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元气论概述(一)

 

一、书画元气论概述吴昌硕曾强调:“画者以气为先。”他说过:“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










一、书画元气论概述

    吴昌硕曾强调:“画者以气为先。”他说过:“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

潘天寿在评吴昌硕的画时说:“实在昌硕先生不论诗、书、治印等,都以气势为主。”

杜甫在《奉先刘少甫新画山水障歌》中有句说:“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在书画艺术方面流行着很多关于气的说法。如:阳刚之气、阴柔之气、凛然之气、峻跋之气、气韵生动、元气淋漓、法备气至、神完气足、浩然正气、书卷气、金石气、山林气、英雄气、清逸之气、俗浊之气。又如:神气、生气、骨气、力气、士气、爽气、奇气、逸气、清气、精气、豪气、大气、灵气。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气的论述。

庄子:“通天下一气耳。”

明王廷相:“天地万物不越乎气机聚散而已。”

王充:“天禀元气。”“元气者,天地之精微也。”“天之动行也,施气也,体动气乃出,物乃生焉。” “人禀元气于天。”“人禀元气而生,含气而长。”“夫人之所以生也,阴阳气也。”“人禀天地之性,怀五常之气。”

宋张载:“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古人认为太虚即气。

元者,原也,初也,首也,本也,源也。元者,原始,初始,根原,本根。就其物质属性而言,有根原之源,原始之因,本根之精,初始之能的意思。依此解释,气即化生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基础,也是人的肉体生命得以产生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

气既是宇宙之原始形态和基本物质构成,又是万物生成的原动力,又是精神文化所赖以产生的基础和载体,而且精神文化本身也是气。这就使气在中国成为最大又最小,最具体又最玄妙,最可感又最难测,最有生命力的范畴。元气说是古人对宇宙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解释,是中国哲学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经数千年思辩的卓越成就,是宇宙本体论的一个命题。



元气运行,化生天地,产生无机世界。天地交泰,化生万物,产生有机世界。人禀气而生,禀气而长,产生了生命的高级形式——人类。人类靠天地自然生存。经过长期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漫长过程,人以取之不尽的宇宙元气为自己的养料,发展了自身,培养了自身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器官,使精神世界无限丰富和充实,能够胸罗宇宙,吐纳元气,思接千古,挥洒天地,创造真力弥满,大气磅礴的艺术作品。

总而言之,气是对世界实在性的最高概括,类于近代哲学中的物质。气又是对世界形而上学哲理性的最高概括,类于传统哲学中的道。它是一个概括力极强,概括面极大的范畴。既有形而下的物质具体实在性,又具有形而上的精神概括抽象性。它既有物理学性质,哲学性质,又具有生理学性质,心理学性质,论理学性质,审美学性质。在艺术美学中,既表现对象的生命性质,气韵气象(艺术客体),又表现艺术家(艺术主体)个性能力及生命精神,还表现艺术作品(艺术喻体)内部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外观的效果。



中国绘画的造型与构成不局限于某种物象形态的简单摹写。而着重于主体在创造行为过程中对天道元气的契合与神化。使主体由被动层面,从物象外表的诱惑而上升为对天地之灵的对话。使画面与主体,主体与自然相应相顺,形成无为自然的呈现状态,使绘画创造具有一种特殊的生命律动性。任何失去气的通导作用都将导致物象彼此之间的分离,从而使生命趋向于僵化与死亡。

因此,中国画的真正奥义就在于对气的探求和表现上。任何一个中国画画家对气如果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他就不可能真正领会中国画之三昧和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来。气化论是中国哲学文化的核心,故论画必能知气理。

书画家梅墨生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即是道——理——气论,而气为中国思想的核心词。气之一字,足以囊括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成为解密之钥匙。说中国尚气,说中国画画气,说中国画以气为生命,似乎并不为过。”

图文来源于网络,佑墨堂整理。


    关注 佑墨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