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和之殇,看中国职业足球的脆弱生命线

 

一个当年要和恒大扳手腕的球队,为何沦落如斯?...





记者段离评述 2012年3月10日凌晨,三架私人飞机的编队落地贵阳龙洞堡机场,飞机上,是人和老板戴永革的贵宾亲朋,他们是来看中超开幕式的,而飞机起飞的地点,是北京。

三年后的12月21日,人和降入中甲,迁往北京;再五年后的11月21日,人和降入中乙。

人们不明白,一个当年要和恒大扳手腕的球队,为何沦落如斯。

戴永革没钱了,这是外界的普遍猜测,但在2020胡润百富榜上,他的家族,以155亿人民币排在第350位,比去年多了20亿,黑龙江第二富豪,虽然比不上许家印、张力和王文学,但比国安老板周金辉(65亿),多的多。



只是,戴永革的身份,已变成了“地利”老板,而他发家时的“人和”,已经被“放弃”,一起被放弃的,还有那支球队。

“老板不玩足球了,如果玩的话球队早就保级了。”人和降入中乙后,内部有声音说,“现在球队到中乙了,不会玩下去了。”事实上,球队迁往北京,就是戴永革放弃足球的开始,现在,球队再降一级,完全可以按照“不良资产”,进行清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有想法的时候,可以签孙继海,打兰帕德的主意,可以为了一个足协杯冠军,砸下6000万奖金;没想法的时候,可以欠薪几个月不给,甚至连投资俱乐部的公司,都被法院认定“失信”。那什么决定了戴老板的“想法”和“兴趣”呢?足球于戴氏家族是完全的个人喜好或者情怀吗?

答案大家都懂,玩足球,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富人希望借足球走向足球之外的某处“宝藏”。如果已经证明此路不通,老板们为什么还要每年几个亿的往下砸呢?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投入,必要有产出。足球自身无法产出,足球之外也无法产出,这个输血的链条自然可以瞬间崩裂。



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就在老板的好恶间,忽上忽下,忽冷忽热——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许家印,现在的广州足球,也许还处于“咸菜”时代;如果王宝军还有钱,辽足,也许不会丢掉67年的番号……

输掉甲级保级战后,老将万厚良接受采访,不禁嚎啕大哭,让人心酸,但资本冰凉,没有钱的职业足球,注定难以走下去。

中国足球职业化,号称始于1994年,但26年过去了,中国的职业足球,其实很脆弱,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基础——没有文化基础,也没有群众基础,更重要的是,没有经济基础。

一句话,中国的俱乐部,几乎没有独立造血功能,所谓门票和周边收入的几千万,还不够一个外援的年薪,多数开销,都来自投资人的口袋,所以,心情好,有需要,就多投,否则,就控制,可以今天鲍鱼,也可以明天白菜,甚至“饿死”——这绝对是一条脆弱的生命之线。



今年5月,几番挣扎,几次妥协后,还是有16家俱乐部退出,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原因多数是“欠薪”,也就是,玩不下去了,或者,没必要玩下去了。事实上,如果不是一些球员隐忍,足协也不想深究,恐怕退出的俱乐部数,会更多。甚至有人士预测,2021年,可能还会有一批俱乐部退出。

当时,有人说,这是职业足球的“寒冬”,但如何度过,答案不明。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的做法是,推出“进一步压缩投资”方案,简单来说,就是继续“降薪减投”,在他看来,联赛要想健康有序,必须财务健康。事实上,这也是他上任后一直强调和力主的。

陈戌源的做法,只是节流,如何开源,得俱乐部自己想办法——想不出来,人和的今天,也许就是你们的明天。

延伸阅读请点  阅读原文 
 全文共2702字 
 点击小程序,进入足球+ 




编辑 | 把球给我我要回家图片 | 东方IC


    关注 足球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