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五子登科的故事

 

(钧瓷)五子登科的故事...



在钧瓷诸多的品种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造型,由六个葫芦组成,中间一个大葫芦,大葫芦的周围有五个小葫芦紧紧连成一体,这个器物的名字“五子登科”。说起这五子登科,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呢。

宋朝时期,有一个姓窦、名禹钧、号燕山的人,年轻时发奋读书,连年赶考一直未能考中。后来结婚成家,心灰意冷,已无意求取功名。他膝下有五个儿子,既仪、俨、侃、仲、僖,个个聪明伶俐。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们身上,决心教导他们成材。他让孩子们阅读自家丰富的藏书,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指导孩子们的学习,同时把他过去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失都讲给孩子们听,使他的几个儿子也一个个陆续等上皇榜。这件事朝野上下人人皆知,在当时传为美谈。

皇帝也听说了这件事,心想:“若是天下做父母的,都能像窦燕山那样教子有方,使子孙后代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为国尽忠,何愁我宋室天下不代代强盛?”为鼓励天下百姓都效法窦燕山,让世人都努力学习,勤奋攻读。有志于功名,皇帝就传下两道圣旨:第一,把窦燕山教子成材的事迹,编入正在定稿的蒙学读本《三字经》里,流芳百世;第二,做一件永久性的器物,来纪念这件事,并限期半年完成。丞相接旨后,立即去办。第一件事,丞相让主持编写《三字经》的大臣去办,很快就办妥了。所以, 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字经》里有了这样几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但第二件事,婆费思量,限期已过了一个月,丞相还没考虑出来。在选用什么材料上,丞相一直拿不定注意。

有一天,丞相正在书房里静坐沉思,门官来报,说是专管进贡瓷器的官员来访。丞相一听,眼睛一亮:对呀,这件永久性的器物何不做成瓷器呢?瓷器是放不坏的,而且又美观。他赶紧吩咐门官让那官员进来说话。在宋代,有“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每年都要向皇宫进贡一定数量的瓷器,供皇帝御用。丞相当下就决定选用瓷器来做纪念品,并且要用钧窑的瓷器。他选定钧瓷有两个原因:一是窦燕山名叫禹钧,丞相博学多才,马上联想到出产钧瓷的阳翟(今禹州市)是大禹的故乡,那里还有大禹之子夏启即位大亨诸侯的遗迹“古钧台”,心想,用钧瓷做纪念物品可能是天意。二是钧瓷晶莹玉润,五彩斑斓,名列五大名瓷之首,不像其它瓷器色调单一。丞相命贡瓷官在限期以内,烧制出有寓意的钧瓷贡献给皇上,完成圣上旨意。

贡瓷官领命后,不敢怠慢,出相府马不停蹄,星夜直奔烧制钧瓷的阳翟城而来。到窑场后,马上命人按皇上旨意赶制。当时官府办的御用钧窑场就在人烟稀少的阳翟城的东北角,钧瓷工匠们选用吉祥葫芦来完成这一使命,形状是中间一个大葫芦,周围有五个小葫芦互相连成一体,五个小葫芦代表五个儿子,大葫芦表示科举。葫芦不但可以用来辟邪,而且有“千秋万代(蔓带)”的寓意,正合皇上“永久性”的旨意。窑工们紧赶慢赶,昼夜不停的干,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精雕细刻做成了坯,又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烧焙,终于在最后一天烧制出了一件精美的窑变钧瓷珍品。

贡瓷官小心翼翼地把这件钧瓷用绢布包了一层又一层,又是马不停蹄,星夜直奔京城,进皇宫亲自奉给皇上。皇上睁眼一看,只见六个宝葫芦闪闪发光,紫红色的釉面上泛出点点绿斑,煞是好看,而且选材适当,寓意深刻。皇上看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丞相、贡瓷官及工匠们,并御赐这件钧瓷叫“五子登科”。五子登科的名称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一直沿用到现在。


    关注 禹州市炉钧张瓷业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