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女团到底有什么不同?宁静黄龄的眼泪回答了这点

 

总有点时间,可以留给这档节目。...




昨天,《姐姐的爱乐之程》第三期里,姐姐们谈起了一些过去。成名之前。

郁可唯唱歌150块一晚,孟佳跳舞拿800,黄龄一晚上跑3个场子。

这些数字如今听起来只是数字,但对于她们来说,这些数字造就了她们的一部分。

这段聊天最打动我的,是她们的眼睛里由衷地散发出来的那种开心。

因为这跟忆苦思甜没有丝毫关系。
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喜悦感,是怎么样都掩盖不住,完完全全是她们走在一条成为「自己」的路上,那种自洽的舒适感。

看完这一期,我发现《爱乐之程》其实在做一件很冒险的事,这件事基本是在挑战综艺观看习惯的。

这也是它为什么会在风格、质感和调性上,和《乘风破浪》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个我准备放到最后再说。

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是,你会发现,不管是《乘风破浪》还是现在的《爱乐之程》,一个很关键的点,都聚焦在「看」这个事情上。

徐峥、宁静也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一点,观众到底是要来看我们干嘛的。



在之前的两期里,《乘风破浪》的观众一定会觉得有些不适应,《爱乐之程》节目的调性完全不同,没有淘汰的紧张,也没有那些竞争的厮杀,甚至连唱歌跳舞验收的任务也不再有以前那么难了。

整个节目看上去,好像就是姐姐们在做一些漫无目的的事,路演本身,也就是一个放松的行为。

在第三期的成都站里,她们甚至跑去看别人的演出了。成都有个《平凡人演唱会》,台下听众要带着眼罩听歌,于是姐姐们也带着眼罩溜进去,插入到其他音乐人的表演中。
在以前的节目机制下,姐姐们是节目的焦点,她们是最吸引人的节目中的高光和中心。

但是到这一期里,你会发现,《爱乐之程》其实是在渐渐抽离这种中心。

在看节目的时候,我们都是要去「看」姐姐们在干嘛。但是《爱乐之程》反而不让姐姐们去做特别具体的事情,完成特别艰难的任务,甚至是让她们去「看」别人在干嘛。

一直都是舞台上焦点的姐姐,现在也能坐在舞台下面,放松地听别人唱歌,听别人的故事,把自己的焦点转移到他人身上。
位置的改变在让她们松弛下来的同时,也让她们终于可以从中心,向后退到一个有更大视野的、旁观者的位置,抽离出来去看看他人和世界。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爱乐之程》便重新定义了「看」的意义。

我们「看」姐姐们干嘛,不再是节目的唯一吸引点。姐姐也可以去「看」别人在做什么。

这一期的节目主题「路过平凡人生」也点出了这个变化,她们在「平凡人演唱会」上成为了观众,也成为了聆听者。这种旁观者的身份,也就刚好和节目的核心——路演的形式形成了对应。
以不同的地理坐标勾连起行程的路演,本来是提供一个接触不同地域、民风和旅行的机会。但当姐姐们沉浸到不同城市文化中,在平凡人演唱会上成为观众,聆听他人音乐和故事的时候,她们也就为路演发掘出了更丰富的层次。

路过别人的音乐,路过别人的人生,路过这个世界,也重新路过自己。

你会发现她们几乎不需要什么过多的交流,音乐就可以成为彼此对话的语言。

像是姐姐们在挑选表演曲目的时候,说要选熟悉的歌,然后就一起毫无障碍地唱《Super Star》《月亮代表我的心》。歌曲的传唱度是一方面,底层在于这些音乐也带来一种共通感受,不仅在姐姐们之间,也在姐姐和观众之间。
这是节目建立起来的音乐语言逻辑,《爱乐之程》其实是一档音乐综艺,但音乐是介质,打通的是相似的人生体验。

于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可以守着姐姐做看似没有目的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本身就是寻找意义的过程里,总是会有一些相通的地方,让我们看见自己的人生。

看看姐姐们自己的反应你就明白了。地铁司机可以写歌,多年同桌成了乐队同事最后成了夫妻,好看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有千百种好看的方式。但最打动人的,可能还是她们被这些音乐、这些故事、这些人生触动到的时刻。



这是音乐和听者之间发生关系后,流动,激发出的能量。上期张雨绮问,爱乐之程的意义是什么?大家都说不上来,但某种程度上,这一期的节目其实通过平凡人演唱会给出了答案,姐姐们不必和少女团一样整齐划一,而是要像每个平凡人演唱会上每一个歌者一样,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人生。

印象很深的是黄龄的哭,追节目的人应该都知道,黄龄其实是不太哭的。孟佳说跟她录节目五个月,只有成团夜那天她哭了。

成团之夜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是七人之一,哭里更多的是意外和激动。但平凡人演唱会上,坐在最后一排听《后来》一直哭的黄龄不一样。

她说:「我就很容易被音乐感动。」然后带着哭腔,把「很感动」又重复了一遍。
之后她说是因为想起,她跟蓝盈莹在唱《后来》,白冰听到之后,就跑去角落哭。

这就是被节目勾连起的过去。
再像是宁静在台下哭泣,等到她上台的时候,那紧张又有点慌乱的眼神,说自己总是会在奇怪的地方觉得很感动。

仔细看,你也能够注意到她的确在大口吐气,控制呼吸和情绪,显然,她并不是因为唱歌本身为紧张,而是因为歌曲让她想起的那些私人时光。不过以她的性格,我们或许要很久之后才知道原因。

这其实就是她们和少女向的女团之间的最大区别,年龄是外化的数字,就像一开始说的出场费和跑场次数,背后是每个姐姐自己的成长故事和生活沉淀。举个例子,X-Sister的歌,或许就应该是像触动到白冰的《后来》,又或是不断被谈论、被她们重新诠释的《兰花草》。



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共性,节奏性的,刺激感官,动能也激发力量;情绪性的,交缠人生,触发情感共振。姐姐们通过平凡人演唱会显然已经找到了一些表达的方式。这些表达都和过去、经历、时间有关,最终指向自我。

有的过去和自我也散落在这一期节目的别处。就像我开头说到的,那些成名前,她们驻唱、跑场,却只觉得好玩开心的日子。

郁可唯要开着电瓶车转场,还得跟店家借充电插板。孟佳被妈妈跟着看到底在酒吧里跳什么舞,记不清自己赚五百块还是八百块,还被郁可唯说「什么?你们怎么赚那么多?」
所以,讲到这里你也就发现了,《爱乐之程》其实是一档串联起了过去和当下的节目,它自己的本身,也有点像从路演延展出的「公路片」模式。

一个猜测,她们之后要表演的《今夜的雨》里面,也可能正是因为有那份古早,才让姐姐们有对过去的共鸣。

由此看来,郁可唯的《路过人间》就像是点题,同样的歌曲,在不同的人听来会被解读为不同的情感,那背后就是不同的人生。



成都的旅程还剩一半儿,唱什么是个问题,这是节目留下的悬念。比起一期一会的综艺节目,它甚至有点像个连续剧。

一方面,是路演的形式,本身像个大型公路片,在不同的城市遇见不同的人和事。

一方面,是这种勾连姐姐过去与现在,从各种细节里发现她们情绪脉络的草蛇灰线,也带来种连续剧感。

这样的节目是需要时间,串联起来看的。
到这里,终于就可以回到一开始的那个话题了,《爱乐之程》其实在做一件很冒险的事,这件事基本是在挑战综艺观看习惯的。

现在的大众看综艺,本质上还是遵循一种类型片模式,被强刺激、高戏剧性击中,选这种创作模式是保险的必胜法则。

但《爱乐之程》不强调这种高强度刺激,反而用「慢」的方式,来试图让我们进入到他人和姐姐们的人生体验中,这本身就是在挑战观众的注意力、甚至「看」综艺的基本法则。
所以我会说它重新定义了「看」的意义,不仅是我们看综艺的方式,也是我们看这些女性,以及这些女性看自己/看他人的角度。

女性已经被审视得够多了。转移下焦点,让看这件事,变得简单点,是对她们的松绑,也让她们可以慢一点。

姐姐们飞来飞去录节目,张雨绮杀完青才能赶回来参加路演,没成名的她们都有开着电瓶车赶场的共同记忆。

这是个大家都走得很快的时代,但总有点时间,可以留给这档节目。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曾是史上评价最高的一部美剧,今天还是吗?
今年最期待的台湾电影,来自一位六十多岁的新导演

灭宫崎骏站上日本影史第一?它可以吗?


    关注 虹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