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我的童年,都有这本书…… 睡前聊一会儿

 

老课本,新教材,新老更迭与时进。x0a教知识,育品德,教育求索在纸外。...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李雷和韩梅梅的友谊,“回”字的四种写法,“一价氢氯钾钠银”的口诀,朱元璋的“鞋拔子脸”……说起教科书,一千个学生有一千个不尽相同的回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对于初谙世事的孩子而言,教科书不仅“安利”了很多知识,也打开了向往世界的好奇心,更提供了价值观念的重要引导。孩子们好奇于浩瀚宇宙和数理世界的奥秘,也在“万里路”的践履中体悟“万卷书”里的道理。上学的时候,或许没人会想到,“我买几个橘子去”能成为全网刷屏的段子,生物书上的科学家列文虎克会用来形容善于发现细节的追剧人……但这些旧文新解后的会心一笑,又何尝不是教科书留下的深刻烙印呢?教科书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就像《社戏》里令人回味的好豆和好戏,那些年的教科书,承载着青春时代的懵懂和单纯,成为超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沉淀,一直留存在我们心底。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中小学教科书变迁的历史,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从1951年秋全国中小学生开始使用第一套人教版统编教科书,到我国最大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在70年间出版了11套教材;从各学科基本只有一本大纲、一套教材,到上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开始进入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等多版并存的“一纲多本”时代,再到2017年9月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初中生开始使用部编版教科书,突出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教科书的内容不断深化拓展,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流程制度也日益完善,逐渐完成向“素养本位”的方向转变。

教科书的内容不仅留住了经典的身影,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编排和引导,让过去的内容重新焕发新的生机。比如在语文、历史等人文科目的教材中观照科学精神与求索品质,在物理、化学等课本中不忘人文关怀,从而实现学科之间的融通互动。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本身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与时俱进,既可以回应社会关切,批判地向晚清民国“老课本”学习借鉴,也能不断提升开度,吸纳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此前,聚焦“媒介素养”的人民日报评论与传媒学者阐释“网络语言”的论文进入教科书,必将在新媒体时代给学生带来更多启发。
(图源网络)

同样地,教科书形式的变迁,也体现着数字经济的蓬勃活力。2003年非典期间,为减轻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音像教材和空中课堂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推行“停课不停学”,把教科书和教学搬上云端。仅今年2月到5月,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覆盖各个省份,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为继续探索教材数字化建设踏出坚实一步。“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材,或许已不再遥远。

教科书是“小书”,更是“大书”。严复曾说,“最浅之教科书,必得最深其学者为之。”教科书里不仅要有丰富均衡的知识点,更不能少了立德树人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教科书,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教科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也是为什么每一次中小学教材的改动和变化,都会引来社会各界密切关注。但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教科书毕竟只是教育的起点,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能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课本的方寸之间,而是需要终身践行的功课。

这正是:

老课本,新教材,新老更迭与时进。

教知识,育品德,教育求索在纸外。

(文 | 周珊珊)
| 荐书 |
★ ☆ ★
《与世界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世界谈谈心》。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都市、生活、艺文、校园、新知、科技、心理、食饮、光影、风尚10个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本书所收录的,也只是我们这个宏大时代的吉光片羽。但这些文化现象、社会风尚、思想观念,就像风与水之于大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刻画着我们的时代。我们尝试从中看到水的走向、听到风的声音,去发现、接受和推动改变。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我们希望,能与读者一道观察、思考,发现更广阔的时代,与社会一起向阳生长。
— 京东已售,扫码即购 
— “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套装  —


    关注 人民日报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