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校长”唐江澎:粗放式的野蛮的应试模式最需要改变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教育太过关注学生的生存本领,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生命价值...



我觉得
我们今天的教育太过关注学生的生存本领
而严重忽视
了学生生命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
摄影
/本刊记者 杜玮


本刊记者/杜玮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不久前在两会委员通道上的一段发言火了。他说,“孩子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是孩子只有分数,就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

唐江澎的“出圈”不是偶然的。从1980年开始,他在陕西洛南县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1993年,他来到无锡,进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从2006年起任该校校长。十几年间,在他的带领下,锡中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一所明星中学。在外人看来,锡中最大的特点,是在升学率长期居于无锡市前两名的同时,素质教育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3月13日,作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的唐江澎,在锡中校史博物馆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唐江澎理性分析了当下的教育现状,并解码了锡山中学的成功之道。
正常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包含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
中国新闻周刊:锡山中学开了很多选修课,比如有击剑、口述史学研究、哈佛演讲与辩论等,开这么多选修课对学生提高高考成绩有用吗?

唐江澎:非常有用。第一,我们强调建构了面向大学专业大类的课程体系,实际上是想把大学里典型的学习方式来引入高中。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们对大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特质有深入了解,使他们从“为分数而学”这种单一的学习动机转变为“为爱而学”。当一个人明确了为什么而学习、我今后想做什么的时候,学习的动机是强大的、持续的。

其次,我们已经超越了那种简单的活动课程,而是强调选修课的学术品性,让学生基于真实、具体的情境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比如,一个学合唱的孩子,需要撰写关于他所唱的曲目、曲作家,所演唱的风格流派方面的论文,这是一种综合性、跨界的深度学习。虽然这与高考没有点对点的对应关系,但它涵养式地促进学生整体实力的提高。

最后,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节奏也会控制得比较好。

中国新闻周刊:以高考升学率这个指标来衡量,锡山中学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除了过去二十多年几轮课改起到的作用外,有没有采取一些应试的举措?

唐江澎:在有考试存在的情况下,应试是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不但要应试,而且要科学应试、高效率应试。我把应试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粗放式的野蛮的应试,这种教学行为要投入大量人力,搞体力消耗战,老师累,学生也累,但成绩并不见得提高,这种应试模式是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要超越的应试的第一层次。

我们要从不讲效率的应试,转向有效率的应试,或者叫比较科学的、精准的应试。这就是应试的第二层次,它有两个特点,学生考得好,且学习负担在合理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实现了这一点,第三层次的应试是,学生除了学习,还有生活,还可以得到其它各方面的充分发展。我们的教育要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成绩很好,但是也能唱歌、能奔跑,还有时间投入到社会关怀中去。

面对升学考试,当下的学校必须应试,但应试应建立在科学的应对且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它的问题是把学校教育全部活动都绑在应试的战车上;而素质教育这个词现在也被广泛误读,所以我也不太想用素质教育这个词。我觉得正常的素质教育,必须包含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因为没有分数的素质教育是经不起推敲的,那不是素质教育。学生连最重要、最基础的学习都没做好,怎么能叫素质全面?一个学生什么都好,就是成绩不好,那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更希望用的概念是“分的教育”还是“人的教育”。

中国新闻周刊:一个锡山中学的学生考了600分的高分,那是因为科学的应试拿了高分,还是因为他唱歌、跳舞成就了高分?

唐江澎:这个道理很简单。用我们陕西一句谚语来解释,叫“辣椒一行,茄子一垄”,各有各的价值和作用。在数学课上,以有效的教学来提高分数,这是数学教学必须承担的功能。它对于升学、对于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重要的、必须的。但人也需要发展感性素养。在少年时代感性素养发展的黄金期,如果不培养,一辈子补不回来,所以这也是重要的、必须的。我们不能说唱歌、跳舞促进了升学,但如果唱歌、跳舞并没有妨碍学生取得高分,为什么不唱歌、跳舞呢?

成绩上不去,我们一定要去找问题,其中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参与其他活动过多,但也别进行不正确的归因。
要关注在百年跨度里能不能出有创造力的人
中国新闻周刊:锡中能办这么好,学校所在的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是不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唐江澎:对。我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就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地区财政支持的能力。无锡惠山这个地方,不要说和我的老家陕西比,就是和国内任何地方比,财政能力都是很强的。惠山现在的人均GDP已经达到27000美元,所以我经常跟老师们说,我们现在是已经实现中国梦的区域里办学。这样的地区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国内其他地区是不一样的。

第二,在江苏省范围内,具有我们这样财政支持条件的学校大约有三四十所,我们不是江苏最好的,学校硬件设施与江苏省内很多学校相比并不占优势。

第三,钱投在哪里?20年前惠山区撤市建区时,37岁的我就成为区政协副主席。我可能在区里的话语权、影响力要比一般校长大一点。学校最初建设的投资是3.7亿元,之后游泳馆和击剑馆一共投入5700万元。学校现在投入的主要方向在课程方面。我们学校共有11个课程基地,每个课程基地省政府会投入200万元,地方政府出资200万元,我们学校自己再出200万元,这为学生创设了专业化、精致化的学习环境,为我们现在的课程变革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支持。

中国新闻周刊:在这样不唯升学率、注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下,老师和学生会焦虑吗?你会焦虑吗?

唐江澎:我们不能对焦虑作出不正常的解读,老师的焦虑就是责任心的体现。焦虑是肯定的、正常的。中国教育大环境在此,任何人概莫能置身其外。

中国新闻周刊:锡山经验可复制吗?可复制的是什么,不可复制的是什么?

唐江澎:我们从来没想过要把自己作为一种典型,也从来没想过要创造一种经验,更没指望过让别人去复制,或者我们去推广。我只想一件事,我们的教育必须是促进学生在学业与学术,品性与品位,适应力与胜任力各方面均衡而充分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看今年的分数,我们还得关注在百年的跨度里面,能不能出伟大的科学家,能不能出有创造力的人才,能不能培养一批对学校有深厚感情、给社会带来温暖的那种普通而善良的人。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教育太过关注学生的生存本领,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生命价值。

教育应告诉孩子,你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看你为社会做了什么,看你是怎样被需要的。否则,我们未来社会的幸福度会受影响。我们民族发展的方向绝不是把孩子都培养成极端的、为了一时目标可以放弃一切的人。

应试、考分,是不争的事实,你改变不了,你唯一可以改变的,是在学校不强化它,比如说不在教室里张贴成绩、不由高到低公布分数。

中国新闻周刊:老师和学生怎么评价你?你怎么评价自己?

唐江澎:我不知道老师与学生们怎么评价我,但是他们肯定会觉得我用了很大的定力,来保持我们学校这种教育的氛围和状态,也用了很多办法来给他们营造更好的工作或学习条件。

值班编辑:王琳
欢迎关注中国新闻周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北方遭遇近十年最强沙尘暴,或进入新的沙尘暴活跃周期


    关注 中国新闻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