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背后的传奇男人,没有他,就没有巴菲特

 


来源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美]珍妮特·洛尔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三版

文 | [美]珍妮特·洛尔

编辑 | 米粟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图/视觉中国

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初次相遇的时候,两个人都很年轻。芒格35岁左右,巴菲特则30岁不到。巴菲特有时候称芒格“世道好的时候是初级合伙人,世道不好的时候就变成了资深合伙人”,而芒格回忆说,“在蓝筹印花的收购案中,我们毫无疑问是合伙人。”

两人的首次碰撞就来自这次蓝筹印花的收购案,而这次的收购也为伯克希尔的真正诞生,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巴芒首次合作的蓝筹印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零售业流行印花消费。消费者在店内每消费1美元就会得到相应数量的印花,集齐相应的印花后可以兑换奖品,比如玩具、烤面包机、手表等物品。零售商为刺激销售、增加利润,会在印花公司存入资金换取印花,而印花公司同时会将这笔资金用于购买人们集齐印花后来兑换的商品。

然而,顾客通常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够集齐足够数量的印花来换取商品,而有些人并不在意印花的存在,随手丢在抽屉里将其遗忘,从来不去兑换,于是蓝筹印花公司就会产生大量的浮存金。20世纪70年代初,蓝筹印花每年的销售额约为1.2亿美元(折算到今天大约是4亿美元)。而在当时,蓝筹印花公司的浮存金大约就有1亿美元。

S&H绿色印花是第一家印花公司,不过根据公司的规定,在同一地区的每个行业中,例如杂货店、加油站抑或是药房仅有一家可以提供S&H印花。1956年,包括CHEVRON加油站、Thrifty药房等9家公司都希望获得同样的竞争优势,于是他们共同成立了蓝筹印花公司。

公司由这9家发起的零售商控制,其他参与的商店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印花来吸引客流,但它们无权过问蓝筹印花公司业务的运作,也无法分享公司的利润。蓝筹印花成了当时加州最大的印花公司,而恰恰是因为公司的巨大成功,招致了一场诉讼。小零售商们认为创始人没有给予他们公平的待遇,他们声称创始公司违背了反垄断法,因为小商家不能得到股东应有的权利。

1963年12月,司法部向蓝筹印花及其9名创始股东提出反垄断措施。4年后的1967年6月在法庭上,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公司将全面改制,创始人们将不再对公司实行全面控制。

根据法庭判决,蓝筹印花要向那些原本不是股东的小商家提供约62.16万股普通股。股份的数量将和一段指定时期内非股东商家派出的印花数量成正比,每付出101美元现金,就会得到3股普通股和100美元的公司债券。62.16万股中没有被非股东类用户认购的部分将会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这部分新股票数量相当于整个公司普通股中的55%。为保证新老股东间交割顺畅,新的股份由买卖双方直接交易。

数以千计的小零售商最终得到了这些股票,但他们并不真的想持有,于是纷纷抛出,导致股价下行。而此时,“我们认为这些股票非常便宜。”巴菲特回忆说。他和芒格,以及合伙人古瑞恩三人开始分头购入股份,“我一开始买了8万美元,”古瑞恩说,“那是一个起点。”

“在蓝筹印花,我们最终取得了公司的控股权。那次接管进行得相当友好而缓慢,不过最终还是接了过来。”芒格说。

20世纪70年代早期,巴菲特名下的几家公司成了蓝筹印花的最大股东,芒格排名第二,古瑞恩则紧随其后。他们三人积累了足够的股份,由此成为蓝筹印花的董事会主席。

但很快,他们在蓝筹印花中的持股结构就变得非常混乱。

1971年,巴菲特夫妇个人名下拥有13%的股份;巴菲特持股36%的伯克希尔公司则持有蓝筹印花17%的股份,巴菲特持股42%的多元零售公司也持有蓝筹印花16%的股份。此外,多元零售也拥有伯克希尔的股份。芒格的公司则持有多元零售10%的股份以及蓝筹印花8%的股份。古瑞恩的公司也拥有蓝筹印花5%的股份。

最终,在增持了蓝筹印花的股份一段时间后,惠勒和芒格证券公司清算了资产,多元零售则并入伯克希尔,伯克希尔的总持股数达到了60%。伯克希尔、巴菲特和芒格加在一起拥有蓝筹印花已发行股票中的75%。

有很多年,买卖印花仍是蓝筹印花的主要业务。成为董事后,巴菲特和芒格也顺利得到了公司投资委员会的控制权。然而,不久后印花交易业务日益凋零,投资委员会就开始着手开发蓝筹印花的浮存金账户中的价值。

巴菲特和芒格通过蓝筹印花进行的收购投资中,最大的一单是收购陷入困境的资源资本,这是一家成立于1968年的封闭式基金公司,由声名狼藉的“冲锋队式”基金经理弗雷德·卡尔管理。

卡尔一度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很快就因为20世纪70年代早期起伏不定的股市表现而毁了名声。卡尔退出资源资本的时候,它的资产净值是18美元一股,但交易价只有9美元。这种情况和存信基金很相似,只是卡尔离开后接手的基金经理相当有天分,投资思路与芒格和巴菲特很相似。

蓝筹印花买入了资源资本20%的股份,芒格成了董事,他和负责的基金经理相处得很好。资源资本仍然是一家独立的公司,至今仍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芒格和巴菲特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为资源资本介绍了很多高端客户。

当然,世间万事也不都是顺风顺水的,蓝筹印花对威斯科金融的收购引发了一场令人不愉快的事故,而证券交易所的反应让巴菲特和芒格重新评估了自己运作业务的方式。

伯克希尔的重生
故事始于1972年夏,有一位中间人向巴菲特和芒格出售一部分威斯科金融的资产,它是总部位于帕萨迪纳的互助储蓄借贷联盟的母公司。威斯科金融的股价不过10美元出头,还不到它的账面价值的一半。巴菲特和芒格都认为这是一桩有利可图的生意,于是通过蓝筹印花买入了8%的威斯科金融股份。即使在蓝筹印花公司历史的早期阶段,200万美元的投资也是相当小的一笔生意。

然而到1973年的1月,威斯科金融的管理层发表声明,计划和另一家借贷公司——圣巴巴拉财务集团合并。巴菲特和芒格认为威斯科金融此举无疑是将自己清仓大拍卖出去,这将有损威斯科金融股东们的利益。

巴菲特说:“我读了一遍条款,简直难以置信。芒格也不敢相信,但的确白纸黑字地在道琼斯的公告牌上写着。”

在芒格的建议下,蓝筹印花在6周内买下了他们能找到的每一股威斯科金融股票,总计占公司股权的17%。如果没有明文批准,他们不得持有超过20%的股份,而这类批文通常要很久才能拿到。

芒格去拜访了威斯科金融的总裁路易斯·文森特,没费什么口舌,文森特就同意蓝筹印花完全有权利投票反对合并,也可以去游说其他股东做同样的决定,但结果由股东们决定,而不是文森特自己。这是芒格喜欢的那种直截了当的谈话。他立即对文森特产生了好感,后来巴菲特也一样。

为了让股东们投票阻止合并,芒格和巴菲特还要说服伊丽莎白·彼得斯,彼得斯家族持有其很大一部分的股份。她希望通过和财务集团的合并来提振威斯科金融低迷的股价。蓝筹印花的总裁唐纳德·科普尔试图劝彼得斯改变主意,但他失败了,巴菲特决定亲自试一试。

巴菲特答应帮助提振彼得斯的家族公司S&L的市场表现,虽然彼得斯被他的自信所打动,但还是问了一个问题,同样的问题在伯克希尔后来的成长历史中也一再出现。

“巴菲特先生,如果我相信了你,你却在十字路口被卡车撞死了怎么办?那时谁来拯救威斯科金融呢?”巴菲特跟她保证:查理·芒格将随时待命。

巴菲特说服了彼得斯投票反对合并,最后的结果让彼得斯非常满意,财务集团因管理不善破产,而威斯科金融则由于巴菲特和芒格两位董事的加入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合并被阻止后,芒格和巴菲特在合法的情况下只能再买3%的威斯科金融剩余股份,并出价每股17美元买下股票。此后一段时间,他们拿到了批文,蓝筹印花又发起了几次股权收购,最终将自己在威斯科金融中的持股比例增加到了24.9%。1974年年中,蓝筹印花拥有了威斯科金融的大部分股权。芒格和巴菲特原本打算继续增持,但在80%的时候应彼得斯的要求停止了,彼得斯还是公司的一位单一大股东。

然而自始至终,证交所却一直在追踪巴菲特和芒格的行动,同时对威斯科金融的交易存在一些疑虑。“我一直怀疑某个希望与财务集团合并的家伙跑去证交所告了状。”芒格说。不过他也承认,蓝筹印花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的确看起来引人怀疑。

的确,巴菲特、芒格在一堆关系错综复杂的公司中都拥有股份,古瑞恩也多少沾点边。证交所关心的是蓝筹印花是否以某种方式违法操控了威斯科金融的股价。为此,证交所对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关于蓝筹印花、伯克希尔和巴菲特的调查》,编号:HQ-784。“蓝筹印花、伯克希尔、巴菲特,单独或与他人联合……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某些行动,制定诡计、阴谋、欺诈或在一份材料中提供一些并非事实的陈述或遗漏某些要点……”

此时巴菲特和芒格意识到他们的财务关系过于复杂,很难向证交所解释清楚,于是他们决定进行重组,把事情简化下来。芒格结束了惠勒和芒格证券公司,以5万美元的年薪在蓝筹印花担任主席。巴菲特则关掉了自己的合伙公司,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伯克希尔身上。

那是一段压力很大的日子,不过伯克希尔却由此成为了一家规模更大、结构更简单的公司。在此后的重组过程中,蓝筹印花卖出了它在资源资本中的股份,当时已经翻了一倍。威斯科金融由于持股比例已经达到80%,出于税收的考虑与蓝筹印花合并。多元零售和蓝筹印花都并入了伯克希尔,芒格得到了伯克希尔2%的股份,并担任副主席,薪水仍然是5万美元。罗伯特·德汉姆参与了这些法律事务中的一部分,他说:“在同一集团下设立公司的结构,消除了几乎任何表面上的利益冲突。在合并前蓝筹印花和伯克希尔的股东不同,一旦一项真正的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出现,很有可能巴菲特要以牺牲一方股东为代价让另一方股东获得收益,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

直到合并前,蓝筹印花的股东们都会收到他们自己的年报,附有一段芒格的话。当合并完成后,巴菲特和芒格一起写了一封致股东们的信:“管理合并后的企业对我们来说简单很多,成本也降低了。同时,简单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因此也有利于实现更佳的表现。”

伯克希尔和蓝筹印花合并的时候,伯克希尔持有蓝筹印花60%的股份。1983年7月28日,伯克希尔收购了其余的40%股份。每一股蓝筹印花都换得0.077股伯克希尔股份。合并后的公司总资产约16亿美元。股东们在奥马哈相聚,确定了新公司的结构。

多年后,芒格说合并是正确的选择。“现在的情况简单得多。从那以后我们有一个最简单的结构。在最高层只有一家大公司——伯克希尔。不过结构图的下面,还是有点复杂。有些公司是100%持股的,有些是80%,有些只是持有一大笔股票而已。”

1972年,蓝筹印花的资产负债表上的净值约为4600万美元;而到了1981年底,增长到了1.69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267%。股东在这10年间的年投资回报率是15%。

虽然深埋在伯克希尔的文件柜里,蓝筹印花仍然是一家完整的公司。如果人们在厨房抽屉的角落里仔细找一找,或者打开过世的母亲留下的箱子发现了印花,他们还是可以拿去兑换。

“大部分印花交易公司早已消失不见,但蓝筹印花仍然存在,也保留了很小一部分印花业务——兑换1961~1962年间发行的印花,”巴菲特解释,“我们保留了这家小兑换公司,还有一本很漂亮的目录,提供的价值和之前的一样。”

他和芒格决定把蓝筹印花公司一直开下去,只要他们认为还会有相当数量的未兑换印花出现。想到伯克希尔成为了那些曾经为争取在公司分一杯羹而斗争的小商家一生中最好的投资,他们就心花怒放。

从他们开始买入蓝筹印花到这家公司并入伯克希尔的这段时间里,巴菲特和芒格缓慢而稳妥地巩固了他们的合伙人关系。从来都没有一份书面的合同来定义他们合作的条款。芒格和巴菲特只是凭着信任一路向前。

“对我们这些成为律师的人来说,”温迪·芒格说,“从他的经商生涯中学到的宝贵一课就是不要和自己不信任的人做生意。如果没有信任,经济条件如何根本就不相干。大多数人只会考虑经济问题,认为当自己和一个不信任的人交易的时候合同会帮你把关。你一定要和高水准的人做生意——和他打交道的都是这类人。”

芒格也用这种方式说:“永远不要和一头猪玩摔跤,因为如果你这么做了,你们两个都会变脏,但是猪会乐在其中。”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
[美]珍妮特·洛尔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三版


本文摘编自《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作为伯克希尔的灵魂人物,查理·芒格51年年复合增长率19.2%,成为投资奇迹的创造者。本书作者通过对芒格本人、家人及密友长达三年的近距离了解和访谈,重现了芒格从律师成长为具有深刻洞见的投资家的人生经历,全面展现了芒格的投资和人生智慧。作者曾8次参加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5次参加威斯科金融公司股东大会,并对33位相关人士进行了44次采访,书中75%的资料为首次披露。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本书,现在下单还有优惠。





按照下图,添加星标⭐️不再错过《财经国家周刊》
觉得内容不错
来个“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
看完不吐不快,就给我们留言吧
留言点赞多有惊喜 


    关注 财经国家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