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对我们这一批老男人意味着什么?

 

​他明着告诉你,我是个混蛋。但球踢得好啊。​...

1

看世界杯时,我一直是阿根廷的球迷。准确地说,是老阿根廷的球迷。

蓝白条真好看啊,这个国家的球员也很有意思。

和大多数国家的身材标致、战术严谨不同,阿根廷的球员总是高矮胖瘦,不一而足,球员特征鲜明,甚至有点千奇百怪:

看上去根本不会过人,但碰到球就是一脚进球的巴蒂斯图塔;一场比赛能踢丢三个点球还自信满满的帕勒莫;全场跑动似乎没有超过一百米,但球就是会找到他的里克尔梅;把贝克汉姆偷偷搞下场的西蒙尼;跑得飞快并且感觉用了洗发水的卡尼吉亚;一到点球决胜就让全队庆祝的戈耶切亚;年少便秃头的坎比亚索……

以及,永远不可或缺的“一米七以下”——奥特加、萨维奥拉……

还有它的起点:

迭戈·马拉多纳。

2

我们这一代人接触世界杯,要么1986,要么1990。

当时有电视的家庭是全村的骄傲,当接收信号的天线在院子里架起来时,电视机前的板凳已经歪歪扭扭地摆了好几排。

阿根廷捧起了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也让马拉多纳成为了很多中国球迷的偶像。

这很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遇到的第一个“非典型偶像”——我们之前被灌输的体育偶像,必须是完美的,高大全的,没有任何缺点和瑕疵的,赛场上威风八面,赛场下五讲四美三热爱……

但马拉多纳不是这样。

四分之一决赛里,阿根廷和英格兰陷入僵持,双方久久无法打开局面,连阿根廷都开始打起了长传——

一脚长传。一米六五马拉多纳“貌似”头球一顶。得分。裁判判罚有效。英格兰门将气急败坏。

那时没有VAR。这个冒着红牌风险的“赖皮”行为意外得逞。马拉多纳没有任何犹豫,兴高采烈地庆祝欢呼,显然早有预谋。

后来人们把它叫做“上帝之手”。

按理说,这事儿足够被口诛笔伐。如果中超赛场上有这么一个进球,不仅是马宁会被骂到怀疑人生,进球的球员估计也得因违反道德被三停。

但马拉多纳没有这样的遭遇。因为在这场比赛中,他还贡献了这样一个进球:



除了英格兰球迷,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球王”离场。这种明显超过周围一大截的球技,就是我们盯着电视的动力。

什么五讲四美三热爱,我们看的是足球,那我们喜欢的,就是那个看上去最厉害的人——我们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偶像观:

我们未必要仰慕一切,也可以只仰慕“本事”。

1990年的意大利,其他参赛球队对阿根廷实施了“破坏式围剿”,在揭幕战上,喀麦隆以“红牌吃足也要搞废马拉多纳”之势,1:0挑落卫冕冠军,爆出大冷门。

那一年的阿根廷非常不顺,幸亏当时只有24支球队,阿根廷以成绩较好的小组第三摇摇晃晃勉强出线,迎面就遇上另一组的第一巴西。

后来……

阿根廷使用了“耍赖式踢法”。马拉多纳控球,看看能不能“偷鸡”,偷不着就精心准备点球大战……以令人惊叹的实用主义闯进了决赛。如果没有作风严谨的西德队在最后时刻拦上一下,阿根廷怕是要创造世界杯历史上低开高走的典范。

之后的四年,马拉多纳始终麻烦不断:口无遮拦、生活放纵、状态下滑、伤病缠身……

当马拉多纳再次踏上世界杯赛场,许多人担心他的绝唱不够体面。

这个男人的选择很有意思。先是一通技惊四座,告诉大家什么是体面:



然后没通过药检。告诉大家什么叫“不体面”。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球王生活自律,五讲四美三热爱,他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但我也会想,如果球王真的如此“优质”,那些该死的魅力也许就荡然无存,我们也不会意识到:这,就是天才。

3

在那个年代,我们不太有机会去喜欢一个“充满瑕疵的坏家伙”。

如果一个人有手艺,例如木匠活儿特别好,但倘若他打过架、脚踏过两条船、或者曾对某个领导表达过不敬,我们就不敢对他的木工作品表达仰慕。

哪怕心生崇拜,我们也要在嘴里表达嫌弃。

即便到现在,我们依然不敢大声表达。就像很多单位的用人标准,不要谈什么不拘一格,如果要当标杆,就要填满所有优良品质的格。

特别完美、特别正确的优质偶像背后,总有一种疏离感。但马拉多纳不是这样

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伟大的人。让自己最闪光的地方亮瞎全世界就好了。

他明着告诉你,我是个混蛋。

但球踢得好啊。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哦


    关注 灰鸽叔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