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医】宋元林:秋冬疫情反扑?增强呼吸道“免疫”

 

随着秋季到来气温下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将迎来高发季,很多人都在担心秋冬新...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随着秋季到来气温下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将迎来高发季,很多人都在担心秋冬新冠肺炎疫情反扑。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如何防范呼吸道感染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宋元林教授指出,秋冬来临前要提前做好防范,重点人群更应增强呼吸道“免疫”。



普通感冒不必过度紧张




新冠疫情常态化,很多人逐渐开始习惯,同时也开始有所放松,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不少人已经摘下口罩。但是随着秋季来临气温下降,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将迎来高发季,流感、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同样有可能卷土重来。

“秋冬季节流感防控和新冠疫情常态下,一有感冒发烧,大家就都紧张起来。”宋元林教授表示,“实际上可能就是普通感冒,或者一般的流感,但大家很难自己分辨出其中的差异,就难免会紧张。”

近期,国内除了个别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没有新发病例,所有的国际航班都在上海起落,输入型病例目前也仅限于上海。宋元林教授认为,这对全国的疫情防控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只要没有以下两种流行病学接触史,即使出现发热也不必过于紧张。

自我筛查两个要点:

① 近期曾前往疫情流行地区。如最初的湖北武汉、之前的新疆乌鲁木齐,目前则主要指其他发生疫情的国家或地区。

②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目前的疑似病例基本都在海关即被检测发现,并进行隔离、确诊,所以一般很少会有密切接触史者。

宋元林教授说:“对发热病人应当有所区分,不应全部当做疑似病例来对待。”如果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无境外输入病例接触史、非海外归来者,出现发热基本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较小,一般都作为常规发热病人来处理,不必过度紧张。



[b]发热应到医院就诊


[/b]

即使初步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发热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宋元林教授建议,目前情况下发热者都应该到医院就诊。

就诊流程:

① 自觉发热或自己在家测量口腔体温超过38℃者,建议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② 急诊预检处测量体温,确实发热者,如果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不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表现,引导分流至正常就诊。如果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表现,立即到定点发热门诊特定区进一步诊治。

感冒咳嗽是很常见的“小毛小病”,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一般家庭都备有退烧止咳的药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家都不愿意往医院看“感冒”,出现感冒发烧可能会自己服药。宋元林教授认为,一般的感冒咳嗽,如果没有胸闷气急的症状,可以不到医院就诊。但如果出现发热,还是建议到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必要时拍胸片检查。因为很多病人自己不能确定发热是何原因引起,很多时候发热并不仅仅是上呼吸道感染,也有可能是肺炎。有些轻症肺炎并不一定出现特殊的症状,就容易误诊、漏诊,延误了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宋元林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病毒感染严重者或细菌感染者需要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具并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来治疗,所以这种情况下建议发热病人到医院就诊,不要自己盲目使用退烧药。



出现胸闷气急要及时就诊




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病患者,到了秋冬季节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原有的慢性肺病就容易急性发作,病情加重。比如慢阻肺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哮喘容易出现急性发作持续状态等。这些患者以老年人群居多,而老年人机体敏感性下降,感染后可能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容易被忽视。

“家里有人出现上呼吸感染症状,比如咳嗽、咽喉疼痛等,大部分人可能会在家自己吃点药。往往三四天后没有改善或者加重者,才会去医院就诊。年轻人可能问题不大,但老年人可能有危险。”因此宋元林教授提醒,“无论是慢性肺病患者还是普通人群感冒咳嗽,一旦出现胸闷、气急的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他解释说,流感、普通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果出现胸闷、气急就说明有低氧状态,这会导致全身各组织系统缺氧,持续缺氧会导致各器官、组织损害甚至坏死,严重者危及生命。

有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基础肺病的患者,一旦呼吸道感染后症状要比正常人严重,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痰多发黄等症状,都建议到医院就诊。



将流感防控提上议事日程




“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的教训是呼吸道卫生防控的重要性,”宋元林教授认为,“这种卫生防控不仅仅局限于新冠肺炎,对流感也同样适合。”以前没有出现新冠肺炎时,每到秋冬季节都会有大量流感患者出现,尤其是学生群体。这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全民呼吸道卫生防控系统比以前好很多。但是,我们在积极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流感的防控。

宋元林教授提醒说:“这个季节,流感防控应该上升到议事日程上。只要患者有流感迹象,就应该尽快先使用抗病毒药物。”

但是,往往很多病人并不知道自己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等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往往已经过去四五天了,这时治疗流感的效果已经并不理想。宋元林教授介绍说,流感的关键治疗时间是在发病初期的四五天。由于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处方才能购买使用,所以出现典型的流感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同时可以购买连花清瘟胶囊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自己先服用。

典型流感症状:头痛、咽喉疼痛、浑身肌肉酸痛、乏力、畏寒(寒战)、高热等。



加强呼吸道“免疫”三条防线




整体而言,我国的疫情防控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慢慢总结经验,现在的防控流程都比较完善,层层把关,基本上不会遗漏疑似病例。对于传染源的追踪系统也比较完善,一旦发现确诊病例,很快就能寻找到起因。”宋元林教授认为,“如果今年秋冬季节再出现类似情况,我们心里也有底了,提前防范应加强三条防线。”

第一条防线:口罩+洗手+通风

虽说现在疫情稳定,但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还是建议戴上口罩。宋元林教授强调,不仅仅是疫情防控需要这样做,流感防控也需要这么做。养成良好的卫生防疫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房间经常通风,能减少很多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第二条防线:疫苗

流感高发季来临之前,所有人群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推荐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但是要选择在身体状况较好,没有其他并发症、合并症的时候就可以接种。

“我国目前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并不多。”宋元林教授坦言,“其中一个原因是,流感病毒的种类较多,每年流行的病毒抗原都可能发生漂移或变异,有时很难预测得特别准。”他建议,老年人群、有基础疾病者都应接种流感疫苗。因为这类人群一旦患上流感,后果就比一般人严重得多。

另外,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都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目前只要注射一次即可。而注射流感疫苗后2~3周发挥效应,持续5年以上有效。

第三条防线:免疫调节剂

肺功能差者,更容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对于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病患者,宋元林教授指出,应该以预防为主。“在病人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在天气还没有冷的时候,就要提前开始预防。平时该用的药物都用上,比如治疗哮喘、慢阻肺的喷雾剂或干粉吸入剂,每天都要使用,坚持规律用药。不要感觉现在很好就不用,一旦不用肺功能就可能会下降。” 肺功能良好的状态下会变得越来越好,形成正反馈,患者就可以到处活动。但是如果肺功能较差,再感染就会变得越来越差。

除了止咳、化痰、改善肺功能等治疗外,8~10月份就可以开始服用调节免疫的药物。“对于慢病患者,只要秋冬季发生一次感冒,一整个冬天反反复复都好不了,还可能变成严重的肺炎。因此,对于呼吸道感染的防范,要比一般人群更加积极。” 宋元林教授强调,“一般人群不需要服用免疫调节剂,但是这类人群就建议服用免疫调节剂,增强呼吸道抵抗力,也就不容易感冒了。”
专家简介

宋元林  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与危重医学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呼吸病学会感染学组组长等职。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专项,973子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发表论文150余篇,编写论著10余部。擅长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等气道疾病,肺部感染,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治。
END


精彩推荐


得了青光眼该如何治疗?

防治骨质疏松,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世界老年痴呆日】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积极治疗“记忆”之痛



    关注 健康财富订阅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