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张黑脸,挡住无数笑脸

 

老包代表的,是公正和法治。...

有人说,中国最汹涌澎湃的河流,是长江和黄河。

其实不是。

最汹涌澎湃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血管。


01
因为时间久远,资料有限,很多历史人物都已经失真。

但仍保留一个通道,那就是他们的文学作品。

这个通道,人人可见,但不是每个读者都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作为一代直男,包公的作品非常罕见。

但仕途之初,他踌躇满志,曾写下一首打油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请大家原谅,包拯不是专业诗人,遣字造句能力确实有限。

但这首看起来有些平铺直叙,甚至有些别扭的打油诗,却闪耀着人性的强大光芒。

包老师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要修炼自己的清心,正直地为国家作贡献(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被现实扭曲了自己)。

二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强大富足了,我们才有吃有穿有发展。

如果谱曲唱出来,大概是以下几首歌——《爱我中华》《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

当然,全诗最后两句“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是包拯思想感情和生命情调的落脚点。

它的意思可以这么解读——

好好干,千万别被后人耻笑!


02


几千年来,但凡敬畏历史的人,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内心有追求,做事有格局,最终有成就。

这里就不举例了。

有些人之所以被历史所唾弃,是因为他们说得很漂亮,做得却很丑陋。

而包拯是个硬汉,言为心声,说到做到。

很多人都认为,在天长县工作期间,“牛舌案”是他判决的第一桩名案。

其实该案发生的时候,38岁的老包还是官场新人(参加工作第一年)。

也就是说,当时他并没什么工作经验,但天生敏锐和直肠子,帮了他的忙。

如果说最初他还有股聪明劲儿,那接下来的广东肇庆三年,他完全成了大公无私的化身。

他个子不高(1.80米以下),但声如洪钟,给人一种威严和震慑之感。

尤其是他拿肇庆(当时还叫端州)的砚台腐败开刀,斩断产业链,令全国文坛震动。

那时候,岭南一带经济很不发达,一向是朝廷贬官的蛮荒场所。

可是在那里,包老师干得很带劲,很快名震江湖。

对这个干部,帝国的最高领导人仁宗多次听组织部门提起,不由得内心窃喜。

彼时大宋建国已70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官员奢侈之风渐长,群众的意见很大。

仁宗觉得,他需要扶一个人,好好整肃一下官场。

一根筋的老包,就这样被他看中了。


03


中国的传统,遇事从来都不是靠制度,而是靠人脉,北宋时期也一样。

如果你不认识人,也没有钱,官司很难打赢,基本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拥有社会资源的人,可以左右逢源,干点欺男霸女的坏事,很常见。

老百姓的容忍度也比较高——群众愤怒,只能以头撞地。

慢慢地,这成了朝堂民间约定俗成的规则。

但包老师不认这一套,他只认理儿。

所以江湖上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公”的传言。

意思是,如果打官司没有钱疏通关节,不要害怕,至少还有阎王爷和包公做主。

这给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了无限的希望。

包拯同志视唐朝的魏征老师为偶像。

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尤其酷爱斗权贵,打豪强。

据不完全统计,被他整下台的高级干部,多达30多人,而且桩桩都是铁案,令人无话可说。

为了办案,他多次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除了案件本身的繁琐,他还必须用一张黑脸,挡住无数笑脸——

所有找包老师说情的人,都碰了一鼻子灰。

甚至包括当朝皇帝。

宋仁宗也没想到,自己一手提拔的乡巴佬包拯,会一根筋到不可理喻的程度。

有一次,他想为国丈(岳父)讲情,结果包拯毫不客气,据理力争。

因为距离太近,包拯同志的口水都喷到他脸上(好在老包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

可以想见当时的包拯,情绪已然失控。

他绝对是一个官场的另类和理想主义者,觉得道理所在,义不容辞。

管他太师国丈、阿猫阿狗,去他娘的!

仁宗很有涵养,一直保持微笑的姿态,静等老包说完。

历史上还有第二个皇帝有这样的胸怀吗?

似乎是没有。

所以历史给了宋仁宗褒奖——他在位的40年,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好的40年。

这是唐宗宋祖、秦皇汉武都不曾有过的荣光。

仁宗御宇期间,有四个大臣立下了汗马功劳——

宰相外交家富弼,翰林学士欧阳修,太学侍讲胡瑗,御史中丞包拯。

其中老包代表的,是公正和法治。


04


大家都知道,在万恶的旧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很苦。

连跳广场舞的人都没几个,很简单,大家的肚子饿得厉害,哪有心情去锻炼身体?

他们的苦逼之一在于,无法生活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里。

无所不在的特权,让欺压群众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有人还在怀疑,当年高衙内为什么敢当街调戏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老婆。

因为高俅主管全国军权,作为他儿子,不会把一个小小的教头放在眼里。

林冲尚且如此,大宋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可想而知。

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清官有一种疯狂的迷恋。

清官难得,因为他会举步维艰,各种黑恶势力环绕,一不小心,他就很容易掉脑袋。

也就是说做清官,是要付出代价的。

包拯不怕,他是个铁脖子。

慢慢地,很多故事都集于包拯一身。再后来,他成了神。

比如知名度最高的“铡美案”,很多戏迷都百听不厌。

其实包公从来没铡过陈世美,传说中的龙头铡(铡皇亲国戚)、虎头铡(铡朝廷命官)、狗头铡(铡黎民百姓)都是虚构的。

陈世美并不是宋代人,也不曾负于原配。

只因为他得罪了一批无聊的文人,那些人就开始在网上对他进行抹黑和妖魔化。

历史,真的被别有用心的人,煮成了一锅烂粥。
 -END-
想加入古典诗词文学交流群?

扫社长二维码,邀您进入~




向左滑动关注 " 古墨学堂"


    关注 古墨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