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理想

 

理想的理想说小是绝对不小,只是姑且不那么理想主义而已。​...

文 | Karakush

四个月前,理想汽车提交招股说明书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这支“当选”新势力第二股,很多人并不看好、也不看衰,而是表示看不懂。
一来,理想从2019年底才开始交付,至彼时不过七个月,销售一万多台。其间,既包含了一堆不明规模的累积订单,又横跨了一段疫情的至暗时刻,两种作用力相反的不确定性因素各自摇摆,让这个数据根本摸不到实际业务量的底,而仅仅截止到一季度的财务细节更是不能提供太多参考。

二来,虽然新能源赛道处于康庄模式,特斯拉股价当时站上1500美元,党异齐飞;不过理想又有些些不同,他们是增程式,相比纯电动,是里程上的巨人,愿景上的拿破仑。

他们没有炸裂的终极故事,目标非常接地气,“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企业”,“为家庭提供安全、方便和经济高效的移动解决方案”。很多人都因此喜欢抖一个机灵的回文,“理想没有理想”,实则是担忧这种实用主义会不会限制前景的想象力。

直到昨天(11月13日),理想汽车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季财报,至少直接消除了其中一种怀疑——理想确实干得一门好生意。
第三季度,理想汽车总营收25.1亿元,汽车销售达24.6亿元,环比增长28.4%。这并不算太令人意外,高能预警挂很久了,交付数月曝,第三季度共计8660辆,环比增长31.1%,是季度之最。

产量提升在规模经济里是一切正循环的开始,能摊下单车制造成本,再加上一些零部件采购价格下降,汽车销售毛利率也提升了6.1个百分点至19.8%。

尽管如此,整体仍尚未盈利,净亏损1.07亿元,环比扩大42.2%;不过如果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已经扭亏为盈了,其净利润有薄薄的1600万元。

相比之下,更充实的是经营性现金流9.30亿元,自由现金流7.50亿元,两个指标都连续两季度为正,说明经营效率和现金流管理战略迄今是成功的。此外,现金储备如今超过了189亿元,血厚就不怕战损。

官方克制地称之为财务状况健康,运营状况向好。其实可以再热切一些。
对应开头的一些疑虑,这个业绩的意义不仅是说明理想卖得出、卖得好,更重要的是对真实市场需求的一种自证。

比起第一批铁粉车主或明星关系户的盖戳认可,即便顶流如韩寒王兴罗永浩们,你分不出他们的用力带货中内涵多少给兄弟的薄面,因此充其量只好算圈地自萌;越来越多不讲情分、也没有李想情结的普通消费者愿意选择理想ONE,才是对这款产品真有力的背书,意味着它所提供的价值可以被泛化至更广大的群体。
截至10月,理想今年已累计交付21,852辆。完成第二个一万台的时间,比起第一个一万几乎缩短了近一半。而在财报中指出,第四季度预期再提速,交付数或将在11,000到12,000辆,也就是在本季的基础上增长27%~38%,潜力远不见顶。

纵向上的自我超越,如果是对成长的一个交代,横向上的竞争碾压,则更能体现产品上确实的优越性。
过去两个月,理想ONE都是“中国新能源SUV销量第一”。这是个脱水销冠,很值得一吹,排位根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而来,就是反映真实消费需求的上险数;并且排山倒海,无论纯电混动,无论级别价格,无论品牌新老肥瘦,都被纳入统计范围。

定语越少,分量越重。它从三个层面做了验证:

一是细分市场,从高端中大型SUV入手,满足当前的消费偏好,他们有一定的实力、有很多的需求;二是企业战略,增程式相对于纯电动能实现出行自由受到肯定;三是理想ONE的产品力,在面对包括传统豪华品牌在内的混动车时仍旧能打。

根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新车上险数,理想ONE 9月在非限牌城市及北京(没有新能源牌照政策)的上险量其实占到了总销量的65%,可以说是真正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能实现这样的打击面,理想ONE有且仅有一个配置,相比其他提供高低配的车型,理论上覆盖人群更窄、押注风险更集中,结果上则是一次高精定位的胜利。
理想的投资人、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曾对此作过总结:李想对中国市场的两个核心特点的抓取是非常准确的,充电环境、高性价比,增程路线会在相当长时间里在这两点上有结构性优势。

这个评价现在看越发站得住。

理想始终在强调,纯电动车的出行自由,并不由续航决定,而是由充电决定。基于此,他们才认为增程式是更适合国内用户的电动解决方案,并且会长期看好、加大投入。网络布点只是一方面,没有人会质疑充电体系作为国家基建的架设速度;但快充技术或许更为关键。

在昨天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又坚定地指出,400kW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不会推出纯电车型。其需要三个关键技术作支撑:800V以上的电压平台、500Ah超级快充的国家标准和4C充电倍率以上的电池。他因此判断,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还具有5-10年的优势。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李想的判断也并不算自恋,甚至可以说步步为营、相当谨慎。市面上已经投入运营的最高快充是350kW,来自保时捷,数量很少,成本很高,彰显实力的意思大于实际使用。现在普遍水平在100kW,特斯拉水平在200-250kW。

同时,这个期限也容许理想至少在下一代增程式产品上仍旧将保持如理想ONE一样的结构性优势,他们目前计划在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大型SUV,方向不踩空。
而到那之前,李想曾说过,只会精工理想ONE一款车。这款车当然会不断改进和迭代,从交付以来,理想ONE已经进行过10次OTA升级。但优化始终只是让它变得更好,而不改变本质。几年前规划的大身,则体现了理想在市场预判上的先见和高效。

这种以一打十,渗透在其行事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销售端口,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的统计,理想平均单店月销量为100台,单店效率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这是理想的企业风格,一度他们甚至刻意在塑造葛朗台形象,用最低的成本鲜榨出最大的剩余价值。
但现在又出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情况,理想在花钱追求扩张。第三季度的运营费用为6.7亿元,环比增长55.2%。其中研发费用3.3亿元,环比增长66.1%;销售、管理与行政费用3.4亿元,环比增长45.9%。这波增长除了用作股票薪酬费用,主要是因为下一款车型的研发,以及员工人数的增长。

人员增长,源于扩张需求,也支持扩张的规模和速度。扩张是一个好迹象。实用主义的天花板,就是在追逐盈利的过程中,不可收拾地让自己囿于原地内卷的困境,这是“没有理想”最差的结果。而扩张往往能触及新的边际,带来新的机会。
比如在核心技术领域,理想今年提前开始启动了L4级自动驾驶的研发。包括诚聘伟世通全球首席架构师及自动驾驶总监王凯,出任CTO,全面负责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工作;在他上任以后,理想立即与英伟达、德赛西威签订三方战略合作,下一代理想会率先使用NVIDIA Orin系统级芯片中算力最强的产品。

在昨天的电话会议上,李想还表示,“在未来,随着平台、自动驾驶的推进、团队规模的扩大,研发投入会成倍数增长。从2022年以后我们每年将会投放一款新车。”

对理想来说,扩张与否、扩张的时机,并不是领导的个人意志决定的,而是由行业竞争决定的。

李想曾在湖畔大学的采访中提到,其实今年理想线下门店原计划总共20家,这个数量其实已经足够支持销量达到预期了。

但他们发现,在新车交付后客户满意程度很高的情况下——根据理想的调研,满意度在98%——今年原计划的20家店也意味着把“圈地”机会给到竞争对手。所以理想调整策略,改为到年底实现一共50-60家店。截至10月底,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41家零售中心,覆盖36个城市。

扩张还在继续加码。
这其实是个被老互联网创业人验证过成功的经验打法,先用最小的产品验证整个商业闭环,再把成功模型复制到更大的游戏地图中去。为此,他们必须先高效聚焦,把一款车做到第一梯队,才能真正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能够打造出来更多在细分中领先的产品。

行业信仰叠加中国经济纵深,理想的理想说小是绝对不小,只是姑且不那么理想主义而已。


    关注 autocarweekl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