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造航母,入职拧螺丝”: 打工人都该看的鉴别帖!

 

如何快速突破“拧螺丝”局面?...





前一段时间,中国银行笔试上了热搜,因为考试题目涉及范围广被网友吐槽。

网友表示,“除了逻辑题、语言题、计算题,还有三层矩阵、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就差医学没考了。”

很多企业的招聘遵循“严进”的原则,但是入职后却只能干着“拧螺丝”的工作,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大企业很常见。

如何识别企业中“面试造航母,入职拧螺丝”现象?
1、面试华而不实,用刁难体现优越感

一网友吐槽说,“见过面试官拿各种华而不实的问题刁难年轻人,有招web工程师非要会推导算法的,面试产品经理问到心理学模型的,总之面试变成了一场秀,问得问题越偏门,似乎越能体现自己的水平”。

提出一些华而不实的面试问题,却与岗位并不契合,这样只会造成面试者入职后形成落差,出现不匹配的现象。

企业管理中有一个名词是“管理秀”,这些面试华而不实的情况背后,可能也存在“管理秀”的问题,将不切合实际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管理技能等盲目跟随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不仅造成管理浪费,还脱离实际不断出现漏洞,只会产生内耗。

2、问题广而不精,偏离核心专业

面试官提出问题领域广泛,涉及各个模块,但是不精于专业,这样的情况需注意,可能存在面试官对专业不精通,但是通过扩大问题延展性来筛选应聘者,以排除部分供大于求的部分应聘者。

任正非说:“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如果小企业采用大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论,专家讲得云里雾里,你搞不懂。你就是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

将面试问题不断外延,以突出自己涉猎广泛的面试官或者背后的企业,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样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渗透出来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的弊病。

3、自嗨型面试,不注重求职者需求

职Q社区上一位网友提出问题:面试时给你画大饼的公司适合去吗?

很多网友都提到自己遇到过自嗨型面试,面试官只管自顾自地描述公司雄伟蓝图,夸张画饼,却没有从应聘者的角度考虑求职者的需求点,这样不懂用户思维的公司不去也罢。

只强调自我优势的企业,无法在日益增长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打工人”在面试这样的企业时,应该懂得辨识。

在面试过程中都无法关注求职者需求的企业,在工作中同理。
如何快速突破“拧螺丝”局面?
1、刻意练习,适度崭露锋芒

《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表示,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拧螺丝钉的技能也需要刻意练习,首先应该让自己成长为“拧螺丝钉”的高手,还能在此领域发挥自己的关键技能。在本职岗位上做到专业的同时,还要突出自己的优势,适度崭露锋芒。

高晓松说过:“人只分有能力和没能力的”。

即使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做那颗有能力的螺丝钉,随时能适应其他的工作,在专业岗位上有锋芒、能出彩。

2、横向发展,提高多维竞争力

做专业的螺丝钉的同时,也要往其他的专业领域发展,这样才能最终综合成长,实现独挡一面的能力。

制定自己的晋升通道时,需要围绕自身的职业锚,但是也不应拘泥于纵向发展,在横向发展领域寻找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扩展现有工作内容,让职业生涯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给予自己更广阔的空间。

李笑来老师在得到APP的《财富自由之路》里提到,提高个人成长率的方法其实就是打造多维竞争力。相比专业领域的深度,涉猎的广度也很重要,涉猎的广度决定了价值范围。

3、精进管理能力,往π型人才发展

著名领导力专家杨壮教授提到,现代π型人才已经成为主流。

如果“打工人”能力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并且同时具有一定的管理技能,还能融会贯通,这样的人才属于π型人才。

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使人类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知识更新加快,知识老化趋势加剧如今的人才趋势应该是具备自我发展性,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为了规避不胜任晋升,在晋升之前就需要准备自己的思维,培养自我的管理能力,为后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理顺自己专业发展路线,还要渗透管理能力,才能具备足够的职场安全感。

“面试造航母,入职拧螺丝”会形成入职的心里落差,我们要识别企业“画大饼”式的招聘,实现更加精准的面试入职。

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这种招聘状态不断常态化,大型企业也在加强人才招募的甄选流程,对优秀人才进行筛选,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判定员工的长期发展趋势。

想要进入严格的甄选,还要避免“拧螺丝”的现状不断持续,就需要调整自我心态,甄别企业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多维竞争力,深耕专业领域的同时,拓展可选择区域,跨越式发展。

留言说说,你有遇到过“面试造航母,入职拧螺丝”现象吗?


    关注 智联招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