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让混合云存储更简单,IBM有何神奇“魔法”?

 

混合云存储之旅,没什么比简单更重要!...





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过去几年,随着云计算进入到全面爆发的阶段,用户对于云的接受程度正稳步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基于对数据安全、业务需求、以及避免供应商锁定等因素的考量,也逐渐在业务部署上采用了混合多云的架构。

以混合云存储为例,在Gartner 2019年发布的混合基础架构服务能力成熟度曲线上,就首次出现了混合云存储技术,而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4年大型企业存储在本地、边缘或公有云中的文件或对象存储的非结构化数据将比现在增加两倍,实施混合云存储架构的企业将从2020年的10%,增长到2024年的40%。

IBM大中华区系统部存储系统总经理吴磊


在IBM大中华区系统部存储系统总经理吴磊看来,企业上云以及存储架构转型已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资产从传统的数据中心,从核心的系统向云的迁移中能够更安全、更可靠,而不是颠覆和打破重建就变得十分的关键,这是企业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企业未来三到五年内将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迈向混合云的存储之旅,没有什么比简单、平滑更为重要。
混合云存储五大挑战
事实上,今天混合云和多云已成为市场“新常态”。根据第三方调查统计,目前大部分企业使用的云服务商超过3到5家,采用混合云战略比采用单一云服务商的价值策略能够提升2.5倍,但也要看到,企业当中仍有超过80%的应用尚未迁移到云环境之中。

特别是在混合云的新环境下,新的数据形态、新的部署环境、新的安全需求,无疑又对企业的存储架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吴磊认为,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要更好的应对各种数据挑战,打造出一套敏捷、安全、现代、可管理的数据平台,将会面临以下几大难题:

一是,敏捷性,指的是企业要能够在不同存储系统之间移动数据,同时确保不会造成业务中断,这其中也包括了两种场景,即异构存储和混合云存储环境下,数据始终要保持自由的流动且是安全可靠的。

二是,过渡性,随着容器和云原生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传统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也要完成转型,从裸金属到虚拟机,到容器化再到无服务器的管理状态,不仅需要一个平滑演进的过程,同样也要确保所有关键数据都不能丢失。

三是,云环境,容器和云原生的流行给企业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带来了重大挑战,存储就是首当其冲,因此采用可在混合多云环境下汇总部署的存储功能变得更加迫切,其中容器化将是最为关键的赋能技术,但容器也具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特点,加上目前大部分的存储架构都不是为容器应用持久化而设计和开发的,这样就造成二者的“矛盾”越演越烈,这也对容器持久化存储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是,压缩去重,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在造成种类与数量众多的同时,也让传统的存储在性能与容量方面变得无法兼顾,因此如何在现有存储中存储更多的数据,数据的压缩去重能力就显得十分的关键,它不仅能够让企业存储更多的数据,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TCO成本。

五是,数据加密,通过与混合云平台或系统预先集成和整合,以静态数据加密的形式改善网络弹性,强化数据保护的能力以实现安全威胁的“免疫”,从而有效抵抗已知和未知的安全风险,同样也是今天众多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不难看出,随着混合云环境成为“新常态”,企业关键业务存储作为企业数据中心核心系统中的重要连接与支撑,在企业客户向云化转型的过程中,其实也需要其跟随、匹配并承担重要的作用,但转型的过程一定不会简单和容易,化解这种难题可以说已是“刻不容缓”。
让混合云存储更简单
作为全球存储产品线最为丰富的公司,IBM在此过程中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通过“化繁为简”的全新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用户在混合云环境下面临的各类数据存储挑战,不仅平滑的实现了存储架构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最大化的释放出了数据的潜能,更进一步加速了企业迈向混合云存储的旅程,具体而言:

首先,针对混合云存储,IBM提供了全新升级的、兼具多样化的选择方式给到企业级的客户,帮助企业加快通往混合云的脚步。其中,在云原生环境中,全新的IBM Storage Suite for Cloud Paks套件,增强了IBM存储对Red Hat OpenShift上容器原生数据访问的支持,以及通过对象存储提高容器应用的灵活性,让企业可以以最便捷和最简单的方式完成云原生架构的转型,从“容”不迫的迈出云原生之旅。



在此基础之上,IBM FlashSystem通过在存储级内存(SCM)领域的全面创新,以及提供包括SCM、全闪存和混合配置等灵活选项,为企业提供容器持久存储的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实现成本和性能之间的最佳平衡。比如,IBM FlashSystem 7000/5100/5000系列中端存储,可以在一个系统内提供端到端NVMe和高级的企业级混合多云功能;而IBM FlashSystem 9200/9200R分别采用机架式和模块化设计,不仅具有端到端NVMe优化的闪存性能,且支持SCM和三站点双活方案,其超高的吞吐量和最高的性能水平,可以更好的加速企业的关键应用。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混合云存储环境下的异构存储难题,IBM Spectrum Virtualize/SVC,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存储整合、虚拟化以及双活容灾,兼容超过450种以上不同品牌的存储系统。特别是最新的IBM Spectrum Virtualize 8.4版本,率先实现了在VMware vSphere 7.0虚拟化环境下针对端到端NVMe的支持。

其次,针对网络弹性和数据保护,IBM 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其首个面向容器的存储解决方案,使企业级存储能够为容器和Kubernetes提供持久化的支持,而基于过往的丰富经验以及与红帽的密切合作,IBM又对面向容器的存储解决方案完成了全新的升级,今天IBM可以提供最为广泛的容器原生存储支持,包括支持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 Storge、Ceph RBD CSI快照,也支持IBM Spectrum Virtualize CSI快照,更好的化解了容器持久化存储带来的挑战。



此外,IBM在60年前针对磁带库的技术也实现了全新的迭代,根据计划IBM将在2021年上半年提供符合LTO联盟的第9代磁带自动化解决方案——IBM LTO UItrium 9,它利用“物理气隙”和“WORM”等创新技术,可为企业客户提供终极的网络弹性能力。令人称奇的是,它还兼具超高性价比和更快的数据访问和恢复时间的能力,如高达400MB/s的传输速率,比前代技术提升了11%,数据检索和访问速度更比之前快了68%;而在成本方面,每盒磁带的容量提高了50%达到18TB的同时,还降低了39%带库的TCO。

与此同时,在数据保护领域,IBM拥有面向多云和混合云环境下的IBM Spectrum Protect,以及针对虚拟化环境下的IBM Spectrum Protect Plus等数据保护技术,同时提供包含磁带存储的在内的数据恢复方案,该方案能够让企业在磁带上以融合的形式创建容器池数据的第二个副本,而需要磁带数据恢复时,不仅恢复时间极短,且能提供“颗粒度”级别的方式实现数据恢复。

最后,针对AI和大数据存储,IBM通过技术创新也实现了数据的“可靠、可见和可用”,其中最新发布的IBM Spectrum Scale 5.1版本,就真正实现了“Cloud Native”,其优势在于支持原生的容器存储,包括使用简单的容器应用,就可在数秒内为Kubernetes创建存储,通过并行访问和增强存储资源吞吐量的方式,实现了性能进一步优化,并且通过消除孤岛和重复数据,为混合云数据的访问也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而在对象存储领域,IBM Cloud Objective Storage也能以可扩展、灵活且简单的方式解决非结构化数据不断增长带来的难题,同时IBM Spectrum Discover也可以让企业在高效管理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同时,也能更好的释放数据的价值,从而让企业获得一流的数据洞察力。

由此可见,IBM今天已经把对容器和云原生的支持提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几乎在所有关键的存储领域都融入了对容器持久化存储的支持,这在业内不仅走在了技术创新的最前沿,也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更关键的是,IBM在存储领域的创新,始终围绕客户最为关注的三大领域,即混合云存储、网络弹性和数据保护,以及AI和大数据存储,真正做到了将存储“化繁为简”。

对此,吴磊表示:“只有IBM存储可以跨过去30年,承接过去,满足现在,对接未来。而我们的一系列技术创新,也让客户的数据无论是部署在传统的主机、小型机、虚拟机、传统KVM,还是未来的容器化环境下,以及无论是在本地的数据中心,还是在云端的应用服务中,都能够通过一套软件、一个界面和统一的管理平台轻松搞定。”
化繁为简的关键秘诀
那么,IBM存储为何能让如此复杂的混合云存储之旅变得如此简单和容易呢?笔者认为,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做形容,那就是软硬兼施、历久弥新以及智能高效。

第一,从软硬兼施角度看,IBM存储的每一项技术创新都不是单一维度的创新,而是始终立足“软硬兼施”,以“双管齐下”的方式将软件和硬件的能力有机的集合在一起,从而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最佳的使用体验。

以IBM FlashSystem 9200为例,这款存储产品能够提供全面的存储功能和最高的性能水平,每 4路集群的最大IOPS为 18M,最大吞吐量可达到 180GB/s。此外,FlashSystem延迟仅为70微秒,其延迟如此之低,背后真正考验的就是存储厂商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硬件优化的能力。


IBM大中华区系统部资深技术经理刘鑫


IBM大中华区系统部资深技术经理刘鑫说:“比如在云闪存和云存储领域,IBM不是只讲软件定义存储,也不只谈闪存颗粒有多大,颗粒寿命多长,密度有多高,而是始终强调软硬件结合带来的整体优势能力。”

在这方面,IBM投入大量资源做了闪存芯片的自研,同时专门针对闪存做了更加细致的颗粒算法创新,如磨损均衡、压缩除重,空间优化等;不仅如此,IBM又把Spectrum Virtualize的能力集成到IBM FlashSystem架构和产品之中,由此彻底打通了企业的混合云存储架构,同时也让客户在混合云架构中能够享受70微秒极致性能带来的全新价值。

第二,从历久弥新角度看,我们知道如何确保数据在更长久周期内的可用、可回溯性、可审计性,以及如何在更安全有效地实现数据存储和保护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存储的整体TCO成本,同样也是客户十分关注的话题。

为此,IBM在60年前发明的LTO完成了“与时俱进”的技术升级,不仅将磁带密度越做越高,从现在的12TB到明年将要发布的18TB,再到实验室正在研发的20TB,未来还会有更大密度的磁盘出现,同时还通过磁带文件系统IBM Spectrum Archive,实现了软件定义的磁带解决方案,如今更带来了“云磁带”的全新方式,让数据无论在虚机、容器还是本地还是云端,都能上传、下载和恢复,更能够以“即插即用”的方式访问数据文件。
也正因为如此,百度智能云坚定的选择了IBM,而IBM融合Spectrum Scale、Spectrum Archive和Tape介质,为百度智能云提供了的业界流行的TS4500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不仅为百度智能云打造下一个阶梯的存储产品带来了全新能力的补充,也补齐了百度智能云存储产品矩阵的最后一块“积木”,更为磁带技术在互联网行业的大规模应用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第三,从智能高效角度看,今天在超大规模的互联网云数据中心和企业的中大型数据中心里,数据计算集群和处理应用的集群规模都非常大,也会用虚拟机+容器化部署的方式跑各种各样的应用,在这样的全新环境下,存储需要支撑上万台的物理机和数十万台虚拟机,乃至更多容器应用的运行,这对数据的智能管理和流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这种技术挑战,IBM存储也可以帮助企业构建出一整套的统一数据管理平台,从而形成统一的资源池,而在调度方面,IBM也充分发挥了自身存储“软硬兼施”释放的智能化能力,不仅可以通过介质优化实现分布式存储的要求,也能通过智能调度策略优化数据的存储位置,从而让企业获得最优的TCO成本。

IBM中国系统中心经理丁伟


另据IBM中国系统中心经理丁伟介绍,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向混合云存储迁移的风险,IBM中国系统中心也为客户提供存储在线实验室的服务,客户通过这个线上的平台,即可以在线验证业务扩容的可行性,以及实际变更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让更多的企业客户通过自助学习、自主验证的新方式,最大化的提升业务转型的效率。

正如吴磊最后所说:“IBM存储的愿景和梦想,始终是希望让客户的数据无论存在那里,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以何种方式使用,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消亡,IBM都能在客户身边一如既往的陪伴。”

混合多云时代的来临,无疑赋予了整个存储市场更大的活力,也给存储厂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过程中,IBM存储始终保持着不断的投入与创新,进化与迭代,以及对行业需求的前瞻认知和准确判断,这让它真正有能力,也有决心帮助企业可以更简单、更从容的跨出迈向混合云存储之旅的关键一步,其价值“不止于现在,更关乎未来”。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8年企业级媒体工作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关注 申耀的科技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