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像赌石,你永远不知道来的是什么东西。。。

 

用户想要什么车,厂家就造什么车。...


万万没想到,就在前两天,大家耳熟能详的滴滴整出了个大新闻:

是的,他们和比亚迪合作为网约车定制设计了一款新车:名为 D1 。



很多差友看到这个新闻估计一脸懵:话说,这不就是一款打车软件嘛!

自己造车?不会又跟好多互联网公司一样,跟这儿搞概念,放空炮呢吧。。。

巧了,鲫鱼也收到了滴滴的邀请,去北京参加了他们的发布会,顺便也帮各位差友提前看了眼,一家出行公司造的车,到底靠不靠谱。



先说结论,看完整场发布会,鲫鱼觉得滴滴在这件事上是下了血本。

他们想要颠覆打车行业、让出行体验有完全的革新,为了这件事,他们已经憋了三年。

特别是这辆完全为共享出行设计的 D1 ,完全改变了鲫鱼对网约车的印象。估计不久之后,以 D1 为题材的凡尔赛文学就会出现在社交媒体上。

“ 今天着急出门,没约上平时经常坐的豪华车,只能随便叫了辆车 ,没想到开来的却是一辆长相普通的面包车。

这明显和我平时的消费习惯不符,不过这辆不起眼的车还有电滑门,这辆车的后排空间竟然也和我平时坐的豪华车差不多,还配备了大屏幕和杯托,做这样的网约车,应该不会被姐妹们看不起吧。 ”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当我第一眼看到这辆车,就发现它的颜色和造型和普通的私家车完全不一样。

它即不像一辆 A 级车,也不像一辆 B 级车,更像是一辆缩小版的 MPV 。。。

不过当鲫鱼感受到了 D1 的后排空间,就明白这辆车为什么会这么设计了,这是一辆能够让乘客在后排翘腿的网约车,这空间简直是对后排乘客最大的尊重。

对嘛!我打车就是想在后排翘着二郎腿玩手机,甭管你前排有多豪华,跟我有啥关系?
所以,D1 干脆直接将后排座椅后移,车顶也做了升高,让车有了更好的头部空间和腿部空间,这也导致这辆车的造型和传统汽车流线型溜背的设计区别很大。

除了空间方面的提升,在乘坐体验上 D1 的后排也是极好的。

为后排乘客定制了座椅背板,以及一块能够手机投屏的屏幕,和整套的音影娱乐方案,这些功能的加入让 D1 的后排直接升级到了头等舱的级别,花的却只有网约车的钱。
滴滴还收集了大量乘客在平台上的反馈建议,在这辆车的后排加入了非常多在网上呼声很高的功能:

出门在外,难免会遇上手机没电。而网约车上有个 USB 充电口应个急还是很方便的。
另外杯托和纸巾等出行必备的配置,也同样出现在了这辆 D1 上。

为了方便大家能够更快的找到自己打的车,D1 配置了彩虹接驾灯,当乘客在滴滴上下单之后,平台会随机配发一个彩虹颜色在你的手机上,和接驾灯的颜色匹配。
以后在滴滴上约车,就不用在马路上费劲的一辆辆看车牌了,省去了大家不少麻烦。

另外,大家还可以在滴滴出行的 App 上遥控打开 D1 的座椅加热、空调调节功能,乘客在上车之前,D1 已经帮你统统准备好了。

这一点对于鲫鱼的社恐患者来说,简直是个福音:我再也不用纠结要不要跟司机交流,以免引发一大波攀谈了。。。
在安全方面,滴滴根据大数据发现,由于开门引发的事故位列汽车硬件安全因素的第一,鲫鱼在坐车的时候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开门当心,注意后方来车

不过就算这样,依旧有很多不知道从哪个角落窜出来的电瓶车、自行车,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D1 的单侧采用了电滑门,极大的降低了“ 开门杀 ”的概率,电滑门略带仪式感的开启方式,也让很多女生为这个功能点赞。
D1 除了在乘客的乘坐体验方面做了提升,其实和 D1 相处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网约车司机了。

为了照顾到每一位网约车司机,D1 在驾驶座位置,借鉴了欧美长途卡车的设计思路,让驾驶座整体偏硬,更加适合长时间的乘坐。

并且还标配了电动腰托,提供电动调节支撑等功能,让 D1 的驾驶座更加适合长途驾驶。
更加贴心的是,D1 还为每一位司机师傅提供了移动公文包,可以严丝合缝的放入车的中央扶手箱。
这个司机“ 公文包 ”可以容纳一个 1L 的水杯和超大的储物格,满足了司机师傅在车上的基本需求,当司机下班之后,把“ 公文包 ”一提就可以走人了。
可以说这是一辆完全从乘客和司机的视角出发,为共享出行设计的汽车。


它所做的一切改变都在为乘客和司机满意,它是一辆属于共享时代的汽车。
另外 D1 的出现最让鲫鱼觉得称赞的是:D1 让网约车服务都能够被标准化。

曾经大家打网约车,像打开一盒巧克力,在你下订单之前拥有不知道自己打的是一辆什么车,会给你怎么样的“ 惊喜 ”。

而如今再打开滴滴,已经只有“ 喜 ”没有“ 惊”了。

而对于整个网约车行业,滴滴也从单纯的软件供应商,变成了整合平台方、车企以及技术提供的行业推动者。
滴滴每天提供的上千万次的服务数据会反哺车企,让这辆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化。

一家最懂乘客和司机需求的互联网公司造的车,会逐渐将汽车行业演变成:用户想要什么车,厂家就造什么车。
D1 从共享出行而来,为共享出行设计,相信会在未来的极大的提升我们的出行效率、体验以及安全。

图片资料来源:

微博@央视新闻、

滴滴、A站@交通事故vido

(广告)


    关注 差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