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6年,我如何将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文 | Chris long(龙秀文) 某IT集团原广州分公司总经理

来源 | YouCore(ID:YouCore)

工作16年以来,我受到过很多质疑:



我刚做项目经理时,经常被新客户质疑:能否换个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这么年轻的小姑娘怎么可能做好项目?

等开始带一百人以上的技术团队后,又有客户直接找老板:不懂技术的女领导带队,调动得了这么一大帮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吗?

再后来担任分公司总经理,因为我不懂全盘运营,又没有营销特长,公司开始动荡不安担忧未来,只有老板一个人看好我的潜力力挺
可我每回也都扳回了局面:


做了两年项目经理后,我依然还像个小姑娘,可却经常是客户点名指定的项目经理人选

我管了三年的技术团队,招募新人提拔骨干为集团培养的总监是各区域中最多的,还从新开拓的项目中沉淀出了行业领先产品

我带的分公司,从0开始组建营销团队,开拓了两个行业的业务线;带领部门经理建立排兵布阵的统筹管理意识和掌握战略技能,一年后各职能部门即使离开我也自转得不错
为什么哪怕拿到的是一手烂牌,我最后也能打成王炸呢?

归功于下面4个做事逻辑:

  • 向外借力
  • 聚焦当下
  • 克服完美
  • 逆风成长
向外借力
我刚工作时,有人给我洗脑:一定要多交比你厉害的朋友,学会借力,借助他们的经验会比你自己从零开始摸索节约很多时间,也少走弯路

虽然觉得有点功利,但我还是听话照做,只要碰上有讨论的场合,我都会去观察在讨论中比我厉害的人

他为什么会这么思考和表达?

他有哪些适合现在的我学习的优点?
这些优点对应在我的工作上可以如何做呢?

这样的模仿效果出奇得好

每次我加入一个新的项目组合时,大概花3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可以把重要客户项目经理项目组中核心成员一些能借鉴的工作方法学过来

向外借力帮助我在职业生涯中没碰过天花板,因为不同时期的难题,在及时找高手解惑和助力,都及时消化了

后来自己研究学习原理后,才知道原来我的这个行为,就是很好地利用了专家和新手有区别的原理,直接跳过了新手的很多认知盲区
如何才能更好地向外借力呢?有3个步骤:

  • 欣赏: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他人身上
新手常常底气不足,所以交流时会特别渴望得到认可,很容易忽略他人,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证明自己做得好上

所以借力第一步是,放下自己的观点,专注去听别人的发言;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你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

  • 聚焦:根据工作需要学习
只要留意,你就会发现榜样身上好的方法其实非常多,要都拿来学吗?

不需要的因为跟方法对比,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才是最稀缺的

你只需要聚焦当前的工作实际需要去学习

比如,你看到同事表达有条有理旁征博引,而你表达有些混乱,那你学习如何去提升表达逻辑就好了,没必要再去学习如何吸收知识

  • 迁移:在工作中练习
一旦从他人身上发现哪个方法有效,你就要持续找实际场景去练了

因为只有你持续深入地去练,方法才能够真正起到效果,最终内化成你的直觉反应


以我自己为例,我以前的目标感很弱,说话做事总是陷在细节

当我看到一位前辈以身示范分享过什么是成果导向思维后深受触动,在这之后的半年我都持续在工作和思考中,练自己的成果导向思维,包括下属跟我聊天,也引导他们用成果导向思维

后来,接触我的人都会说我目标清晰做事有规划
聚焦当下
人都是有好大喜功的倾向的

因此在现实中,我们很喜欢在头脑中规划未来:喜欢谈远大理想喜欢定年度目标

这本是件好事,因为有了美好的未来憧憬我们就更有爬起来追逐的动力了

但不幸的是,我们同时又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远期的目标因为无法马上看到明显的成果,于是我们又开始陷入内疚自责:觉得自己不行,开始恐惧自己下一份工作可以做什么,甚至担心总是这样虚度下去会不会被淘汰

但越是恐惧,就越是没有行动力

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在这种空想未来-现实失落-质疑自我-光想不做的死循环里打转

而高手则不会陷入这样的循环,他们会让自己聚焦当下-取得成果-更加积极-实现理想

这两种不同循环的关键就是能否做到聚焦当下,从多想转为多做
其实这个方法也不复杂,你只要做到以下三步即可:

  • 先做加法
允许空想,但你要找一个可以集中思考的时间,将大脑中想做的事情用白纸或者导图全部写出来,写得越多越好

这样一来这样可以清空大脑中的想法,释放大脑压力;二来也可以避免做这件事时总惦记着另一件事有没有做

  • 再做减法
当想法全部列出来后,你可以用逻辑归类分成工作生活等不同角色要做的事情

然后将即使不做当前影响也不大的事一一划掉,最后只留下三件必须要做的重要的事

  • 聚焦要事
最后,你再从中挑一件事情,定好当前的目标现状离目标有哪些差距,奔着差距全力以赴地去行动,直到把这件事情解决掉,你再接着做第二件事情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你破除干扰,还可以借助做成一件事来增强效能感,有动力继续去挑战下一个目标
克服完美


我以前做事总是想追求完美:

比如,给领导的汇报方案,我总想着要彻底琢磨透了再动手去写,结果往往是拖到最后一天还是觉得没有想透,于是只得拼凑赶工草草交上去

越难的工作,我在想上消耗的时间就越多,总觉得还不够好,迟迟不动手行动

这样的习惯一度让我焦虑得不行,因为手头积累的工作越来越多,即使搭上周六日,也觉得天天都在赶工,完全没有放松的时间

直到我开始破罐破摔,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了再说,没想到,以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做事,我的行动力反而一下子就上来了

还以写汇报方案为例,我原先满脑子都是汇报结果很重要,所以很容易陷入对结果的忧虑中,迟迟不敢下笔

但如果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就不一样了,因为对质量要求极低甚至是没要求,所以我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动手

比如我先只要求自己在25分钟的一个番茄钟内,文法质量都不用管,就是将能写的都一股脑写出来

这么粗制滥造的一稿出来后,我就发现我不仅不焦虑,而且我还发现了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于是我就再来第二遍的修改

第二遍修改好了后,我发现我的心情更轻松了,在这种轻松状态下对第三遍的修改又有了更多想法
以前焦虑得迟迟不敢动笔的汇报,不知不觉就做完了,而且质量比以前高了不少

其实,我们做一件事情常常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更多的时候是在做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线

所以在任务的启动阶段,我推荐你先克制住完美主义的倾向,抱着烂开始的心态先行动起来,你会发现结果就在迭代中不知不觉地更完美了
逆风成长


在乐观状态或顺境下,绝大多数人都是能够将事情做得不错的

但人跟人之间差距的拉开,往往不是发生在顺境之下,而是在各种挫折之中

很多人一遇到挫折,就容易陷入负面情绪

比如,我做普通员工时,领导批评时说重了两句,我就会持续放大委屈,陷在负面情绪中磨洋工:

一边是悲情戏的戏精主角:一会儿自我质疑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一会儿抱怨领导残酷无情不值得追随

一边是不断找放纵的机会,比如逛淘宝买买买寻求安慰;约朋友聊天八卦寻找短暂的快乐

这种挫折下的表现其实是极其影响工作效率和个人成长的,不过虽然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走不出来

直到我自己也做了那个被员工抱怨成残酷无情不值得追随的领导后,才发现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情绪应对方式

遇到挫折后有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如果在负面情绪产生时,能够以成果导向为中心指导后续的选择,将会产生更有力的行动
具体如何做呢?

你可以用下面几问来做自我教练,把情绪转化为行动:

  • 第一问:此刻,我有什么不好的感受呢?
  • 第二问:我不想要这个不好的感受,我想要什么呢?
  • 第三问:围绕我想要的目标,我该如何做呢?
  • 第四问:我现在要做的一小步是什么呢?
我就是经常用这个自我教练的方式,不断地激发自己思考当下的欲望,并将欲望跟工作目标关联起来,从而转化为当下可行的行动

比如不被领导认可时,我感受到非常失落的情绪,其实想要的是被认可获得成就感

这时候我会开始通过回忆自己做过有成就感的事情和好的方面,先完成自己对自己的认可,然后再去思考当下做哪件事情能够让自己重新找回成就感

这时候成果导向思维就发挥作用了,很快会有了行动策略,而不是陷在自我哀怨的负向情绪中无法行动
总结


有些人一直是普通人,而有些人成长为了高手,其中的区别其实并不大,主要就是一些核心做事逻辑的不同:

一般人喜欢高估自己,贬低他人;而高手喜欢向外借力,借鉴他人的优点快速提升自己

一般人总想畅想未来,想得很多做得很少;而高手聚焦当下,做得很多想得很少

一般人追求完美,迟迟不敢动手;而高手却能克服完美从烂开始,在迭代中成就完美

一般人顺境中春风得意,逆境中垂头丧气;而高手哪怕逆风,也能继续前进

如果你能在上面四个核心做事逻辑上有所改变,我不敢保证你一定能成长为别人眼中的高手,但我相信你的成长速度一定能翻上一倍两倍甚至是十倍

2021中国企业培训行业调研
正式开启!
动动手指,填写问卷
即可免费获得
2021中国企业培训行业报告


本文来源于YouCore(ID:YouCore)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2021月饼battle升级!阿里vs.腾讯vs.字节跳动vs.B站......

贵司的员工关怀,值得发一条朋友圈炫耀吗?

航天人神秘平台曝光,培训人你眼熟吗?

当华为与iPhone13撞生日,人们真正关注的是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