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体育和美育更难“均衡”

 

只要有差异,就会有不均衡。...



1

总觉得相比语数英,体育和美育更不容易弥合差距。

和几位家长讨论“副课比例提升是不是有利三四线孩子逆袭”的话题,结论是“不利略多于有利”:

大家仔细想想,语数英这种东西其实是比较刚性的,考核的标准也差不多,决定差距的主要是老师的水平,而互联网多多少少是在弥合这种差距的,比如你真对孩子的语文老师不满,觉得有的老师连篇总结都写不好,可以找到我教作文——

但体育和美育就搞不定。

体育是跑跑步扔扔实心球吗?如果我告诉你,它需要专业的运动学健康学兼具统计学和医学,还需要装备,你是不是接受?

不是每个人都明白。

现实是,有的孩子穿着破球鞋在跑步,有的孩子已经全副武装在打网球了;有的孩子骨裂了都得自己处理,有的孩子扭伤时有专业队医……

美育是画几张画练几个字吗?如果我告诉你,它需要了解美术史要多看展要多和大师交流,你是不是接受?

也不是每个人都明白。

现实是,有的孩子拿着笔依葫芦画瓢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跑到家门口的达利艺术展了……



语数英这种“资源不均衡”,多少是有弥合可能的。哪怕只有一张破书桌,但只要家里通电有网,老师负责,自己有意愿,总能赶上一些。

但体育和美育的“资源不均衡”,光靠“通电有网”是解决不了的。如果它们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增加,那现有的师资力量、人文环境,甚至城市建设的差距就会显现出来。

在网上看到有些三四线城镇的家长对“减主加副”的倡议很认同,觉得“哎呀总算不要那么拼命补英语了”“我们数学老师的水平太差了”……

却唯独没有想到:无论是硬件环境,还是师资力量,副课的差距很可能比主课更大。

2

还有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总觉得一线城市孩子娇生惯养身体不行,乡下孩子皮实身体好。你看奥运冠军不少就是“苦出身”。

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不是一线孩子身体不行,而是不太愿意吃竞技体育的苦。跋山涉水并不会让身体变强壮,吃得好点儿很可能更管用。

不要扯什么埃塞俄比亚出长跑明星,从平均值来说,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就是呈正相关。吃的好一点,运动保护到位一点,场地多一点,优秀教练多一点,体育自然就强一点。

第二个误区:总觉“减主增副”,课外补习就少了,经济压力就小了,孩子也轻松了。

是啊,英语补习可能是不便宜。但你得知道,英语家教的价格,比起美术家教、书法家教、钢琴家教这样的美育家教,篮球教练、乒乓球教练这样的体育家教,很可能低得多得多。

单单一套正牌装备,就足够“增负”。

不要谈什么“勤能补拙”,除非天赋异禀,否则,王二舅在水泥地上教A三步上篮VS职业教练包了CBA篮球场教B运球,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体育和美育,其实更关乎地区发展情况,也更费钱。

3

只要想着公平公正,那就需要有量化的考核,只要有量化的考核,就要面对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挑战,考验着老师的水平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

体育和美育的挑战,其实比语数英大得多

在教学上,它更偏向于“手把手指导”,远程的老师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就格外依赖既有师资的水平;在环境上,它更需要“熏陶”的力量,如果一座城市经常有名家光顾,有体育赛事,孩子能轻松触达美术馆游泳馆,相关的教育就会有效得多。

如果只是机械地比个体格,临摹几个字,那它依然不是素质教育;如果想把它做成素质教育,那它所带来的先天差距,也会来到人们的眼前。

它确实是“综合素质”,但可能也是另一道天堑的开启。

教育资源均衡——

从来没那么容易。

一个背景声——

只要有差异,就会有不均衡。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哦


    关注 灰鸽叔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