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大厨房轶事

 

天津老城二道街有一大户人家,人称“晋益恒杨家”。杨家祖籍广东番禺,宋元时期迁居安徽皖城,元代一支经商流寓河北滦洲府昌黎曾家湾。明初迁居盐山高湾,八世祖杨大中,明万历年落户天津,经商遍及北方数省,成为天津富商。...



 老城邻友会微信平台 

共忆老城故事 记录迷失往事
深研古今文化 寻回心灵家园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老城E刊”
为您推送更多精彩内容!

按语

天津的晋益恒杨家,曾世居天津城内二道街,杨力老师,既是此处杨家的族人,亦是乾隆五十三年举人杨一崑的后辈。明万历年间杨家八世祖杨大中便在天津经商落户,成为天津富商,后跻身盐商行列,鼎盛一时。杨老师自幼在杨家大院长大,受家庭熏陶,对文学创作和历史考证颇有建树,常有作品发表。经杨老师同意从本期起将不定期刊发杨老师的作品,敬请赏阅。



上图 杨力近照

津老城二道街有一大户人家, 人称“晋益恒杨家”。杨家祖籍广东番禺,宋元时期迁居安徽皖城,元代一支经商流寓河北滦洲府昌黎曾家湾。明初迁居盐山高湾,八世祖杨大中,明万历年落户天津,经商遍及北方数省,成为天津富商。

杨家后门有一个大厨房院,院内有三间大屋,多个厨师。院对面有一间大屋,是杨家柴房。鼎盛时候,可供二百多人进餐,届时,管事击钟,各院仆人穿梭送菜,钟鸣鼎食,巍为壮观。

杨家平时饭菜并不复杂,主食馒头、米饭,副食四菜一汤。各门家里有客人,可以到大厨房要菜,各房头自己花钱。杨家婚、丧、嫁、娶、生日宴会、招待贵宾,饮食名目繁多。遇到红白事,大厅可摆十桌酒席,鸳鸯厅可摆六桌。杨家大厨房的厨师多是大饭店的名厨。厨师刘友、张大、庞二,都是婚宴大席的高手,厨师张大是登瀛楼厨师,日常婚宴生日都是登瀛楼菜系。刘友光茄子就会做出几十种花样。

杨家大厨房餐具十分讲究,自备几百个锡锌和金的餐具,叫“水兑”,这种三个腿的“水兑”随时可以添换热水,使饭菜不凉。还有几十个黄花细瓷的海碗、汤碗、鱼碟等,十几个锡火锅,一百多个小铜火锅,可以分餐,所用的都是银或乌木筷子。

一位姓纪的女士说,童年时候她随父亲到杨家赴宴,看到桌上很多筷子架,她以为是笔架,逗得一桌人哈哈大笑。她印象中,厨师一次又一次换碟子、换碗。厨师来饭桌请客人点菜,头上戴个帽子,是防止点菜时候头发掉进菜里,白色丝绸巾围着嘴,类似现在的口罩,以免送菜说话,唾液溅到饭菜里,这样的装束犹如高级饭厅的厨师。印象最深的是,桌上很多小铜火锅,火锅上有龙的雕刻,因为她那时小,非要拿走一个火锅不可,父亲说城里有专门打这种火锅的地方,回去给你定做。下人们哄着她到大厅一侧有大鱼缸的院子去玩,才算解了围。

日常喜寿也有高档重八席、四鲜果、四蜜果、四青菜、四冷荤、四大菜、四面点、四压桌菜等。

杨家大厨房有一个特大号铁锅,专门为做腊八粥所用,每年腊月初七,大厨房师傅们开始忙着熬腊八粥。各屋厨师都忙着到大厨房拣豆子,杨家腊八粥选料精良,上好的红小豆、江米、云豆、粘黄米、花生、小枣、板栗、核桃仁、菱角米、珍珠米、秫米、山药、莲子、葡萄干、桂圆等。半夜师傅们就开始烧柴火用特号大铁锅煮粥,天不亮,就将大铁锅抬到大门外,嘴里喊着:“缘啦缘啦……”,街上人三五成群接吃腊八粥。

每当谈到刘友做的茄子,杨家上下总是赞不绝口,这大概就算杨家一大特色菜吧。能叫上名字的是菊花茄子、酱油茄子、蟹黄茄子、虾仁茄子、茄子鱼片、茄子干扒肉、蟹子扒茄子、蒸茄泥、素茄子、茄子罐等。茄子罐是将茄子削皮,把芯挖空,锅中放油,少许面酱,用葱、姜、蒜炝锅,将猪肉、虾仁、蟹肉大火翻炒,然后放少许料酒,盐,酱油。炒好的猪肉、虾仁、蟹肉、鸡蛋装到茄子罐里,盖上用茄子做的盖子大火蒸熟。

 本期所载文字及图片,经作者同意,转自今晚经济周刊。

老城E刊所载文章敬请您欣赏、品评,如有意见、建议请您联系我们。

◆老城E刊需要与您共建,如有兴趣请您不吝赐稿,积攒一些时间我们会行印纸质文集赠予您共赏。

◆天津之城是移民之城,独善其身难成今日繁华,您如赐稿,内容可不限津城之内,津地、国内、国外传统城郭的掌故、游记皆可。
文章自有版权,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tianjinoldcity@163.com
其它精彩内容请关注如下微博、网站
新浪微博:@老城邻友会
天津老城网:www.tianjinoldcity.com
关注老城E刊公众号请扫描此二维码



    关注 老城E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