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也解答不了知乎的问题

 

知乎十年,没有答案...



作者|李楠

编辑|李曙光

办一场晚会,正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时尚之举。

从天猫到京东,从抖音到B站。不办晚会的平台似乎已经落伍,但以分享知识为起源的知乎也办起晚会,还是让人意外。

1月29日,知乎举办了名为“知乎答案奇遇夜”的情景式剧场晚会。马东和欧阳娜娜主持,从李雪琴到五条人,从郑云龙到王源,一众红人、明星相继登场。
李雪琴参加“知乎奇遇夜”视频截图


办晚会的好处显而易见。吸引关注、带来流量,最好能够破圈,大大提升平台的商业价值。哔哩哔哩是最好的例子,一次跨年晚会,直接带动股价大涨。

但对知乎而言,这场晚会的价值存疑。与娱乐明星走得越近,与早先定位就愈加偏离。而且,知乎答案奇遇夜的关注度并不高。有了具备流量的表演嘉宾,但没有出现能掀起浪花的节目。

眼下,正是知乎走过十周年的关口。这一平台累计了超过4400万个问题,超过2.4亿条回答,曾吸引马化腾、雷军、李开复等商业和投资界大佬关注,也曾改变诸多普通人的命运。

然而,随着平台的扩张,外界对知乎的感知变得模糊。

刷知乎,还能带来多少帮助?

知乎变形

知乎请了大流量的明星,却办了一场“静悄悄”的晚会。

晚会时长196分钟,明星艺人和知乎答主轮番上阵,李雪琴表演了脱口秀,五条人演唱了专门改过歌词的《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知乎答主们表演了大肠杆菌、星云等的科普。

知乎晚会与B站类似,结合了平台文化,输出了特色节目。不过,知乎晚会的热度远不及B站。

知乎似乎没有找准节目的定位。使用知乎六七年的小鱼表示,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知乎看到王源这样的明星来表演节目。在他感知中,这个知识社区对娱乐明星们一向“不感冒”。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流量明星?”最高赞的答案是:“我们是韭菜,明星是大号韭菜”。

知乎晚会直播截图
答主进一步表示,不理性的热爱,早晚会变成黑历史,“正如我们现在看自己在空间、微博、人人网上曾经写过的东西会产生羞耻感,想要删除掉与过去的行为割裂”。

知乎不是个追星的地方。即便是老用户,可能也未必知道,这里至少已经有上百位的文娱明星入驻。歌手如胡彦斌、梁静茹、谭维维,演员如徐峥、徐静蕾、韩雪、周冬雨,导演如贾樟柯、大鹏、郭帆等,都在知乎开设了账号。



但绝大部分明星动态寥寥,更新回答极少。

原因不难猜想。一方面,知乎对这些用户的宣传价值有限。另一方面,知乎并不是个随便分享一点内容,就能得到点赞和关注的地方。它的调性,仍要求答案有用和专业。

对有流量而缺乏实力的明星,知乎用户们尤其抵触。在这次晚会上出现的部分明星,去知乎搜索相关话题下的精华回答,可能会发现大量负面评价。

但从平台方的运作来看,知乎与娱乐圈的联系正变得紧密。

知乎圈子官微截图
2017年,大批娱乐明星纷纷入驻知乎。2019年底,知乎圈子上线,成为追星族的一个新阵地。

“知乎圈子官方”微博日常会推送明星人物,从粉丝会进行引流,并通过参与话题的方式,鼓励粉丝到明星圈子进行发言。

从知乎日常热榜热搜的表现看,平台上的娱乐圈内容也在明显增多。

1月29日知乎热榜截图
这引来不少老用户的吐槽。

一位标注“历史”标签的知乎用户表示,曾在微博推送随手点开某位明星大粉发的配图,手把手教学 ,让粉丝们注册知乎,伪装路人控评。



也有用户感慨,知乎成了“娱乐圈八卦问答版”,“在拥抱流量的同时,逐渐丢失自己的风格和价值。”

知乎越来越像微博?



十年树木。对一个新生事物来说,十年是值得总结的里程碑时刻。1月26日,知乎迎来了十周岁生日。

在此之前,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4400万条,总回答数超过了2.4亿条。它的创始人周源表示,这说明“过日子办法总比问题多”。

知乎确实给了很多人办法。通过这个平台,很多人得到知识、经验、思想上的给养。

知乎十年新知答主“肥肥猫”曾提出,知乎最大的价值,一是聚集起生产优质内容的用户,二是为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提供平台。

一位自称是技校生的匿名用户表示,在偶然打开知乎后,发现“世界真奇妙,为什么我却如此单调”。之后从技校退学,到一家编程机构学习。

有更多的人,在知乎了解到职场经验、购物技巧、旅行攻略……如知乎最早的Slogan一样,他们借助知乎“开始发现更大的世界”,进而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变化。

但是,知乎本身也在发生变化。那个曾让用户说出“有理想的年轻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合群,直到他来到了知乎”的平台,已经不复存在了。

从一些产品功能的设置来看,知乎似乎正在“微博化”。

2017年8月,知乎推出了全新的知识分享场景“想法”,在产品形态上与微博和朋友圈的信息流类似。2019年年底,知乎正式推出“圈子”,把有相同兴趣、特征的人群聚合到一起,像是微博的超话。

知乎的热搜和热榜,同样让人联想到微博。

知乎想法和圈子功能截图


从内容生态上看,娱乐、社会、时政等内容的增加,实际也让知乎演化为一个综合的内容生态体。

一位答主在2019年便指出,以前微博上的热门事件,知乎基本都会晚一步出问题以及高赞回答。现在,知乎和微博的热搜榜基本在重大事件做到了同步,“而且高赞答案不是抖机灵,就是原文新闻报道的复读机”。

放下小众精英的形象,向微博靠拢。这种趋势,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向市界分析,C端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到了瓶颈期,对社区平台来说,需要有更具影响力的大V来拉拢更多的受众,以维系平台用户的活跃度。

以问题为核心的知乎,很多时候是因为某个小V让一个话题忽然变火。但小V很难像大V一样,起到拉拢普通用户的角色。

由此回看热搜、热榜、想法等的设置,可以发现,通过这些类似微博的功能,知乎进一步刺激了用户表达欲望,促进了信息流动,从而助推了更多且更具影响力的大V用户诞生。

一定程度上,知乎的转变对应了周源最初对这款产品的设计。
知乎创始人、CEO周源


根据他的设想,知乎最重要的是解决一种随处可见的需求,就是把一个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连接给另一群渴望了解它的人们。

知乎确实挖掘出了潜藏在人们大脑中的宝藏,不过,用老用户雨轩向市界提到的话总结:优质内容总量在事实上更多了,但问题是,“稀释”的感觉冒出来了。

简而言之就是:知乎的信息筛选效率,比以前降低了。

内容的泛化引起了部分老用户的不满。粉丝过十万的禾枫,发现知乎热榜经常会有谈论男女关系的话题,不理解知乎为什么要炒这类内容,他向市界吐槽,“这又赚不到钱”。

知乎的商业化问题也常被外界提起。在禾枫看来,知乎本可以有很多办法来解决。比如,知乎并不缺好内容,其中商业类、汽车类的内容,都是用户喜欢且容易变现的。他认为,知乎可以强化这方面的运作,而不是去关注那些不能给平台进一步带来价值的人。

对于知乎邀请明星的举措,禾枫也表示费解,“不管你如何献殷勤,他们也是不会放弃微博的”。

虽然明星自带流量,但如果一位明星到了知乎仅仅是答一次题,露一次面,对平台的意义恐怕并不大。

此外,如同微博广告太多引起用户反感,随着知乎体量大增,营销内容也在增多。软文渗透在答案中,让原本寻求知识与经验的用户,不得不防。

为什么知乎难赚钱?

从某种角度看,知乎其实是非常成功的产品。比如在知识问答社区领域,它没有敌手。

1月13日,知乎举办了2021新知青年大会,提出新一轮利好创作者的措施,表示要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

第二天,知乎最直接的对手“悟空问答”宣布App下线。

要知道,悟空问答出自字条跳动这家“App工场”,而字节是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巨头眼皮下,硬生生拓开一片天地的最生猛后起之秀。知乎对悟空问答的胜利,颇为难得。

知乎为什么能够赢过悟空问答?

曾被悟空问答挖走的“知乎300大V”之一的王瑞恩指出,社区的形成具有偶然性,对的人,对的时间,合适的内容载体缺一不可。
知乎网络社交问答社区业务宣传墙


另外更核心的一点是,知乎的调性无可替代。

成为知乎2020新知答主的王家CFA认为,知乎的核心价值是,知乎十年以前对内容、对专业、对解答问题的坚持,而形成的社区调性。

只要知乎的文化内核没有变化 ,形式上的变化,只能是更好地来满足知识传播与问答的需求。

比较而言,悟空问答的调性与内核是什么,无人知晓,无人在意。

在问答社区的竞争上,知乎的胜出不让人意外。

但从更广阔视角来看,知乎的对手在增加。

威胁不是早就存在的百度知道,不是同样做知识付费、售卖课程并已经进入上市流程的得到,而是在短视频和直播时代里,更强大的后浪们:抖音,快手,B站,乃至小红书。

张毅指出,知乎过去最成功的一个地方,是把从大学到进入职场五年左右的年轻群体吸引住,但是现在,还要防止来自其他新业态产品的分流。

来源:QuestMobileb报告
QuestMoible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报告显示,2020年互联网广告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链接交易或具备社交属性的电商短视频及社交广告增长幅度明显,抢夺了其他媒介的市场份额。

此消彼长,知乎商业化面临的挑战随之增加。

知乎也做出了转变。2020年10月12日,知乎推出了包括五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扶持、视频工具、签约机会和创作者学院等在内的一揽子计划,帮助视频创作者成长。

知乎创始人周源最近的演讲则指出,在过去一年里,知乎社区里增长最快的就是视频,涌现出一批图文+视频的新一代创作者。

不过目前看,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在1月13日的新知大会上,知乎的一组数据招来吐槽。知乎已经有100 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 10万,有1000位头部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乍看起来虽然不错,但相比抖音网红、B站UP主、微信公众号大V,这种整体收入可以说拿不出手。

做好视频化,已然成为知乎未来行稳致远的关键。

单靠流量与现金扶持是不够的。禾枫吐槽了知乎的视频工具,这种工具可通过用户提供的文字材料,自动匹配与内容对应的图片和动图,形成视频,并且一键配音,但成品像是没有感情的AI,让人感觉奇怪。

雨轩则指出了另外一种问题,就是知乎没能兼顾好新老用户的平衡。“比起娱乐明星,大家更火大的是,知乎总捧其他平台长出来的优质用户”。

她提到了一个例子。两个月前,知乎举办了一次“2020人气答主评选”活动,“提名里一堆外站过来的用户”。

当时活动页面的截图,显示排名非最终结果
活动页面中用来做示例的罗翔和毕导,都是B站起家的红人。一位消费电子答主当时吐槽,不明白为什么知乎要提名外站的视频创作者。“不是说不行,但是很多创作者主要精力都不在知乎上,你评选出来有什么意义?”

至于老生常谈的商业化问题,有其深层原因。

早些年就有人讨论过知乎的困境,如果有太多软文和广告,用户就会反感,如果没有广告,知乎就难赚钱。这是所有免费内容平台诞生以来一直就存在的问题。

张毅指出,大家聚集在知乎,更多是在一些话题中寻找共鸣,但话题的共鸣往往有某种敏感性。如果放大话题,会有流量,也会有负面影响。举例而言,无论讨论一家公司还是一种现象,形成争执都可以带来流量,但对商业植入来说,这种争执就不是好事。

知乎讲究摆事实,讲道理,要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而理性,压根便是消费和广告的大敌。

知乎“不知道诊所”亮相天津



作为知乎的创始人,周源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反省,也乐于折腾的人。他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计算机系,毕业后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在报刊亭翻阅一本《IT 经理世界》杂志,被封面报道预言的商业变革吸引,后来成了一名记者。

那还是传统媒体相对发达的时代,周源的工作不错。但在做了两年记者后,他又决定离开媒体去创业。

一个重要原因是,周源对商业有观察、思考和想法,但自己可以采访、写作、发表,却无法去验证。而他想成为“那个让事情发生的人”,于是才有了知乎的诞生。

知乎的起源,是理想化的。在它正式诞生的一年多前,微型博客时代来临,中文互联网社区的娱乐化、灌水化浪潮几乎不可违逆。知乎强调认真、专业,显得极为另类。

因此,知乎早先便活得艰难。用周源自己的话来说,是“如履薄冰,夹缝中求生存”。不过也是同样原因,知乎才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知识社区。早先未开放注册的时候,一个知乎邀请码可以在淘宝上卖到120元。

遗憾的是,形势比人强。知乎无法保持自身调性完全不变。

知乎十年,历经数次大V出走风波,持续的商业化探索仍等待进一步优化。在新知青年大会上,知乎宣布品牌Slogan升级,由 “有问题,上知乎”,变更为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它解答了很多人的困惑,但是,还要寻求自身发展之路的答案。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禾枫、雨轩为化名)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喜欢的话就【关注】我们吧~







⬇️  阅读原文  ,极速开户


    关注 博客天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