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C 2020 吕宾教授:Hp根除对胃黏膜的影响(附内镜下图像)

 

吕宾教授:Hp根除对胃黏膜的影响。...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于2020年10月29-31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

大会上,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病中心的吕宾教授以“Hp根除对胃黏膜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医脉通现为您呈现如下。

吕宾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病中心 主任
浙江中医药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消化道疾病病理生理)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协作组组长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
Hp的根除可阻滞胃癌的进展
正常胃黏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p)后可发生一系列炎症,导致胃黏膜的肠化、萎缩,一部分患者在经历这个过程后可进一步发展出胃癌。

而在这之中的部分环节,对Hp的根除能使整个进展过程被阻滞,甚至逆转,从而达到预防胃癌的目的。
Hp根除对胃黏膜组织学的影响


总体来说,患者在接受根除治疗,并根除成功后,NBI黏膜形态(包括腺管的结构——Hp感染时,腺管被拉伸、拉长,Hp根除成功后腺管转变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形态)显著改变,慢性炎症、萎缩减轻,但肠化、重度萎缩无明显变化。

1.短期(3年内)效果:无法逆转肠化,但能延缓肠化进展

一项研究显示,Hp根除组短期(3年)内可见,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能得到明显好转,同时,黏膜萎缩也有所减轻。

尽管肠化无明显逆转,但与未根除组相比,肠化进展相对更缓慢,未根除组肠化进展的比例更高。即,Hp的根除在短期内虽不能逆转肠化,但有延缓肠化进展的作用。

2. 长期(10年)效果:肠化逐渐改善

另一项随访长达10年的研究显示,Hp根除后10年,胃的各部位萎缩、胃体小弯肠化能逐渐改善。

长期Hp感染是胃癌前病变进展的决定因素。Hp感染者可通过根除Hp而获益,尤其是伴有萎缩而无肠化者。
Hp根除前、后,内镜下表现各有不同
感染是一个炎症(红、肿、痛)过程,Hp感染后的胃黏膜在内镜下的直观表现为——黏膜肿胀、黏液分泌增多,胃体、胃底部出现弥漫性红斑。
Hp感染后的胃黏膜表现。


1.未发生胃黏膜萎缩的患者
未发生胃黏膜萎缩的患者Hp根除前后黏膜变化。
根除前:黏膜点状发红,黏膜皱襞增粗;
根除后:发红现象消失,黏膜更清晰。


 

2.发生胃黏膜萎缩的患者

 

胃黏膜萎缩患者在Hp根除后,炎症的修复相对不明显。
胃黏膜萎缩患者Hp根除前后内镜下表现。
根除后红斑、炎症消退,但依然可见明显萎缩,伴有部分红斑残留。
严重萎缩患者在Hp根除后,内镜下可见典型的地图样红斑(多发扁平、轻微凹陷红斑,形态、大小各异),见下:
吕宾教授解释道,地图样红斑出现的原因为,在Hp得到根除、炎症反应消退后,原本发红的炎症部位褪色、变白,而萎缩、肠化严重的部位消退较慢,两者共存所致。

若在红斑部位、红斑消退部位做活检,可发现红斑部位即存在明显萎缩、肠化的部位。地图样红斑处肠化检出的敏感性高达72.7%。

Kyto胃炎分型的内镜表现有助于诊断Hp感染状态,具体为:

➤现症Hp感染:弥漫红斑、黏膜肿胀、黏膜黏液、粗大皱襞

➤既往Hp感染(根除后)表现:地图样红斑

Hp根除后的总体结局如图(下),根除Hp越早,获益越多。
Hp根除后胃癌的特点


当然,尽管成功根除Hp,部分患者也会发生胃癌。一项研究显示,80%根除Hp后的胃癌发生于根除治疗后的4年内。

区别于未接受过Hp根除的患者的胃癌,接受过Hp根除后的患者的胃癌病变较小(10%的区域:90%以上的早期胃癌;正常上皮覆盖>50%的区域:近40%的早期胃癌。)

因此,病灶边界不清、表面结构不清共同导致了早期胃癌的识别困难。

 
重点回顾
吕宾教授总结道,Hp根除可减轻胃黏膜炎症、改善胃癌前病变。但是,Hp根除后的早期胃癌常呈“胃炎样”表现,边界模糊、癌特征不明显。

根除Hp感染越早,胃黏膜的获益越大。根除虽Hp可预防胃癌,但无法保证患者幸免于胃癌,需注意根除后胃癌的识别。



点击“阅读原文”,检索更多文章。


    关注 医脉通消化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