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间打闹,父母到底该不该介入?5 个生活场景告诉你答案

 

社交能力...




1

前段时间,「上海小学家长约架」的热搜事件,大家都看了吗?

两名三年级男生在学校发生摩擦,两名爸爸竟在微信群内「约架」,最后头破血流进医院。
这场魔幻的约架事件刚翻篇儿,近日,江苏南京一位家长,因为孩子与同学起了争执,愤怒地冲入教室。当着全班师生的面,要求对方(孩子的同学)道歉。

2

生活中习惯替孩子出头的家长不在少数,父母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负,护犊心切可以理解。可是把孩子间的小纠纷上纲上线,只身介入孩子之间的争端,这样的解决方式实在是下下策。是什么让这些父母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行为呢?

妈妈,他们欺负我》一书中,作者把这种现象叫作「重回学校」。也就是有些父母总是忍不住想从情感上和行动上代表自己的孩子,参与有关他们的友谊,受欢迎程度和社交残酷性等方面的矛盾中。

当孩子遇到社交上的问题,父母要三思后行,想清楚是否要通过你的孩子来重新经历你自己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的社交生活?

其实,孩子的社交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甚至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完善。对于孩子而言,每一次冲突,都是学习社交能力的好机会。

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插手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时,其实是越俎代庖。如果我们只想着帮孩子搞定问题,就剥夺了孩子自己去学习应对的机会。

我们可以尝试以一些建设性的方式参与孩子的社交生活,而不用重回学校。

3

那么,面对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家长到底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这个分寸在哪里呢?

父母是否介入孩子的社交场景,有 2 个原则:

原则 ❶不要动不动把孩子的打打闹闹,上升到「欺负」的性质。孩子需要在和同伴的互动中去理解和建立社会规则,认识和表达情绪。父母的过度保护,对孩子有害无益。

原则 ❷  虽然不要过度紧张孩子间的争执,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孩子间的开玩笑和恶作剧,如果孩子们都觉得有趣,我们就不要干涉。如果其中一方觉得不好玩,受到伤害,那么父母就要出面制止,或者教孩子如何应对。
下面,结合 5 个生活中场景,提供一些策略供你参考:

场景 ❶ : 孩子的行为、语言很刻薄。

比如:

妈妈让小美和新朋友婷婷玩会儿,小美说:「她太丑了,我才不跟她玩。」

冬冬跑步时不小心撞了小西,小西非常生气的冲着冬冬嚷:「你瞎了!你没长眼睛吗?!」

你应该干涉吗?是的

理由: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刻。刻薄从来都不是好事。如果孩子用刻薄语言攻击人的时候,向孩子们解释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可以不喜欢别人的衣服、认为别人画的画不好看,但不能用语言攻击别人。

你可以这样做:问问另一个孩子是否有什么你可以帮忙的?如果你的孩子受到其他小朋友的人身攻击、令他难过时,也教会孩子清楚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对方所做的是危险的、或者可能伤害他时,就一定要告诉大人。

同时,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就是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模板。想让孩子不刻薄,友好温和的对待朋友,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尊重孩子,让他感受到什么才是尊重别人。

场景❷ : 孩子玩闹时,表现粗鲁的动作

比如:

3岁的小肥想用肢体动作,来表达喜欢朋友小米,结果「摸脸蛋」,变成了「抓脸」;「拥抱」,变成了「勒脖子」;

4 岁的小丫举着玩具想给朋友乐乐,可是她抬起玩具就打在对方额头上;

你应该介入吗?可以适度提醒,不要过度解读

理由: 5岁前的孩子,有些打人的行为其实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年幼孩子的大脑和肢体发育的问题,导致不小心的行为发生。当然并不排除有些孩子是故意泄愤或者模仿他人导致的打人行为。

只要你的孩子或者玩伴不是刻薄或者残忍,允许孩子和他的玩伴一起分享和互相妥协是孩子们成长的一部分。

当你放手让孩子自己试错,有机会从其他孩子那里得到的反馈。可以让他了解自己不同的行为和语言,会带了什么样的后果ーー什么有趣,什么不有趣,什么让游戏继续下去,什么阻止了它。

你能做什么?和孩子约定一个暗号来提他,比如,当孩子语言或行为有些过分时,你可以带着零食进入房间,建议玩一个特定的游戏,或者说一个暗号,比如「爆米花」。

场景❸ : 孩子们玩得很兴奋,做出危险的行为
你应该干涉吗?是的

理由: 如果孩子们正在玩一些危险的东西,玩得太粗暴或在一个不适合孩子玩的空间……每当出现安全问题时,你必须立即介入以确保所有孩子的安全,同时告诉孩子们他们这样做是不安全的,你的期望是什么。

你能做什么?加强安全规则。创造一个空间和环境,消除危险,并管理任何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

场景❹ : 一个特定的玩具或活动引起了玩伴之间的争吵
你应该干涉吗?是的

理由: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你的孩子如何处理冲突。

你能做什么?我们的目标是教会孩子在没有你的情况下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策略,教孩子学会处理和朋友之间的冲突。比如,当两个孩子抢一个玩具时,不要直接强硬的安排谁先玩儿,谁后玩儿。可以通过提倡解决问题,建议孩子们把玩具放好,并给他们一个计时器来促进轮流。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平时培养孩子的观点采择能力(Perspective Taking),发展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别人。(更多详见:3-6 岁孩子遇到的社交难题,原来大多是卡在这项能力上)

场景❺: 孩子太粘人了,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找你解决
你应该干涉吗?原因: 你可以帮助孩子停止这种粘人的行为,而不是强化他可以不断回到你身边的想法。

你能做什么?当你的孩子一次次跑到你身边让你出面解决问题时,你可以让他想想自己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同时,可以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小提示。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淡化问题。

小结

身为父母,请做真正的父母,不要做孩子。当孩子遇到社交问题,手把手教孩子社交技巧,比挡在他身前替他们出头,更能帮助他们成长。但是,就像足球教练在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时,他们不会穿上球衣接管比赛,而是在中场休息时给球员讲解战术。

所以,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私下里指导,然后在孩子付诸实践的时候扮演一个沉默的观察者,然后再私下讨论改进。这样孩子的社交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越来越强。■

孩子在社交中遭遇挫折容易玻璃心?怎样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最新一期名师小课已经上新啦,点击文章了解详情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