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丨一个“超级倒霉蛋”的人生脚本

 

1547年9月29日,本文的主人公米格尔生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附近的一个小镇,父亲罗德里戈是一名失败的江湖游医。作为七个孩子的父亲,他的财务状况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1551年,穷困潦倒的罗德里戈搬家到巴利亚多利德碰运气,却落入高利贷者的圈套,锒铛入狱。后来,他还清债务后家里穷得只剩下几把椅子。

那一年,米格尔只有四岁。他和兄弟姐妹能够活下来,完全是因为有一个坚强的母亲,她勇敢地扛起了维持家计的重担,即使在临产前的几周,这个女人还挺着大肚子尽其可能地进行交换和变卖,只为了让孩子们能有口吃的。

当然,这只是米格尔一生霉运的序章。

罗德里戈出狱后,又举家迁到科尔多瓦,乞求父亲的帮助。

在祖父和叔父的庇护下,早就到了上学年纪的米格尔终于有条件读书了。尽管有些口吃,但这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却有出色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多年后,科尔多瓦街头的各色人物,工匠、小贩、官吏、流氓都惟妙惟肖地出现在他的笔下。

1566年,米格尔已经长成壮小伙了,这一年,他再次跟着一辈子瞎折腾的父亲回到了马德里。

意料之中,罗德里戈依然一事无成,他将希望寄托在第四个孩子米格尔身上。那个年代,在欧洲出人头地只有三条道路:教会、海洋和伺候王室。

罗德里戈想方设法让米格尔投到当时有名的拉丁文学者胡安·洛波斯·台·奥约斯门下,接受严格的宗教教育,渴望这个聪慧的孩子光耀门楣。

从此,这个“超级倒霉蛋”写下了命运多舛的人生脚本。


文学青年米格尔刚刚以诗人的身份出道,就因为一次意外而中断。

那是一次约定好的决斗,具体原因已经无法考证,但结果是年轻气盛的米格尔刺伤了对手。

按照西班牙的法律,他将被处以至少十年的监禁。为此,米格尔逃亡到了罗马,成为一位红衣主教的侍从。

1571年,西班牙与土耳其爆发战争。那个时候的西班牙正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作为欧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率先开启海外扩张之路,征服了美洲大片地区。

米格尔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报名参军,希望通过战功抵消罪行。这位弃笔从戎的年轻人如愿以偿,成为著名的无敌舰队的火枪手。

当年10月,在勒班陀海峡,西班牙与土耳其发生激战。发着高烧的米格尔冲在了最前线,在跳向土耳其桨帆船的船板时,这位勇敢的士兵身中三弹,两枪打中了胸口,另一枪废掉了他的左臂。他因此获得“勒班陀的独手人”的称号,并以此为荣。在后来的自传体《诗人之旅》中,他写道:我的左手再也无法动弹,这是为了增加更加辉煌的右手。

之后的几年,米格尔随舰队转战意大利的撒定、热那亚、那不勒斯、西西里。在1575年退役时,因为作战勇猛,表现出色,米格尔获得了统帅胡安和西西里的总督珊沙公爵为他写给国王的“推荐书”。

有了这块金光闪闪的“敲门砖”,战功累累同时也伤痕累累的米格尔开始梦想着以英雄的姿态荣归故里,并从政府中谋得一个好职位。

但,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在回国的途中,船队遭遇风暴,米格尔乘坐的帆船掉队了。更大的麻烦是——他们遇上了海盗。

米格尔和他的战友全部成为俘虏,被押送到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被当做奴隶公开售卖。

那封被米格尔视若宝贝的“推荐书”此时却给他带来了灾祸,海盗们将他当成了大人物,向他的家人勒索500个金币的赎金,这个价格是其他俘虏的5倍。

不甘为奴的米格尔和战友们连续策划了四次逃跑计划,都失败了。

第一次,向导半路抛弃了他们,一行人在在山里迷了路,被抓后,米格尔承担了全部责任,遭到一顿毒打。

第二次,有人提前告密,计划曝光,米格尔又担下了所有的责任,拒绝供出同伴,这一次他被绑上了沉重的锁链。

第三次是他安排外出求援的信使被抓,海盗们怒了,老虎不发威,当老子是病猫吗?海盗头目下令要对他施以2000棒的惩罚,但由于说情的人太多,加之高额的赎金,施刑者并没有下死手,他侥幸没被打死。

米格尔仍不死心,很快策划了第四次逃跑,但再次遭到叛徒的告密,又失败了。

海盗们似乎也被这个屡败屡战的战俘搞烦了,他们将米格尔转卖给了阿尔及尔的总督哈桑当奴隶。

就在这时,峰回路转。一辈子不靠谱的老爹罗德里戈这次非常靠谱,他变卖了所有家产包括女儿的嫁妆,换来300个金币,加上当地修道士募集的200个金币,终于凑齐了赎金。

1580年9月,在米格尔被俘5年后,他终于获得了自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也是他刺伤他人流亡国外后第一次踏上故土。

他兴奋地写道:我们忘记了所有的痛苦和坚信,就仿佛他们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重获失去的自由,其中的快乐难以言表。

米格尔期待回家的快乐心情很快就消散了。前方等待他的不是鲜花,也没有奖赏,而是一条更为坎坷的路。
当年12月,米格尔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家。父亲已经年迈耳聋,姐姐恋情失败、极度抑郁,弟弟没来得及见他就又一次加入了军队,整个家庭债台高筑。

米格尔必须立刻支撑起这个已实质性破产的家。为了生计,他使出了浑身解术。

胡安元帅已经辞世,米格尔手里的推荐书变得一文不值。重新加入军队的他不得不从新开始,并不惜充当间谍,返回曾经囚禁他的阿尔及利亚,刺探奥斯曼的军情,但对一个残疾人,军方将他当成了一个包袱。

被羞辱的米格尔又重新拾起笔,尝试创作剧本,其中有两部还在马德里的剧院上映,但总体上,他的剧作家经历谈不上成功。这期间,他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伽拉泰亚》。

但作为不知名的作家,米格尔码字的收入微薄,他和背后的家庭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直到1584年,他迎娶了一位乡间士绅的女儿,成为“倒插门”的女婿,经济状况才稍有好转。

1585年,米格尔得到了一个军需官的职务,为军队去征缴物资,这被公认为肥缺。在长久的苦难后,他觉得幸运女神终于垂青了自己,可没想到这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祸。

生性耿直、襟怀坦荡的米格尔完全无法适应新的角色,他不愿压榨可怜的农民,而是向富人尤其是教会开刀。

但米格尔这个“愣头青”显然没有张麻子的手段,当时教会力量更是远超黄四郎。

这是一场没有悬殊的较量。米格尔被告贪污,身陷囹圄,这当然是对手精心设计的阴谋。最后的调查表明,贪污的是他的顶头上司和助手,米格尔是清白的。

出狱后,米格尔又在政府谋得一个税吏的职务,他将暂时征收的部分资金存到了塞维利亚一家银行,但没想到,这个银行家携款逃跑了。

米格尔必须为此承担责任。1597年,他第二次被投入监狱。

真是三年一小坑,五年一大坑。

令人感叹的是,米格尔将战场上的英勇坚韧延伸到生活中,他并没有就此颓废,而是重新打量自己的人生,将苦难化为文学创作的动力。

也就是这时候,米格尔开始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的创作。

1605年,这部作品的上卷面世,一时间,洛阳纸贵,一年之内再版六次。不过,米格尔并没有摆脱经济上的窘况,因为急于得到资金,也可能是对作品没有足够的信心,他一次性卖掉了版权,大部分利润都被出版商赚走了。

即使如此,命运依然继续捉弄着他。这一年六月,一名受伤的年轻人倒在他的门口,好心的米格尔将他扶到了屋中进行治疗,但前者受伤过重,不幸死亡。

作为嫌疑人,米格尔再一次被关入大狱,这次连带他的家人一起。尽管后来被无罪释放,但刚刚成名的米格尔因此受到舆论的极大非议。

米格尔顶着压力,忍着肝硬化的疼痛日以继日地写作,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必须与时间赛跑,将未完成的下卷写完,不留遗憾。

1615年,他终于完成了这部“人类心灵最伟大的终极表达。”

第二年四月,68岁的米格尔在贫病交加中去世,连一块墓碑都没有。

直到400年后的2015年,后人才在马德里市中心的圣三一修道院找到了他的遗骸,立下墓碑。墓志铭是他一生的写照——时光匆匆之际,烦恼滋生却希望飘渺,但我依然要饱含热情地走过一生。

米格尔的全名是: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他临终前完成的作品正是伟大的《堂吉诃德》。
后记
塞万提斯的人生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坎坷”二字形容了,这位集士兵、间谍、作家、诗人等多重身份为一身的人,几乎一生都在与残酷的命运周旋。

青年时代,怀着强烈的宗教和国家信念以及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英雄情结,塞万提斯为荣誉冲锋陷阵、为祖国出生入死。

长期自认“武功强于文才”的他,极度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赢得荣耀。正如《堂吉诃德》中介绍主人公时所说:“他要铲除这世间一切的暴行,他要抓住一切机会,置身危险当中,除暴安良,赢得千古美名。”作为“堂吉诃德”之父,显然,这个塞万提斯笔下最著名的人物有他自己的影子。
遗憾的是,政府和军队忘记了英雄的牺牲,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和羞辱了他。现实的连续挫败不断摧毁着他年轻时的理想、抱负甚至信仰。

但令人惊叹的是,遭遇背叛、跌入低谷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愤世嫉俗,他反而更能理解社会中那些苦难与不幸,因为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些都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的引擎。

于是,塞万提斯将一度扔掉的笔重新握在“更加辉煌的右手”中,开始拼命地创作,并以虚构小说——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描摹了那个大变局的时代,完成了《堂吉诃德》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杰作。

美国作家威廉•埃金顿说:“很多天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给人类馈赠了他们的天赋才华,但塞万提斯不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深深地认同这一点。

也正因如此,塞万提斯的文字拥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他将虚构的人物与现实的生命巧妙地融为一体,没有局外人。

莎士比亚的戏剧《皆大欢喜》中,杰奎斯有一句名言,“整个世界就是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过是演员”。塞万提斯在他的作品中实现了这句话。

今天是塞万提斯诞辰,谨以此文纪念这位独一无二的文坛巨匠。

【参考资料】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威廉•埃金顿:《发明小说的人:塞万提斯和他的时代》

文汇报:《塞万提斯:与残酷命运周旋的斗牛士》

中华读书报:《塞万提斯的阿尔及尔之痛》

解放日报:《他用苦难令世界破涕为笑》

文艺报:《堂吉诃德: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
更多新闻,扫描二维码
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
将央视网设为星标
好新闻不错过

编辑:吴明泽

责任编辑:瑞雪

来源:央视网《煮酒》栏目

煮酒丨八万击退八十万,匪夷所思之战!
煮酒丨日本为何签下这个“屈辱”协议?
煮酒丨“报”国书


    关注 央视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