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画图成“画饼”,学习路径图开发的六个陷阱

 

想培养一个人,就让他开发学习路径图吧;想折磨一个人,就让他开发学习路径图吧。...





现在市面上的学习技术越来越多,复盘,萃取,行动学习,教练技术,学习路径图……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技术乃至新概念出现,让我们这群培训人眼花缭乱,网红技术热度还没冷却,新技术看起来更吸睛,买书的节奏都跟不上出书的步伐。

这其中当然不乏有市场炒作需求,迎合企业的焦虑心态,却也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升级,从优质产品(好的培训资源,如课程)到配套的解决方案,单一的授课已经不能解决业务问题。

今天,《培训》杂志微信公众号特约作者徐一建就以流行的“学习路径图”为例,管中窥豹,来剖析如何让学习技术的应用更加理性。

学习路径图以加速职业技能成长为目标而设计的综合学习方案,是对员工在组织内学习成长过程的科学规划。

简单来说,员工来到企业,给他一张学习路径图看,就知道自己在这家企业的成长之路,比如岗位定位是什么,学习要求是什么,学习资源有哪些,学习频率及验收方式,为你的成长之路保驾护航。

总结起来,学习路径图的优点有以下5点:

  • 缩短新员工的胜任周期,比起无人问津的野蛮式成长,少走弯路,学习目标更加聚焦;
  • 标准化,不同部门的相同岗位,接收到的是同样的标准、资源,也容易形成共同业务语言;
  • 学习路径图的开发过程,也是各部门资源拉通,加强相互了解的契机;
  • 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制定更加合理,对于选用育留都能形成输入;
  • 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石。
看到这些好处,您是否也心动了呢?先不要急,如果只看到学习路径图的好处,却不能规避学习路径图开发的重重误区,也可能会让好事变坏事,画图成“画饼”,这就叫“未知其弊者,亦未能尽其利也”。

接下来,我就用自己的观察与经验,和您分享学习路径图开发的六个陷阱,希望可以给您以启发。
陷阱一:边界不清,目的不明


要做一件事,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件事的目的与价值,然后判断这么做是不是最佳策略。

以下三种情况,不适合做学习路径图开发:想直接解决业务问题、未来岗位变化巨大、组织分工与流程不清、岗位可复制性较低。


  • 情况一:想直接解决业务问题
学习路径图的开发,其意义在于标准化与优秀经验的固化,具体作用到的是岗位个体的能力提升。所以如果指望学习路径图的开发去直接解决业务问题,这是不现实的,或者说解决问题的路径会很长,也不可控,可以尝试使用行动学习、工作坊等形式。

  • 情况二:未来岗位变化巨大
如果在可预见的未来,岗位会发生剧烈变化,尤其是功能削减甚至取消,那也是不适合开发路径图的。因为有可能还未开发出来,就已经落后了,并且开发的周期往往较长,所以这种对于时间有特殊要求的岗位最好不要开发。

笔者在去做学习路径图开发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一些组织职责划分,流程不明的部分,往往是没法在学习路径图中体现的,这件事是哪个部门主责,这个岗位发挥的是什么作用,都能争论半天,所以有争议的这些岗位,最好先做的是流程与组织方面的调整、讨论,再去做学习路径图。

  • 情况三:岗位可复制性较低
当岗位技能可复制性低,甚至属于专家所独有的特质、技能时,往往也不太容易进行开发,不如把专家的可以迁移的技巧做一下经验萃取。
此外,想开发学习路径图,还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估,那就是价值性、复杂性、岗位数量,对于重要关键岗位(高价值、高收益)、容易操作(流程相对简单、有相关经验沉淀)、人员数量较多的岗位,可以优先考虑开发。
陷阱二:尽善尽美,贪多求全
开发学习路径图,不是编写九阴真经,过程中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是要寄希望于开发出完美的版本,流传后世,那就不现实了。

其实并不存在完美的学习路径图,原因有二——

  • 业务环境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对学习的需求也随之改变,比如有新客户、新市场出现,那么组织能力就可能会有新要求;
  • 完美的学习路径图往往代表着投入的成本较高,且不利于后续的迭代。
在我看来,与其打造一款最优品,不如先打造一款MVP(最小可行化产品),然后快速迭代。

开发学习路径图,除了不要尽善尽美,也要力戒贪多求全,一定程度上的规模开发是有利于减少成本,形成规模效应的,比如在开发过程中,通用型的课程资源,可能在多张图中都是适用的,但如果陷入贪多求全,就容易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甚至为了完成交付,开发出一大批粗制滥造。

每一张图的开发,其实都是团队智慧的成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对于这个岗位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进行一次次的研讨、校准,当我们追求数量,忽略了开发的流程与细节时,输出质量可想而知。
陷阱三:自嗨自乐,缺乏共识


开发学习路径图是一项团队工作,而不是一两个人的智慧成果。任何项目,如果在开始前,干系人没有达成共识,取得Sponer的支持,那么到最后就变成了自嗨自乐。

  • 支持者1:高层领导者
要争取的第一个支持者,就是高层,高层代表着资源支持,经过他们的宣传倡导,这件工作就变成了政策风向,在开展这项工作时,组织者就有了“大势”。而要让高层支持,要让他看到愿景和收益,就是通过开展学习路径图工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可以看见的收益,以及更加美好的未来。

  • 支持者2:业务部门
要争取的第二个支持者,来自业务部门,其实开发学习路径图看起来只是一张图,但背后其实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要进行工作任务的校准,不同部门之间的拉通协商,学习任务的确认,然后课程的开发,最后运营迭代,都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力物力。

如果在一开始没有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那么这项工作就成了劳民伤财的工作,哪怕一开始因为高层支持而不得不配合,也会在过程中拖延、敷衍,组织部门独木难支。

对于业务部门的争取,需要你足够了解业务,才能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抓住痛点,否则哪怕业务部门配合你,你却拉不起节奏来,那也会引发业务部门的失望。

  • 支持者3:该领域的专家
要争取的第三个支持者,那就是领域专家,这是一个群体,专家对于这个岗位无疑是最熟悉的,思考最多,也是资源最多的,同时也是我们在开发学习路径图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对于他们的争取,切忌要摆正位置,体现尊重。


  • 专家往往代表着权威,在这个领域有着较深的研究,我们在学习路径图开发时,虚心请教;
  • 不可妄自菲薄,虽然我们对于具体岗位可能没法做到非常熟悉,但是我们对于学习路径图本身的了解以及项目推进是相对专业的,可以在研讨、校准、拉通、进度控制、推进等方面发挥作用;
  • 尽可能减少对专家时间的占用,不要做重复开发,对于一些资料整理、课件优化的简单工作,就尽量不要麻烦专家;
  • 该有的激励不能少,专家可能对于物质的激励需求上比较弱,这样可以给与荣誉上的认可,比如颁发证书,内部表彰宣传,署名权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我们项目的干系人们都能够给我们倾力相助时,那工作就非常好开展了,并且当上下同欲的时候,也是效率最高,分歧最少的时候。
第四陷阱:粗放管理,不成体系


管理学上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做重复造轮子的工作。就是说对于一项工作,要评估他的性质,是属于创新,还是突破,还是传承优化,很多时候,企业的知识管理并不是没有基础,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宝贵的经验没有成体系的继承。

当我们开发一个岗位的学习路径图时,可以先看看我们有什么,这些资源都在哪里?如果可以提前把已经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极大的减少重新开发的时间与精力。比如说,项目的复盘资料,讲师与课程资源,前期已经做过的人才培养项目。

同时,对于学习路径图的开发环节管理可以比较粗放,重结果不重过程,重输出不重输入,重要求不重激励,重推进不重方法。

  • 重结果不重过程
这是因为开发过程也是业务间形成共识,增强了解的重要纽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审视业务的运行,可能很多流程性的问题,在开发过程中暴露出来,对于我们的流程优化形成重要的依据。

我一直提倡,往往做事最能见人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合作,其实也会获得什么样的反馈,这可是个了解业务,刷印象分的绝佳机会。

  • 重输出不重输入
这指的是匆匆上马,却忽视了对前端的分析,并且当我们分析不足,只为了完成任务时,输出的质量也不会太高,甚至南辕北辙。

  • 重要求不重激励
这是强调过程中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却忽视了配套的激励措施。当做一件事的机会成本足够大时,再做这件事就缺乏动力了。激励并不是单纯的指金钱、物品,那些属于外在动机,最好的激励策略是内在动机激励为主,外在动机激励为辅;

  • 重推进不重方法
比如存在重复开发,成员间缺乏沟通以及资源共享等情况发生。
第五陷阱:不重运营,缺少支撑


学习路径图的开发,前端的规划设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配套的运营策略,那么这张图就成了死图。

按照推进计划,只要愿意投入,我们终归能开发出学习路径图以及相关的资源来的,困难在于,如何去应用这张图,如果开发出来之后束之高阁,弃之不用,就变成了“库存”,而知识的库存比起产品的库存还要麻烦——让我们沉浸在已经完成的幻想中。

如何用,是在前端就要规划清楚的,即在开发过程中就要达成共识,有哪些可以应用的场景。比如新员工加入、调岗员工融入、在职员工能力提升,场景越清晰,用途越明确;或者说,以什么形式促进学习路径图的落地,开展集训还是组织宣贯,哪一些人需要参与,这些都是需要根据人员现状去考虑的。

谁来运营,即谁来负责这项工作的后续跟进;在哪运营,即学习路径图的内容在哪里集成,是企业网盘,还是线上学习平台,如何确保大家能找到,并且还不违反保密需求,权限如何管理。

如上就是我们的运营策略,包含了应用场景、落地验收方式、责任人、平台支持等要素。

另外就是在运营过程中缺乏资源的支撑,比如持续的课程开发、迭代,如何去进行讲师的激励,对于学习路径图的宣传费用等。
第六陷阱:形式单一,孤军作战


我们都知道,人才的成长有一个规律,那就是721法则,即人的成长,有10%来自于课堂的培训,20%来源于相互的经验分享与智慧碰撞,70%来源于在岗的实践。

如果把学习路径图的开发,当成课程的开发的话,那么对于在岗员工的培养,作用也不过是10%,我们要切实的分析岗位成长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素养,而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可以怎么获得,比如项目经理,除了要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还要有项目的参与实践,完成的参与项目全流程。

另外一种形式单一,指的是只有学习路径设计,却缺乏岗位成长设计,学习一定是跟成长搭配的,甚至学习路径是员工成长路径的重要补充,只有清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员工才有动力围绕发展进行学习。

第三种形式单一,就是哪怕是开发出内容,也只停留在课程上。实际上,对于知识的加工是完全可行的,员工也不具备在各个场景都进行培训上课的条件,开发出的学习内容,可以开发知识手册,可以制作微课,可以做成视频,可以做成案例等等,这样比单纯的学习课程有用的多。

此外,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有逻辑主线的,各个模块(暂且从六大模块角度)之间并不分离,比如在招聘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学习路径图去查看候选人知识水平,从而判断对于现岗位的胜任能力,在绩效改进的时候,对于改进提升的方向更加清晰明确等。

以上,就是学习路径图开发的六个陷阱,希望各位对这项技术感兴趣的同仁,能够保持新技术应用的热情,也能规避一个个应用不当的大坑。

本质上来说,开发学习路径图,对于人的锻炼是巨大的,如果开发方式不当,也会打击人的积极性,影响品牌与口碑。

所以说,想培养一个人,就让他开发学习路径图吧;想折磨一个人,就让他开发学习路径图吧。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微信公众号(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没有“两脚沾泥”的狼狈,何以谈管理者的胸怀?

2021告别瞎忙,最实用的培训人成长指南请查收→

你不屑一顾的积分制,怎么成为激活内训师的关键?

在华为找男朋友,先查你的绩效分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