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食其力,有尊严地活着

 



操场的彩虹跑道上,不少孩子正在奔跑锻炼;教学楼顶层的排练厅里,管乐团的同学正在排练新学的曲子……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园,看上去与普通的学校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学生都是盲孩子。

学校不起眼、学生不好教、老师不愿来,是许多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共同困境。如何让特教学校成为帮助残疾孩子自立自强的“造梦空间”?党的十九大代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用20年时间交出了她的答卷。



现在,在李龙梅呵护下长大的学生,有的凭借管乐之技登上了国际舞台,有的已经圆了大学梦,有的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成为新时代自立自强的劳动者。

每当有毕业返校的学生握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说着感激的话,她都难以平静:“这么多学生能够自食其力,有尊严地活着,就是对我的最大褒奖。”
1
重整面貌,让校园焕然一新


2001年,在重庆市南岸区一所普校任教的李龙梅被调入重庆市盲人学校工作,第二年正式担任盲校校长。

彼时,盲校是块许多人不愿接手的“烫手山芋”:学校仅有一栋破旧的四层教学楼,办学条件很是简陋;宿舍没有饮水机、热水器,孩子们喝水、洗澡都只能下楼打开水;学校账上仅有2万元,但还有近3万元的教师社保欠缴,已经是“入不敷出”。

缺钱发展、缺人支持,窘迫的状况让学校的发展步入了“寒冬”,老师在外面提起学校都觉得脸上无光,一些老师萌生去意,想方设法寻求调去其他学校。

“人可以穷,不可以没有骨气。我会肩劳任怨,让孩子们有书可读。”她拍着桌子向老师们保证,她将起到带头作用,让学校发生由里及外的变化。

说干就干。李龙梅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她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教室玻璃布满灰尘,课间她拿来报纸擦洗;厕所脏了,午休时她带头刷洗蹲位;学校宿舍洗澡不便,有的盲孩子身上有异味,放学后她就带着学生到自己家洗澡,还捐出自家的干净衣物。



在校长的带动下,全校教师陆续加入进来,清理垃圾、除草种花、布置教室……一个窗明几净、清清爽爽的校园呈现在大家面前。来学校参观的领导和家长都感叹:“盲校和以前不一样了。”

“当时并不觉得打扫卫生有什么用,但看到学校焕然一新后,工作的心情好了很多。”经历过“三年行动计划”的教师周远琦说,3年时间下来,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一些原本想走的老师又决定留下了。

与此同时,特殊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开始实行特殊教育免书费、免学费、补生活费,给特教学校教师提高特殊教育津贴,生均公用办学经费逐年增加。

学校的搬迁也提上日程,被列入重庆市2008~2012年十大公益性项目,由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建设的新校园于2011年竣工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也正式更名为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发展步入新阶段。
2
推动教改,让教师提起干劲


特校老师难当:一方面,残疾孩子的学习难度相对更大,老师在上课时必须倾注加倍的细心和耐心;另一方面,残疾孩子的生活自理较为困难,老师还要花费大量精力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既是老师也当保姆”,往往一天下来,很多老师连备课的精力都不够。

还有人质疑说,老师教得再好,盲孩子们也看不见,以后也只能按按摩、拉拉二胡,何必这么认真?此时,一堂旁听课给了李龙梅很大的触动。

张治平是盲校一位老资历的音乐老师,也是全国首位盲人特级教师。在旁听音乐课时,李龙梅发现,讲台上的张治平总是站着上课,即使因腰间盘突出而大汗淋漓,他仍乐此不疲地向学生讲述音符的魅力。盲孩子明明看不见,为什么不坐着上课呢?张治平回答,孩子们虽然看不见,但老师站着还是坐着、讲得认不认真,孩子们是可以捕捉到的。

这番回答给了李龙梅很大启发。她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到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取经”,实现两校联合办学,而这也是学校高中教育的起点。



和李龙梅一样,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师大多从普校转来,缺乏特教教学经验。她带领老师去其他学校课堂旁听,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寻找教材重点和难点上下功夫;又从教科院请来学科教研员,手把手指导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计划。经过多年努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已经接近普校水平。

“重庆市首届最可敬可亲教师”“南岸区十佳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老师们干劲满满。“这么多年,没有一个老师因为苦和累而辞去工作。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愿意一起努力。”李龙梅说,拥有这样一支爱岗敬业、素质精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她最感欣慰的事。
3
点“草”成“花”,让学生实现梦想


在李龙梅看来,特殊教育是改变残疾孩子命运、让“草”变成“花”的事业。通过教育,让残疾孩子可以以一技之长获得有尊严的生活,在为社会减轻负担的同时,也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

她清晰地记得,2002年冬天在校门口与一位盲孩子的相遇。“当时天气已经比较冷了,这个孩子却穿着破鞋和烂裤,坐在长椅上流着鼻涕。”孩子告诉她,自己从小因残疾被父母遗弃,在孤儿院长大:“听说校长的皮肤很白,我可以摸一摸吗?”

当孩子的手伸过来时,李龙梅心疼得眼泪直掉。当天晚上,辗转不寐的李龙梅静思默想:“每个残疾孩子都有坎坷的经历,比一般学生更需要尊严,更缺乏关爱,对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



了解到大部分孩子家庭情况的特殊和经济的拮据,李龙梅决定带领教师深入学生家庭,用家访加强家校沟通,对学生进行帮扶,学生的辍学率大大降低。

2011年,在李龙梅提议下,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成立了由35名盲孩子、35名老师组成的扬帆管乐团,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扬帆管乐团多次在国际管乐艺术节上获奖,还曾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舞台同台演出。

“特殊教育劳心费力,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却也是最能践行‘有教无类’理念的事业。”李龙梅说,她愿用下一个20年,继续做特教“摆渡人”,送千千万万个盲孩子前往更光明的未来彼岸。

点击下图,订阅半月谈
↓↓↓
出品:叶俊东
策划:孙爱东 高远至 王新亚
监制:许中科 许小丹 原碧霞 
文字记者:柯高阳 黄佳艺
视频记者:刘潺 周芷琦
剪辑:周芷琦 张初
配音:张初
责编:杨建楠
校对:
张初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18期  
原标题:《李龙梅:为盲孩子营建“造梦空间”》


    关注 半月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