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热搜,让那些个父母脸疼

 

他们为何用如此激烈的方式“报复”父母?...

1.

9月17日,一名武汉的初三少年从学校的五楼纵身跃下,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4岁。

此前不久,他在同一个位置也就是学校的走廊里,被母亲当众打了两个耳光。母亲离开后,他在原地沉默地站了两分钟,并选择了用最激烈的方式“报复”了自己的母亲。

全部过程,都被学校的监控拍了下来。我不敢想象,那位母亲和孩子的家人现在是什么心情,我更无法想象这个男孩静静立在护栏旁的那两分钟里,他的脑海中掀起的是怎样的黑色波涛。
类似的不幸之事并不是第一次上演:你一定还会记得2019年4月17日,同样是一位少年在被母亲批评后,从车里跑去,跳下了高架桥,留下没能拉住他的母亲坐地痛哭。



在有关这些时间的新闻评论区中,人们的观点往往分为两派:有人认为孩子太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对不起”父母;有人的怒火指向了孩子们的老师和家长,认为教育方法一定存在很大问题。


对于我个人来说,其实更倾向于后者。

虽然说这世界上可能没有真正的共情,但是我实在是不忍心再去对死者加以谴责。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当他们做出如此激烈的选择时,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孩子。

年轻一点的朋友们,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到选择自杀的孩子的视角。坦白来说,我想很多年轻人都曾在青春期时有过自杀的想法,尤其是在和父母发生冲突后。只不过绝大多数的想法都没有付诸实施。

所以,在那些有关青少年自杀的新闻的留言区,你也经常能看到愤怒的年轻人们控诉自己的父母或家庭,他们的经历和当事人往往是相似的,只不过选择不同。

虽然很难承认,但是自杀作为一种极端且万万不可取的手段,似乎真的是痛苦的青少年们所能拥有的最大杀伤力的反抗武器。

2.

造成这样的局面,其实和众多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一代代父母虽然嘴上说着为了孩子好,并且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无论是行为上还是言语上甚至潜意识最深处的想法中,都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产”,并天然认为孩子应该感谢自己。

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小的时候,当你的父母教训你时,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我把你养这么大干嘛?一点儿用都没有!“

 

“当初要是不生你多好!“

 

“我们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不知道感恩?“

 

“什么都指望不上你.......“

所有这些话语中,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生你养你,所以你是我的。归根结底,是父母很容易将孩子作为一个物品,而不是人来看待。

物品和人最大的区别是:物品一定要在主人那里发挥价值,而人不是;主人不需要在意物品的感情,而人有感情;物品是没有自由的也不需要被尊重,而人需要自由更需要被尊重;物品不能拥有任何东西,而人拥有最起码的人格。

我相信,以下场景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一定时有发生: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回到家中后自己的父母却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逼着自己的孩子在很多人面前做才艺展示或者说场面话,这样会让自己更有面子;

 

当孩子表现出抑郁、愤怒等等情绪时,父母却对孩子表现出的感情不屑一顾,认为不过是“小孩子不懂事”,甚至还会批评、打骂孩子;

 

在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批评孩子,同时向孩子传递:我养你一点儿没有用;

 

对孩子的批评和管教不分场合、地点,从不认为孩子会感到丢脸;

 

当孩子提出消费的需求的时候,强调自己为了养你多么不容易,想让孩子学会感恩,但是孩子往往会心生愧疚;

 

对孩子的选择加以过多干涉:学什么样的特长、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以上的场景有些很严重,有些很日常;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父母再做出上述的行为时,其实并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人加以引导,而是当作一个物品加以矫正。

而当一个孩子被认为是物品而不是人的时候,他便没有办法以一个人的身份去以父母进行沟通,他可能尝试过,但是不好使。就如同那个在电视节目中,那个被父亲撕掉全部自己写的小说的女孩,她尝试同父亲沟通,得到的回应是父亲始终微笑着告诉她“好好学习”、“我是为你好”后,大哭着下台。

从身体能力上来说,孩子没有能力和父母抗争;

从情感上来讲,父母从不正视孩子的情感,尝试倾诉和沟通都如同石子落入大海;

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细节中,孩子发现父母对自己好像并不是爱,养他是有所图;

好,那既然我所拥有的只是一条生命,这条命也是你们给我的,我还给你就是了。我只能想到这一种方法,让你们也为我流泪,让你们知道自己做错了。

3.

中国古典神话中,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最终自刎而死的故事。在众多讲究孝道和顺从的故事中,无疑是异类。但是这个故事总能让人感到悲壮,甚至找到情感上的共鸣。

绝对无助的孩子在绝对权威的父母面前,拥有的一切和可以失去的一切,只有自己的血肉。



当然,没有人愿意看到悲剧的发生。但是,当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依旧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时,类似的事件一定会在某一时间重演。

但是,这句话看起来简单,真的很难做到。以父母为名的爱,可能是孩子的保护伞,也可能是把父母双眼蒙上的一块红布,是枷锁,也是看似柔软的刀子。

图/来自网络

作者/黑龙寨主


    关注 送你一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