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非正式会谈,原来我们都很像

 

谁还不是个敢闯敢拼的年轻人呢...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山高路远》

每个时代都是由这样一群勇敢的人开启,他们热情、活跃,他们有力量、有信念。如果把每个年代的年轻人跨越时空聚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之间很像。

01

王建国属于50年代的“年轻人“
那时候叫建国、建军的满大街都是,五几年的毛头小伙子,下田干过活,进场炼过钢,大家都是穷苦出身,完完全全的白手起家,就像一个盲人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行走。还好那是一个充满朝气,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年代,当时有句口号:青年有理想,国家才能有希望,青年有信念,民族理想才能实现。没有经验可循,只有埋头苦干。
02

李想属于60年代的“年轻人”
不需要用过多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年代的艰苦,李想的理想就是能每天踏踏实实的吃顿饱饭。好在“两弹”的成功让我们在世界之林中挺直了腰板,算是这个年代最值得慰藉的一件事。对于那时的年轻人,只有戒骄戒躁才能稳中求胜。
03

张国庆属于70年代的“年轻人”
这一代人在迷茫中看到了希望,高考恢复让更多人有了出路,白天劳动挣工分,晚上看书学知识;78年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为80年代的开放大潮铺开了一条路。

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当看见希望之后失去改变的勇气。
04

王伟属于80年代的“年轻人”
人们口中的80后,真真正正的成为了社会中的中流砥柱,作为那时候最先打破大锅饭的一群人,靠着自己做买卖的个体经济,为开放大潮狠狠地助了一把力。万元不算富,十万刚起步,总要有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05

林珊珊属于90年代年轻人
90后终于从风口浪尖上走了下来,从炒股到下海经商,这一代人永远都能玩出新花样。但别人不知道的是,这些新鲜玩意对90后来说,他们同样是小白,只不过机会留给了勇于向前的他们。



……
当然,时间不可能倒流,人们也不能跨越时间相会,但科技将生活在不同年代的年轻人想对我们说的话留了下来,不同的磨难造就了同一颗迎难而上的心。















你看,不论是从50年代一穷二白的年轻人还是到如今正在接受疫情考验的我们,心里都藏着那股子劲儿,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讲,都是一群头铁不服输的娃。

在王蒙的《青春万岁》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的,我们就是这样一群执着的年轻人,喜欢抬头在云端上畅想远方,低下头时懂得脚踏实地的生活。我们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一群迎难而上的年轻人。
【声明】本文为广告,图文内容由易方达提供。
▽ 点击【阅读原文】,看不同年代的年轻人对你说的话。


    关注 意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