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遗珠!口碑不俗却无缘院线,太可惜了...

 

走心国产片,没流量我也要安利!...

最近有一部小成本电影,不到一个月拍完,演员为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几乎纯素人。

开拍的时候,导演也不要求演员们背台词,让各位小演员自由发挥。

乍一听,好像不太靠谱,但没想到是,这部电影却提名为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

在网络平台开播后,豆瓣评分也迅速升到8.1。

这部令人出乎意料的佳作就是:《树上有个好地方》
“巴王超过”又闯祸了。

这个小眼睛单眼皮的男孩,长得跟皮猴一样,又瘦又精。

趁着早读课,他拿着一根细长的竹竿子,在末端绑了个小铁勾,鬼鬼祟祟地爬上阅览室的窗台,想把他的一捆娃娃书勾出来。

谁知刚好被路过的校长逮个正着,连竿带书全部没收。
巴王超过又怂又怕,嘴里含糊着争执:这本来就是我的娃娃书!

校长:放屁!你把你爸叫来,他要是说你可以看娃娃书不学习,我立马把书给你!


巴王超过委屈巴巴地抽噎着,眼里尽是不甘心,死死地盯着校长。

校长看他这样,又提了另外一个条件:要不这么着,这回期中考你要能考两个100分,我就把娃娃书给你,咋样?

其实校长就是看准了巴王超过考试从来没及格过,故意用的激将法…

虽然底气不足,但巴王超过嘴上还是很不服气:考100就考100!
“巴王超过”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拆开一解释,你就恍然大悟了。

巴是他爹的姓,王是他娘的姓,两公婆希望儿子能把所有人都超过,所以给他取名:巴王超过。

但这猴孩子可一点儿也不让人省心,属于那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捣蛋鬼。

这回被校长抓住偷书,回家后被老父亲一顿训:养你这么个孙子!啥时候才能有出息?啥时候才能把人超过给你爹争口气?!

说到这个,巴王超过就来气。

明明自己吃也能把人超过,耍也能把人超过,却从来都得不到大人的肯定。
而且在课堂上表现也很积极,老师提问用“因为...所以...”造句。

巴王超过马上举手:因为肚子大,所以要生娃。

挺着大肚子的老师忍住怒气,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把一脸无辜的巴王超过赶出了教室。
巴王超过在学校成了差生的典型,每次校长开会都提醒各位老师,要留意“巴王超过”这类学生,别在学校整出什么幺蛾子...

这个不被老师认可的小男孩,每次上课不是被赶出教室,就是被叫到垃圾堆旁边罚站。

检讨书写得比作文还溜,《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早已烂熟于心...

即使被安排坐在班里的最后一排,也照样贪玩,常常被留堂。



巴王超过给自己找了个秘密基地,就在一棵高大荫凉的树上。

这里藏着他最宝贝的一盒子小玩意儿:链条枪、玻璃珠...他从未和别人分享过这个好地方。

直到班主任要回家生娃,班里来了个支教的新老师...
《树上有个好地方》由80后新锐导演张忠华自编自导,于今年9月6日在网络平台上线,豆瓣得分7.9。

导演致力于儿童电影15年,之前比较优秀的作品如06年的《紫陀螺》(豆瓣9.1)。
导演:张忠华


这一次《树上有个好地方》的剧本历时五年,筹备了2个月,用了28天拍摄完成。

影片以上世纪90年代末陕西关中农村为背景,通过巴王超过的儿童视角,细腻地呈现了真挚的师生之情,整部电影的节奏明朗轻快,富有儿童色彩。
导演在细节上也很用心,努力还原当时的农村小学环境。影片里出现的画面,不免勾起一代人的回忆。

比如,学生们爱不释手的娃娃书(连环画)...
两个人同坐一条木板凳,共用一张漆面斑驳的课桌...

老师的手里永远握着一根打小手掌特疼的“教杆”,讲台上的纸盒子放着零零碎碎的粉笔块...


黑板旁边的光荣榜,每个人都在比拼谁能拿多一朵小红花...
每次上课,都需要有人牵住绳子敲响的上课铃...
还有走街串巷的货郎担,小推车上面摆着大白兔奶糖,泡泡糖等令小孩眼馋的零食,也有洋火、碱面、洗衣粉等家常必需品。
除了各种细节的还原,各位本色出演的素人也为电影加分不少。

这部电影没有流量明星或大牌监制,启用的演员都来自陕西本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角色本人,但他们的荧屏首秀却不会让人出戏,演得很自然。

饰演巴王超过的男主杜旭光,还拿下了第24届德国施林格尔国际儿童电影节“杰出演员奖”。
杜旭光 饰 巴王超过


拍摄电影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陕西农村小孩,并非专业演员,却把一个自由散漫、善良纯真的顽皮鬼,演绎得妙趣横生。

比如,天热跑去村里的水塘游泳,一下水就像条自由自在的鱼儿一样欢畅...
比如,当着全班的面念检讨书的内容,眉头微皱,盯着纸上的字还念断片儿,就连身上的黑裤子也是戏,穿得一边高一边低...
比如,被他爹训的时候一言不发,站在墙角一个劲儿挖鼻孔...
比如,面对校长的威逼利诱,心里虽然不服气,但是没法反抗的愤怒小眼神,让人觉得好笑又心酸...
虽然这部片表面上看起来是巴王超过和老师们的各种斗智斗勇,但透过各位老师对待巴王超过的不同态度,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从教20年的校长认为:成绩就是老师的业绩,像巴王超过这样的学生,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典型。他甚至为了在考试能夺得县教学排名第一,不惜让孩子们作弊...
班主任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凶点,学生才会怕,老师才有震慑力,关键是上头领导也认可她这样教...
而城里新来的粉提老师认为,学会做人比考一个好成绩更重要。所以当她看到巴王超过为了考试把知识点写在手臂、肚皮、大腿上时,第一次严厉地批评了他...


把学生成绩当成业绩追求的校长,听从领导吩咐强硬做派的班主任,还有临时代课的粉提老师,每个角色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教育方式。

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校长发试卷的时候,先念出两个不及格学生的成绩,让他俩上台领取试卷顺便训斥一番,然后再照例发放其他试卷;


但粉提老师发卷子,却是念学生的名字,并走到座位上分发给各个学生。

学生贾苗红拿到试卷的时候问了句:老师为啥不念成绩呢?

粉提老师笑着说:为啥要念成绩呀?

贾苗红:看谁考得高,看谁考得低。

粉提老师:老师觉得呀,这次大家都考得不错,成绩难免有高有低,但只要你们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老师觉得你们就是最棒的。


现如今,成绩就是考核标准,这是大家不言自明,也是最普遍的事实。

特差生巴王超过,和同班的三好学生贾苗红,其实就是导演放在影片中一组很明显的对比。

巴王超过爱玩爱耍,小脑袋瓜转的可灵光了,但在以成绩论输赢的学校里,巴王超过就是一个只配坐在犄角旮沓的差生,班主任连正眼都不会瞧上一眼...


而贾苗红,是班里拔尖的优秀生,作业都是同学拿去抄的范本,挺心高气傲的一小姑娘。在她的世界里,老师说的一切就是王道,只要成绩好,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青睐。

相比巴王超过,导演显然在贾苗红这个角色的刻画上比较片面,但这样子的好学生,其实大部分人在学习生涯中都遇到过。

“贾”这个字其实很有意思,和假同音,在最活泼的年纪,生命里却只有成绩一件事,来支撑成长阶段所有的骄傲。

或许导演是看到了这样成长的危险性,所以才把这个角色的名字取得煞有介事。


蒋勋先生曾在一次受访中讲到:“在长期唯考试导向的教育体制中,我们是允许学生升学科目得满分,在道德、人格、感情培养的部分,根本可以是零分。对于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去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

学校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每个小孩都需要认同感。

在这里,孩子走出家门开始接触陌生人,开始学习和陌生人相处,学习和同龄人交朋友,也开始有意识想要被看见,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和长辈的鼓励。
但像巴王超过这样的差生,在校长和班主任的眼里,是不被看见,不被肯定的差生。

当他在学校找不到认同感的时候,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当在家里没办法让父亲满意的时候,他开始默默接受责骂...
当学校和家庭都没办法为他的心灵提供一个归属的时候,他只能往外寻找,所以这部电影的英语片名也译为:The Home in the Tree.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圣地,那是保留着天真浪漫的乌托邦,是纯真心灵的可靠归宿。

有网友评论:明明是一部儿童喜剧片,看到结尾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是为了成长,是为了快乐,是为了那份童真。


影片的末尾,巴王超过的好地方被父亲用一把锯子锯掉了,只剩下一个圆圆的木桩,支教的老师也回到了城里。

巴王超过不再是曾经那个捣蛋鬼,他学会了在课堂认真听讲。

在那棵树桩旁边,他埋藏了那盒藏着许多宝贝的铁盒子...


丰子恺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中写道:你往日的一切雄心和梦想已经宣告失败,开始在遏制自己的要求,忍耐自己的欲望,而谋他人的幸福了;你已将走出惟我独尊的黄金时代,开始在尝人类之爱的辛味了。

这部影片最让人惊喜的就是无数蹲下来的镜头,导演用一个小孩的视角去记录成长带来的阵痛和脆弱。每个小孩都无可避免要接受长大的事实,一点一点褪去身上的天真浪漫。
不过导演又不止于成长,影片所呈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得以去反观以成绩论个人价值的普遍现象,这是从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之前存在的矛盾,我们直到今天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身为一名青年教师的导演张忠华,能够沉下心来花五年时间打造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让问题和矛盾被看见,也许这就是反哺教育的力量之一。

就像导演说的:儿童的生活影响这个儿童的性格,儿童的性格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又影响着社会...
后台回复 树上有个好地方
获得观看链接

点亮“在看”,愿每个孩子都拥有快乐的童年!


    关注 乌鸦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