江融信为主体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并由浙江融信持有相关从事金融活动的牌照子公司的股权。目前,蚂蚁集团拥有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基金等牌照,并采用轻资产、平台化、科技化的互联网业务模式。

多位专家认为,比照《金控办法》第六条的规定,蚂蚁集团通过浙江融信接受监管的“小金控”模式可行,其招股书方案大概率将成为现实。

对于小金控模式,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指出,大产业小金控的模式是目前国内产业金控的通行模式。将产业和金融业务分开,以实现风险隔离,有利于蚂蚁、苏宁等相关企业自身进行风险管理,同时也有利于金融业务合规。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傅蔚冈也认为,蚂蚁小金控模式的现实选择,适应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特点,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将科技与金融板块分离,也有利于风险隔离和金融监管。

截至目前,蚂蚁集团尚未披露金融资产占比,但是据其在招股书中公布的持牌业务的收入可以推测出其金融资产占比要低于85%。目前,蚂蚁集团持有金融牌照的控股子公司直接提供了部分数字化的信贷、资产管理及保险等服务,在2020年1~6月,由此产生的收入仅占其营业收入的7.04%。

可以发现,蚂蚁有大量的科技业务,“并不满足整体纳入金控监管的要求,没有必要整体改造为金控集团。实际上,通过浙江融信接受金控监管是合规的,”欧阳日辉表示。

不过,浙江融信注册资本17.96亿,而《金控办法》规定金控公司实缴注册资本额不低于50亿,这意味着浙江融信还需进一补充资本。此外,蚂蚁集团所持有的其他金融牌照,如天弘基金、网商银行未来预计也需要转让至浙江融信旗下。
新规利好金融科技企业
对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正面、有利于提升经营稳健性和竞争力...这是央行有关负责人的表态。

不过,也有机构指出,部分民营金控由于股东背景资格和实力的原因,申请金控牌照具有不确定性。作为最受关注的金融科技企业,纳入金控不代表金融属性压过科技属性,关键还是得看相关企业的业务模式。

杨东认为,正式出台的《金控办法》在核心条款上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由此分析,新规不会对这类公司的等相关业务模式产生大影响;傅蔚冈也认为,金控新规在业务层面没有新增太多监管条件,也没有对具体业务进行干涉。

具体来看,新规没有额外增加对杠杆率要求,因此不会对蚂蚁平台化、轻资产的业务模式和“联营模式”产生影响。而浙江融信是蚂蚁集团100%持股的子公司,因此“金控”新规对蚂蚁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不会产生影响。

回顾蚂蚁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监管鼓励创新的历史,当局对于新生机构给与了较为宽松的环境,给了蚂蚁集团长大的环境。

“互联网借贷对普惠金融意义重大,蚂蚁花呗、网商贷等都是卓越的产品代表,且目前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信贷资产质量优异,依靠生态数据的风控能力明显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这也是监管鼓励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东吴证券指出。

展望蚂蚁的未来,欧阳日辉表示,新规符合国际通行的监管理念,也适应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对蚂蚁而言,纳入“金控”监管实际上消除了许多监管上的不确定性,在金融科技领域打造一个政府监管和市场创新的双赢局面,对其长远发展是利好。

据招股书显示,蚂蚁从自营业务往科技赋能、平台开放的业务模式实现了转变,2020年1-6月,金融科技收入已占据60%以上。在未来的科技模式下,技术迭代与输出有望推动蚂蚁集团的盈利水平升级。

随着金控新规的出台,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公司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合规时代,有理由相信,“小金控”模式更符合监管精神,也将成为蚂蚁们更好的选择。

【轻金融好文】

1、谁是银行业金融科技之王?

2、2019银行业十佳文章【轻金融】

3、300万银行人迎来一位“新同事”

4、2020银行金融科技最新布局!

5、30万亿工行金融科技革命!

6、某城商行消费贷规模,比农行、招行还大

7、银行云大爆发!三类玩家角逐千亿市场

8、各大银行零售业务含金量比拼

9、工行、建行的“较量” | 轻金融

10、互联网银行:ROE最高的民营银行“物种”

11、中小银行正遭遇一场金融科技生死战

12、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报告!(史上最全)


    关注 轻金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