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思科普与Embraco的合作

 

1870年前后,巴西接纳了大量德国移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思科普与Embraco的许可协议存续期间,后者的许多雇员来自纯粹的德国家庭。这就使技术转让极为高效,许多人际关系也由此建立起来。...



思科普“朝华陆拾”之七

学生亦对手

早在1960年代,思科普就开始调研在巴西建厂的可能性,但没能找到一家可靠又具备盈利基础的工厂。直到1971年6月,一家名为Embraco的公司签下了授权许可生产PW压缩机的合同。生产没有即刻启动,而是延迟到1975年春天。

与Embraco的协议最初并未如预期而进展。那家工厂的质量水平远不及思科普的标准,因此时任质量经理的Hans Kirk被派驻巴西三个月。他回忆说:“我们不得不整顿质量,也确实那么做了,然而,整顿质量的同时也难免‘授人以渔’。”能效法规促成技术转让

此前提及19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对压缩机能耗影响甚微,但北美市场1983年出台的严苛法规造成的影响截然相反。法规包括对所有冰箱加贴能源标识的要求,这被视为能效优化的发端。

为确保美国及加拿大的市场份额,思科普与竞争者们都针对紧收的政策采取了重要行动。当然,在北美市场获得的知识也可以用于开发适用于欧洲市场的220V 50Hz型号。

基于惠而浦集团关闭其在美国的压缩机工厂,三方谈判于1981年进行:

  • 思科普提供技术(包括北美市场的能效优化的FR项目、中南美洲市场的热带及商用项目)
  • 惠而浦向Embraco提供资金并采购其能效优化的产品
  • Embraco负责建立生产基地


有关FR压缩机设计、应用、质量、生产的谈判相当激烈,与Embraco就该项目的许可协议最终于1983年达成一致。协议期的最初三年,大量技术机密传送至巴西城市若因维利。



碧藤·柯劳森夫人在巴西Embraco公司签署许可生产协议。

昨日重现

1983年7月,资金到位,思科普监督支持下的试验性生产启动。

公平起见,这里需要插叙一点背景:Embraco相对年轻的组织结构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德裔员工。1870年前后,巴西接纳了大量德国移民,Embraco的许多雇员来自纯粹的德国家庭。这就使信息交换极为高效,许多人际关系也由此建立起来。

Hans Kirk说:“他们学习能力很强,我们也是好老师——也许太好了——因为一旦授权许可,就相当于自动生成一个竞争者。这是我们销售的第一份完整许可,换作今天,我们的处理很可能不同。”

随着Embraco规模与技术渐强,双方的联系减弱了。1991年合同到期时,双方已成竞争关系。思科普深知,展开合作即面临潜在风险,因为这正如30年前与泰康的故事。

Hans Kirk认为授权给Embraco是个失误:“对最强竞争对手知无不言是个失误。后来成为Embraco高管的Ernesto Heinzelmann是思科普的技术经理Knud Roelsgaard一手栽培的。但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有能力时没有买下这家公司。曾经有多次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否则今天它就在我们麾下了。”

谈及许可,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一点:一份许可协议对授权方也是一种激励——厉兵秣马,而非坐享其成。(待续)

关于《压缩机经营——一项工业传承》

思科普“朝华陆拾”系列故事编译自一本名为 The Danfoss Compressor Business 的书,它最初由丹佛斯在丹麦诺德堡于2008/2009年间出版,有丹麦语和德语两个版本。感谢丹佛斯支持思科普将其翻译为英语版本。

关于思科普

思科普公司是先进的压缩机制造商,致力于开发和支持提升能效的产品和技术,活跃于家用制冷、轻型商用制冷,以及直流制冷领域,业已开发出一系列适用于碳氢制冷剂如R600a、R290的压缩机产品。思科普前身为丹佛斯家用压缩机,自2010年起归属于德国AURELIUS集团。



回复“6006”,收阅 直流制冷缘起1977年——思科普“朝华陆拾”之六


    关注 思科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