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满篇废话?大家的笑点是越来越奇怪了

 


小年说: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诸如鹦鹉学舌的操作,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玩梗的语法

在作者看来,重复说重复的话,其实暗藏着幽默的逻辑看完本文,能在评论区造个句吗?

推荐给你,静夜思
满篇废话?大家的笑点是越来越奇怪了
来源:壹读 | ID:yiduiread
作者:蓝饼
过去说废话,人家要骂你是九曲桥上拖毛竹拐了半天弯,啥也没说清

现在说废话,人家能回敬一句更没用的: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呵呵,我不仅损,还能把你逗乐

更有人发明了废话武器的加强集合版



好家伙,上次看到这么有用的评论还是上次了!

为啥例如听君一席话,胜读一席话,你搁这儿搁这儿呢这几款当今的爆款评论金句,明明看起来很弱智无厘头,连谐音都算不上,也没有递进......光靠重复说过的话当个复读机就能收获这么好的笑果,如今的搞笑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非也
01
搞笑就是重复


其实在搞笑界里,重复的地位向来不容忽视

关于重复的作用,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评论搞笑就是重复

无论是国内外的喜剧电影肥皂剧综艺节目还是脱口秀相声等,这条金律几乎无差别地出现在所有的场合你叫他前后联系也好埋梗call back(字面意思是回叫信号,脱口秀术语,就是对前面提到某事物的呼应,话题形成闭环)也好,本质上都是重复先前出现过的内容重复梗的魅力不分国籍 

美国网球传奇阿加西(Andre Agassi)在他的自传网中也用上了重复这个妙招来自我调侃

阿加西在书中描写自己退役前最后一站比赛,由于严重的伤痛经常要使用一种叫做可的松的药物,比赛准备非常艰难,然而他的孩子们最关心的却是他退役后家里能不能养条小狗

阿加西就用调侃的口吻自嘲道,也许那条狗应该叫可的松,让读者又想笑,又感到心酸

日本搞笑双人漫才组合超级马拉多纳在 2017 年的 M-1 漫才大奖赛第一轮上使用的段子,也充分体现了埋梗的笑果

田中作为装傻(装傻,日本漫才术语,类似于对口相声中的逗哏)模仿联谊会上的场景,戏说见到的一位女生长得像螃蟹,武智(吐槽,相当于捧哏)在一旁配合吐槽:

田中:您长得好像那个,螃蟹

武智:螃蟹?那会是张什么脸? 

这个比喻本身并没有形成很大的爆点,反而是梗的重复引发了观众的爆笑

田中:炒面还剩着呢.来猜拳吧!

武智:直接让给女孩吃吧喂

田中:我赢了!我吃!

武智:你还赢了,真让人生气.

田中:(一边吃)那女孩怎么老出剪刀呢?

武智:不是你说人家像螃蟹的吗?
02
重复即差异?


也有人要说了,诶不对啊,我记得六小龄童大师说过,艺术最忌讳的就是重复?

事实上,大师所说的重复,是指在表演艺术创作当中不分情况和用途的简单重复要是孙悟空啥时候出场都跟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动作一样,未免也太单调乏味了些

搞笑段子中的重复并非简单重复,绝不是复读机那么简单 

柏格森曾说:将行动和事件安排得使我们产生了一个幻象,认为那是生活,同时又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那是一个机械结构时,这样的安排便是滑稽的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由于种种巧合或者设计,一个事件的结果没有按照我们所一贯拥有的因果或概率的逻辑发生,却按照另一种莫名其妙的逻辑发生了,从而我们感到了讶异和滑稽

重复的效果正是如此突然的回溯让人摸不着头发,整件事首尾呼应,呈现出一种戏剧感和设计感,真好像变成某种机械结构了

因此无论是埋了五分钟才回收的梗 ,还是诸如我直呼我直呼这样简单直接模式的重复,都是试图制造一种你预想之外的逻辑发展

常见废话梗的笑点也是如此

当我们听到听君一席话,自然而然想到胜读十年书,再不就是高数还得挂之类的调侃,但是很难想到竟然还能接续上一句的重复,听君一席话,就是一席话,这个重复就变成了和预想结果之间的差异

重复的笑点恰恰在于差异,这是不是够悖谬的? 
03
 幽默的形成机制失谐


其实幽默的形成机制当中,差异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差异也被称为失谐,指的主要是幽默语句与听者预想的不和谐

林语堂先生在论幽默中,也谈到了两点幽默形成的要素:

第一条,是所谓预期的逆应,即笑话中一段出人意外的下文;

第二条,幽默要求有一种距离感和优越感当嘲弄的对象与自身利益相关联时,人是不会发笑的;看到别人跌倒自己却发笑,这笑就来源于一种优越和距离因此越宽泛,越笼统的幽默,越能避免让听者产生被针对的感觉,从而达到效果

而重复梗,往往就应了这条要求:一方面重复出现的出人意料,另一方面避免直接辛辣的讽刺,保持和听者的距离感这两点当中,又属第一条更为核心 

科学家们则试图从人的脑部活动来印证失谐的作用

尽管目前对幽默的概念还有诸多争议,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幽默的产生和理解都与失谐(Incongruity)有关:例如有逆心理常规,出现和期望不同的或者相反的因素,也就是让感受者感到惊讶(surprise)的因素

在幽默加工理论中,失谐-消解论的双阶段模型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认可 

该理论认为,幽默的认知加工,需要第一步,先探测失谐,紧接着第二步,在重新评价并消解失谐也有三阶段理论认为在最后还存在一个情绪加工的环节,也就是我们获得幽默的愉悦感的环节

脑科学家们常用的方法是观察人在幽默材料刺激下的脑电位变化(专业术语 ERP,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以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来进行研究研究者们通过具有不同心理意义的刺激材料,引起被试者脑电位的变化,从而得以观察到脑部活跃区域,从而论证刺激材料和脑电位活动之间的联系

在幽默感的测试当中,人脑的前额叶区域和颞顶区域被激活,前者被推测与幽默加工中的失谐的消解有关,后者作用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有研究认为该区域与失谐消解有关  , 但也有研究认为该区域与探测失谐有关

而杏仁核被认为与幽默加工中的情绪体验有关,也有研究显示同失谐探测有关

那么.说了半天,连科学家也不能肯定失谐就是幽默加工的主要机制呗

没错,我就是搁这儿搁这儿呢 

总之,幽默是个复杂的东西,人脑也是个复杂的东西对于幽默感产生的生理机制,科学家们还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任何绝对化的结论都是武断的,不过失谐-消解论在目前而言是一个对幽默感产生的合理解释

网络上流行的重复梗,不过是众多失谐式幽默当中的一个例子,也许哪天用的多了,大家也觉得乏味起来

细究起来,废话梗尽管没有什么清淡笔调或是独特之见,算不上机智妙语更说不上品味或者意境,但也够得上幽默的门槛了

人们重复着重复的笑话,是偶尔的自嘲和调侃,猛然看到,哈哈一笑,也就罢了 
THE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
壹读(ID:yiduiread
投稿·合作:yesi@cyol.com
(邮件后请附联系方式)
睡不着,聊几句


    关注 中国青年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