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赌吗?未来十年的中国企业将是这样的

 

在“新经济”中,价值创造型企业家就是英雄...

作者 |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CEO 朱小斌
眨眼间,2020年已经进入倒计时,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就要过去了。

在这个黑天鹅重击的不安年份,领教工坊举办了两场“新鹅湖之会”企业家论坛,取南宋理学心学“鹅湖之会”辩论之精神,争鸣企业的本质,呼唤美好企业的到来。

2020年初,我提出了“新三座大山”概念:




业务导向的企业家攀登的是第一座大山,名为“经济价值之山”;

组织导向的企业家攀登的是第二座大山,名为“组织价值之山”;

第三座大山叫“社会价值之山”,攀登上去的企业家将变成“社会的企业家”。

每一座山,都是一种人生新境界。

一转眼到了2020年尾,领教工坊从2011年初创立至今也有整整10年。

未来10年,中国企业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相信,美好企业会越来越多,会有越来越多幸福的员工,越来越多的人会拥抱“利益相关者主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共好社会。

下一个10年,领教工坊仍要探索的方向我总结为九个字:新教育、新组织、新经济。
新教育:呼唤价值创造型企业家


领教工坊不是传统商学院,也不是咨询机构,更不是培训机构,我们的定位是“企业家教育机构”,而且是一家新教育机构。

新在哪里呢?

我们希望用“生命影响生命、钻石打磨钻石”的方式,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让企业家成为具备反思意识,组织思维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创造型企业家。

首先说领教工坊眼里的“反思意识”。所谓企业家的反思意识,即真正去认知自己,悦纳自己,突破自己。

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同时也是创业家),要么是一些“走投无路”的人,要么是某方面的专家,如研发专家、销售专家、生产专家等等,他们基本上都不是天生领导者。

因为享受专家地位和权力威望是人类的天性,这些企业家很难把自己放下来,也就很难具备反思意识。

不妨举个例子,领教工坊组员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
我就是“从自卑到超越”的典型案例,我就是想证明自己是个有价值,值得尊重的人。

从小,父亲就给我灌输了考清华北大是人生唯一的目标。长大以后,他希望我做一番大事业。父亲还培养我养成读书的习惯,小时候看了很多关于英雄的书,从小就有英雄情结,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英雄。我们又生活在大院里,从小耳闻目睹许多人的成功故事。

小时候,我学习不好,不被认可,父亲一打,我就离家出走;在学校里我也不受待见,因为白头发被取绰号为“白头翁”,上体育课因为胖跑不动,被老师骂像猪一样;后来的职场生涯,因为自己的个性、人情世故和对组织的理解都不成熟,三次被迫离职;第一次创业开酒吧也是失败。

这些挫折,与心中的英雄情结形成巨大反差,成了一股巨大的反弹能量,让我一直想证明给别人看:我不是你们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我要翻盘,你们对我的评价是错!”

然而,越想证明自己就越难自我突破,木屋烧烤2015年时业绩跌入谷底。隋政军就是这个时候加入领教工坊私董会的,开始了真正的自我反思蜕变过程。

具备了反思意识后,隋政军说:“原来企业的本质是为大家的,你必须通过企业的价值观、使命、愿景来塑造组织动力、组织创新和组织活力,你写出来的东西必须每个伙伴都愿意喊的才有用。”这种认知升级,就是隋政军从老板变企业家关键的一步。

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直到2019年木屋烧烤才真正翻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组织从企业家的深刻反思中获得力量,获得重生的精彩故事。
人的改变就是教育的本质。领教工坊的许多组员企业家都像隋政军这样,通过“反求诸己”具备了反思意识,从成就自己到成就组织。

接下来就说说组织思维。

要塑造真正的企业组织,企业家必须从“团伙思维”进化到“组织思维”。企业家可以传世的作品,其实是创造一个有生命的组织。

只有从“企业家的企业”转变成“企业的企业家”,一个组织的灵魂才能长出来。让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战略变成它的最高纲领,所有人都是臣服在它下面的,包括企业家本人,这样才能塑造一个有生命的组织。

肖知兴教授说,塑造一个有生命的组织,这是仅次于上帝的一件事情,企业家之所以伟大,就伟大在这个地方。只会赚大钱的企业家称不上伟大,但能缔造百年企业,乃至千年企业的企业家,一定是伟大的企业家。
领教工坊肖知兴教授
在反思意识和组织思维之外,我们还要再为中国企业家精神贡献了四个字:“人文精神”。

企业家的人文精神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层面:




首先要能超越对物质的追求,动力和激情不能总是停留在对财富、利润的追求上;

其次是要建立以人为本,商业向善的理念,把人放在第一位;

最后是通过商业让社会更美好,积极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举例来说,甘明善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餐饮企业,夫妻共同创业,他们的梦想和使命是“用美食为世界带来爱”。

老板娘李品熹说,当甘棠明善还是一个小企业,面临经营管理挑战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只有让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共同获益,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甘棠明善创始人李品熹


疫情年,李品熹特别设立“甘棠明善共益影响力实验室”,有意识地去放大企业社会责任,探寻更多共益对象。

实验室成立后,甘棠明善和紧急救援平台“第一反应”合作,在甘棠明善1万名伙伴中开展紧急救援培训,在800万会员中免费培训急救志愿者,在近300家餐厅配备紧急救援设备。甘棠明善不是孤例。

领教工坊许多组员企业家跟我说,疫情让他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自己,反思组织,也反思社会。其中一些企业家开始理解什么是“人文精神”,并开始思考真正的人生意义和使命。

大危机之后往往会产生大企业,这个大不仅仅表现为企业经济价值之大,更应表现为企业社会价值之大。

也正因此,2020年,领教工坊决定将连续举办了8届的“中国企业家私人董事会年会”,升格为“美好企业嘉年华”,呼唤并陪伴企业家们创造社会价值。
我们决定在领教工坊设立一个“美好企业实验室”,在美好企业嘉年华设立“领教工坊美好企业追求奖”,为“人文精神”种草。

人文精神的滋养,才会让企业家具备新的使命和新的愿景,并产生新的动力,否则“社会的企业家”这种概念,对他们而言,就真的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概念而已。
新组织”:成就美好企业


德鲁克曾提出:企业组织是重要的社会器官,它们并不是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而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社会目的,并旨在满足社会、社区或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它们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靠压低人工成本、低价竞争、模仿复制、关系资源等方式野蛮增长,如今这些“红利”已经基本走到尽头。

未来,能够获得可持续增长的企业,一定不同以往,为了描述正在演变中的新企业组织,我们提出了“美好企业”这一概念。

美好企业至少包括如下四个特征:

●  觉醒的使命;

 

●  激活的组织;

 

●  自驱的员工;

 

●  共生的利益相关者。

 

1.觉醒的使命

2020年9月12日,领教工坊在北京观唐艺术区开了一场领教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如何让美好企业落地。

领教工坊专家吴士宏女士也在场,她曾经担任IBM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和微软中国总经理,翻译过《穷人银行家》和《如何改变世界》两本书。

那天,她有一段发自肺腑的分享:

我在IBM工作了12年半,亲历过从不太美好到美好又到不美好这样一个过程。

当初自己还是一个非常卑微的角色的时候,我就充分体验过IBM的美好,在里面它尊重个人,在外面让你觉得骄傲,我虽然只是IBM的一个丫头片子,但在外面很受尊重。

最美好的时候是郭士纳上来之后,他重振以客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IBM这头大象重新站起来跳舞。

后来拉美人山姆·帕尔米萨诺接任CEO,一心想让市值冲高,他任内果然让IBM的市值冲到史上最高,但他一走,市值就往下掉,现在IBM的市值已经跌到1000亿美元以下。

企业家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对一家企业的影响就是这么大。我非常有体感的是,一个企业对员工、对客户、对社会创造价值才能成就美好企业,成或不成都看企业家本人是否拥抱这种使命感和价值观。

2.“激活的组织”

领教工坊最新翻译出版的《美好企业》一书,对积极的组织活力的描述非常吸引人:最理想的活力状态位于以高水平正能量为特征的“热情区”,处于这个区域的企业员工充满热情并保持着兴奋,他们对工作的自豪感和快乐感溢于言表。

这也正是吴士宏在IBM曾经感受过的美好状态。

构造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是当代企业家最核心的产品,这是传统商学院教育没有提供的内容。

传统商学院的课程,主要是针对职业经理人,而不是针对企业家的,商学院的课程不是教企业家如何去打造一个有活力的、有生命力的组织,而是教职业经理人在一个成熟的组织里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中国民营企业家花了好多的冤枉钱,他们请很多咨询公司来辅导他们做管理,往往好几年下来都没什么变化,反而弄得各个部门冲突很大。

原因是中国多数民营企业的基本组织系统还没有构建起来,急着去抓精细化管理适得其反。

构造一个好的企业组织,就像盖一栋房子需要先打好地基和搭好骨架,还没弄好构造,就急冲冲去搞精装修,怎么会有效果?

领教工坊的“新教育”,就是要协助企业家及其核心高管完成从团伙到组织的构建,这是从0到1的过程,难度非常大,但是做成了成就感也非常大。

所谓“激活的组织”,就是构造一个有生命力、有活力、并且“力出一孔”的企业组织。一个激活的组织,一般需要三个系统:

●  坚实的文化系统

 

● 清晰的战略系统

 

●  高效的运营系统

领教工坊联席董事长孙振耀跟我说,130多年前,惠普的两位创始人讨论的商业模式跟现在惠普的商业模式完全不搭杠。但他们讨论定下来的7条惠普之道是唯一还在的东西,构成了惠普文化的基石。

孙振耀说,他在惠普25年,被惠普的文化和价值观深深打动,在惠普感受过企业的美好。

领教工坊有位私董会组员企业家叫孙来春,他经营的品牌叫“林清轩”。
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在领教工坊私董会小组分享


疫情后,林清轩的业绩一下子下滑90%,300多家店铺租金和2000多名员工工资等着支付,账上的资金只能撑2个月。或者关闭所有线下门店,开除所有员工,成为一名亿万富翁;或者咬牙坚持,把林清轩做成世界5大化妆品牌之一,但前途未卜。

面对大考,“敬天地,爱世人”的经营哲学让孙来春选择了相信员工,相信为社会创造价值必有回报的道路。第二季度起,林清轩全线复活,线下销售额翻番,线上销售增长了6倍,9月份一场新品发布会直播带货销售额更是突破1000万元。
林清轩的后勤办公楼有200多人,疫情期间全部转到线上沟通,实际干活的大概只有30个人,于是孙来春自问:

30个人就干成这样,如果把200多人都激活,那该是多大的力量?

 

为什么激活不了所有人呢?

孙来春坦言,前几年90%的精力都在业务上,对组织建设的投入连10%都不到。

换句话说,光靠老板的个人情怀和权力,是调动不了一个组织内所有人的激情和动力的,必须从0到1认真构造组织,形成真正的文化价值观和战略定力,才能激活组织,才会“力出一孔”。

3.自驱的员工

正如《美好企业》一书所述,

“拥有一支强大的、有凝聚力的且具有高度激励性的员工是美好企业的标志”;

“美好企业员工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活力、奉献、慷慨精神以及广泛的创造力,都是其文化的产物”;

“员工对企业的巨大热情会感染他们的客户,于是客户会以同样的热情来回报,这样,一种绝妙的共生关系就形成了”;

“当组织员工在情感上和智力上都受到组织愿景和价值观激发时,组织的活力就会被创造并释放出来。领导者组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调动这种活力,并使之专注于有意义目标的实现。”

4.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生

2020年第50届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发布了新版的《达沃斯宣言》,再次拥抱半个世纪前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企业不只服务股东,也要服务客户、员工、小区和整个社会。

2019年8月,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团体“企业圆桌会议”也已公开拥抱利益相关者共生的理念。

为什么要利益相关者共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提了三条理由:




一是环境可持续性刻不容缓;

二是新生代消费者再也不愿为那些只顾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缺乏社会价值观的企业工作、投资或购买产品;

三是愈来愈多的企业高管和投资人逐渐理解,他们能不能获得长期成功,其实与客户、员工和供货商等的成功息息相关。

如何打造具备这四大特征的“新组织”,即美好企业呢?

领教工坊认为,除了需要企业家向“价值创造型企业家”靠拢之外,还需要构建一个齐心、高效、职业化的高管团队(TMT团队)。

2018年,领教工坊与孙振耀创办的及优学院合并,开始在协助企业构建优秀高管团队这个业务板块上发力。

通过协助企业构建齐心、高效、职业化的高管团队,打造“新组织”,成就美好企业,正是领教工坊未来10年另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新经济”:千千万万个美好企业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的一组文章,将“新经济”定义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然而,仅仅依靠信息技术就能带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吗?我有点怀疑。

领教工坊有一家组员企业叫正邦集团,它一年营业额700多亿元,是江西排名第一的民营企业。

这家公司总部大门内挂着一行大字:把小公司变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变成大家的公司。

非常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很打动人,就是这个使命让它实现了从0到700多亿的巨大飞跃。
正邦集团创始人林印孙


创始人林印孙从创业之初就拥有远大的梦想和伟大的使命感。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的时候他在村里养过猪,在烈日下插过秧。

那时,他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农村这么落后,为什么农民必须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所以,他的大梦想是改变落后的农业面貌,让农业大国诞生世界级的农企业。

这个淳朴的梦想,属于第三座大山“社会价值之山”的视野。

只要每一家企业都像正邦集团这样,从解决社会问题出发,创造社会价值,服务国民经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就能缔造出一种共利社会的新经济。

这就是我们对“新经济”的全新解释,在我眼里,新经济的落脚点是“社会价值”。

再举一个我心目中的“新经济”的代表性品牌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

日本的7-Eleven便利店。
创办人铃木敏文将这家便利店连锁企业定位为社会的“生活基础设施”:如果门店只是单纯地售卖产品,而不能为顾客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那么即使具备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也称不上是一家便利的店。因此,我们决定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充实和完善“服务”的内容。

于是,7-Eleven便利店代收电费、煤气费、提供多功能复印机、提供免费WIFI、自设Seven银行ATM机、支援灾区重建……如此扮演“生活基础设施”的社会角色,成为居民的生活支援基地。

中国人还很难理解,一家便利店为什么要提供这么多丰富多元的社会价值类服务呢?其实,只要拥有“第三座大山”的视野,这些都是应有之物。

在日本,7-Eleven是一个拥有国民好感的国民品牌,尽管在7-Eleven上班薪水并不高,而且因其24小时营业还会通宵达旦上班,但在日本,年轻人却很喜欢应聘这家企业,丝毫不觉得在便利店上班社会地位低,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很有社会意义的工作。

这就是“新经济”的魅力,它的魅力点不是用金钱来衡量,而是意义感。如果中国有千千万万像7-Eleven这样的新企业不断出现,“新经济”时代就真的来临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以前了,老板给钱就肯干,你要调动他们的激情,就得告诉他们如何创造这些财富,如何改变世界,这样的工作才被赋予意义,从而产生新动力。

“新经济”要为人类创造物质、智慧、社会、文化、情感、精神和生态等方方面面的财富,满足人们对“有意义的工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经济”不是企业的CSR,也不是企业的慈善捐助,它的价值点是要赋予组织新的动力。

就像公益性的米其林星级餐厅评选活动,一般人没闹明白米其林这家公司为什么干这事,实质上就是一种“新经济”行为,在情感上和精神上获得内部员工的共鸣,米其林这个品牌也获得消费者的追捧。

这是光靠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所不能达到的品牌高度,而且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创造了金钱所不能衡量的社会价值。

这些真实的社会价值,可以被归纳为企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真正能够根植于员工和消费者内心的东西。

这一块内容,中国民营企业涉猎的还不多。

2020年遭遇超级黑天鹅并非坏事,危机催生新经济,危机在唤醒有远见的思想和大胆的行动。

所谓“新经济”,就是人们共同努力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在“新经济”中,价值创造型企业家就是英雄,他们创造新组织、新社会和新世界。

他们用不同方式展望世界可能或者应有的样子,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种种问题,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

新教育、新组织、新经济,这是未来10年领教工坊“三新主义”,我们希望能与更多商业领袖和企业家一起,迎接这个新商业文明时代的到来。


编辑 | 郑嘉璐

排版 | GINNY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2021年·愈日历』治愈上线
随心所·愈  点击购买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关注 南风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