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街的小吃

 

作者:方郡雄浣大嫂的“肉丝面”
浣大嫂住下街大巷里,约五十岁左右,人很富态,经常笑容满面,在大屋坪靠...



点击题目下方平江乡友网,每日为您推送平江最新最有趣的内容

作者:方郡雄

浣大嫂的“肉丝面”

浣大嫂住下街大巷里,约五十岁左右,人很富态,经常笑容满面,在大屋坪靠黄塅那边的转角处开一小面馆,生意特好!

提起浣大嫂的“肉丝面”,那是无人不翘大拇指,小店面积不大,门口即是下面的灶,两口汤锅,一口煮面条,一口煮叫汤(即肉汤),叫汤锅内煮的有肥肉、精肉,有时也放上整鸡,总是滚烫滚烫的,汤面浮起油花,那时没有味精、鸡精之内的调味品,硬靠货真价实的“叫汤”调味,不下成本难有好味道,当时面条也是手工加工的,很容易涂汤,我们自家煮面条往往会煮成一碗面糊。

惟有浣大嫂的面,既清爽又清香。她在下面时,首先将洗干净的大碗一字排开摆放灶面,先放葱姜酱油,然后从叫汤锅内挽起一瓢叫汤放入碗内。叫汤入碗,冲起碗底的葱花,一层白白的肉油花,黄色的姜末,浮于碗面,加上酱油的亮色,升起一股浓浓的香味,这时你必然会馋涎欲滴。面条捞起放入碗中,一排排的面条整齐地铺上碗面,再盖上盖头,加上胡椒粉、辣椒粉等。醋由客人自调,有肉丝、鸡丝两种,当她把面条端到你面前时,包你馋相必露,又怎不狼吞虎咽呢?可也真是美味非常,特点是清爽、味厚、层次分明:它青的葱,白的油花,红色的辣椒,鲜的肉丝,色香味全,清清简简。不显得油腻,禁不住口水又来了。

向简的饺饵

每到晚上八点多钟,一阵阵梆筒声由远而近,那肯定是向简的饺饵担子了。


向简个子不高,约一米五左右,说话带点外地口音。他那饺饵担子做得很科学,用木板做成,一头是一个大提篮形式的高柜,四方形,面积不到两尺,三尺多高;上面灶台中间嵌两口铁皮锅,一口煮叫汤,一口稍大一点的盛清水煮饺饵;大提栏下面是劈好了的干柴,中间即烧火的灶。另外一头做得比较漂亮,规格大小高矮与大提栏式灶台差不多,它上面一格三面有车柱栏杆,一条干净湿毛巾盖着切好成四方形薄薄的饺饵皮,饺饵皮很薄很薄,有透明之感,一碟切碎的精肉末旁放着一小碟酱油,再就是一排调味品,葱、姜、胡椒粉等。下面有两间,一间为抽梯形,专放包好似蝴蝶形的饺饵。下面放盛饺饵的碗,梆筒挂在前面作灶用的后角上,他挑起饺饵担子,手中拿一根木槌,边走边敲打着梆筒,很有节奏感的梆筒声便飘向四街八巷,是当时长寿街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声音,据说曾赶走过挖壁盗贼。他的饺饵特点是:肉鲜、皮薄、味清,下锅煮肉丸后盛入碗中的饺饵一个个如透明艺术品一样,晶莹剔透,内面略带红色饱满的精肉坨,显露于面粉薄皮之外,引起你的食欲。现在已难吃到这种货真价实的饺饵了。

益麻佬的甜酒担和炸麻坨

说起益麻佬的甜酒(益麻佬并不麻,只是对他昵称),是当时长寿街的一大特色,他那个担子就与众不同,因他人高,有一米七左右,圆形篾做的,一头一大陶钵盛甜酒,一头即一大钵清水洗甜酒碗用,整日挑上街头。他的特点是一块竹板拿在手中,用一根竹削的竹棒敲击着竹板,特别响亮,还隔十多个铺面就听见那“搭着搭”、“搭着搭”的声音。只要他一经过,家有小孩的或老人家最喜欢吃他甜酒,我是经常的顾客,他那甜酒确实有特别的味道。白白的甜酒,用一块较大的玻璃盖在缸上,只要把玻璃一拿开,一股浓烈的酒香透入心肺,只见他一手拿着一个棕叶扎的拂尘,作赶走苍蝇用,用瓦瓢拌搅着甜酒,那香甜味就更浓了。入口有蜂蜜的甜味,这就是他的甜酒与众不同之处。

炸麻坨:现在要吃到他那时的炸麻它就难了!他的炸麻坨不是天天有买的,如果他做炸麻坨就摆在大屋坪买,配制好的麻坨胚子个头不大,黄灿灿的颜色,滚上一层芝麻。油料是关键,要用上等茶油去炸,火候要恰到好处,只要油锅内的油烧开后,将做好的麻坨下入锅中,一阵翻滚,麻坨慢慢炸开了口。那样子就象一张哈哈大笑的嘴巴!吃起来香甜可口,它最大的特点是酥软。

秋老桂的糯米糕和软油坨

秋老桂的油货摊摆在登仕巷,两只油货柜一只是有灶的,上面有两口铁锅,一口小锅与我们平时家用的炒菜锅一样,不过小些,是炒油坨用的。他那油坨炒出来以后,金灿灿的,一股诱人的香味钻入你的口鼻中,吸引着你的食欲,吃入口中软绵绵,既香又甜。我们小孩子总有种不知能吃几十个的感觉,唉!那时家里又能给你几个铜板去买啊。

他的糯米糕有两种,一种是三角形油炸的,它不放糖,一小块三角形的原料只要入锅一炸即膨胀开来,味道可口,香、脆、酥俱全;另一种则要换上平底铁锅,那种糯米糕不知是怎么做的,那颜色就是很特别,也是金黄灿灿。放在平底锅里贴煎,一把小铲边翻边压扁成圆形,压扁到手掌大小时,中间包上糖变成饺子形,不知他们做出的小吃怎么这么香,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更莫想吃到,那种小吃不带任何添加剂和调味品,就是粮食加糖和食用油,色、香、味俱佳的小吃,如今已被现代化的小吃食品代替了,是否进步了?很难说。

方生元的盐皮干

盐皮干,也是一种特色小吃,生元盐皮干很出名,纯粹是一种以豆腐制作成的小吃。它有大块、小块、条子干三种式样,大盐皮干三寸见方,小的只有寸许,条子干又叫豆腐坨子,只有大盐皮干每块都盖有红色方印。皮干胎子用鸡汤或骨头汤煮到味入皮干内加盐煮成,再用火烤成金黄色。它清淡可口,因它不含油腻,开口味,最受人们喜欢。现代也有人做这种形式的盐皮干,比较而言可差异不小。首先现代人加工的盐皮干不用鸡汤骨头汤,用味精,鸡精代替,原豆腐的加工过程也以机械替代,水质也有很大原因,因此吃起来总难找到老盐皮干感觉。



总之,长寿街的特色小吃,毕竟有它特殊原因。清末民国初,平术,红茶,产品外销,产销两旺,商贾云集,加上以后兵荒马乱年代,长寿街这一战略要地,经常有部队过往或驻防,留落的伤病人员较多。这些人都有在此落户,其中就有各地方的饮食品种带来在此发展,多种花样的小吃应运而生,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刘海粉饺子”、“美乐园”的面食油货、黄湘盛泡油饺子很受人们的喜欢。有的已有人继承发扬,大多数已经很难吃到了。这也是一种饮食文化的遗失吧。

(作者系长寿镇人,长寿诗书画协会会员)
每日为您推送最有趣、最让你耳目一新的内容。
长按二维码关注 平江乡友网


    关注 平江乡友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