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诞辰155周年:季羡林笔下的泰戈尔(三)

 

看完季羡林先生写的这篇文章,我想,你定会像我一样,迫不及待地拿起泰戈尔的小说来阅读。...



在文章《我所知道的泰戈尔》(二)中,我们知道了泰戈尔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还有着画家、小说家等多重身份。也许是泰戈尔诗歌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人们对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飞鸟集》《园丁集》等诗歌作品上,却在不自觉间淡忘了他的其他身份。今天,我们随着季羡林先生,来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伟大的泰戈尔。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文/季羡林



我现在来谈一下我对泰戈尔的短篇小说艺术风格的一些体会。

在艺术风格方面,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首先就表现在单纯的结构上。在他的许多短篇小说里,故事情节的开展仿佛是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浑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匠心经营的痕迹;但是给人的印象却是均衡匀称,完美无缺。就说法国的莫泊桑吧。他的短篇小说在艺术风格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但是,在结构方面,特别是在开头和结尾处,总给人一个惨淡经营的印象。舞笔弄墨的朋友都知道,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最难写好。在中国古代,曾有许多关于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佳话和轶事流传过,原因就在这里。泰戈尔处理这个问题,有他独特的手法。我先举几个例子。

《河边的台阶》是这样开头的:“你要是想听过去的旧事,你就坐在我这个台阶上。你听,那微波起伏的流水正在低声诉说哩。”

《愚蠢的拉姆卡那伊》的开头是:“只有那些愤世嫉俗、喜欢小题大做的人才会说什么古鲁巧龙临死的时候,他的妻子正在自己屋里和人斗牌。”

《古莉芭拉》是这样开头的:“古莉芭拉——她在衣裳的折痕里,在她颈项的转侧、双手的移动里,在她忽疾忽徐的步履韵律里,在她叮当的脚镯和清朗的欢笑里,在她的声音和瞥视里,仿佛都涌流着漫溢在她周围的旺盛的青春。”

这些开头都不一样,但都各极其妙。仿佛阳朔的群山,拔地而起,却一点也不勉强。至于结尾呢,那就别有一番风味了。

比如,《是活着,还是死了?》的结尾是:“这一夜整整下了一夜的雨,到天亮也没有停,到中午还在下。康塔宾尼的自杀,证实了她先前并没有死。”

《还债》的结尾是:“这回,拉依巴哈杜尔要二万卢比的嫁妆,并提出条件:先付钱,后举行婚礼。”

这些结尾都是干净利落,猝然而止,言尽而意未穷,很耐人寻味。这样的头尾,加上中间的单纯的布局,在平淡中给人深刻的印象。


《泰戈尔小说》
第二个特点就是形象化的语言。一般说起来,在早期的小说里,泰戈尔笔下的句子几乎都是平铺直叙的,没有过分雕饰。但是,在简单淳朴的句子堆里,说不定在什么地方会出现几句风格迥然不同的句子,在整段整篇里,显得非常别致。

比如,在《太阳和乌云》里有这样的句子:“生活中的大事情抬起它们有力的头颅的时候,小事情也坚决地伸出它们饥饿的根须,要求在世事中占一个地位。”

《美丽的邻居》里有这样的句子:“真事就像一块磐石,堵在那儿,情感没法流露出来;想象可以为自己打出一条路。”

《我们给您加冕》里有:“而当这些少女轻启朱唇讥笑他的时候,正像是红丝绒的刀鞘露出了雪白的刀锋,这个倒霉的家伙这才发现自己的错误,赶忙道歉。”

在《履行了的诺言》里我们读到:“但他那辆未来的自行车的轮子依然只是在烟雾迷蒙的远方依稀可辨的一点点影子,而他准备献给未来的新娘的那束花环甚至连一点点影子都还看不见。”

在《四个人》里,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那一天终于到来。叛逆的粗糙的硬壳,在晨光照耀下悄悄地裂成四片,自我牺牲的花朵钻了出来,向着天空扬起带露的面靥。”

这些句子都是十分形象化的、诗一般的句子。读了以后,给人以生动活泼的印象,如果满篇全是这样的句子,当然会让人感到厌烦;浓得化不开,使人吃不消。但是,在许多平淡无奇的散文句子中,偶而夹上一两句,就会打破文章的平板与单调,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如果允许我打一个比喻的话,那就是一池平平静静的春水,风乍起,吹上了几条皱纹。水面的平静虽然被破坏了,却增添了一些美、一些生气。


《泰戈尔短篇小说精选》
第三个特点是比拟的手法。这一点同第二个特点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我先举两个例子,然后再加以说明。

《法官》里有这样一段:“被一片朦胧的深绿树叶笼罩着的远远的海岸像仙境那样美丽,可是一上了岸,它便不再那么迷人了。从她那与世隔绝的孀居生活看来,社交世界似乎是一所充满欢乐的神奇的花园。”

在《姊妹》里,我们读到:“这种她以前所未曾意识到的爱,忽然以轻柔的乐声惊醒了她。她仿佛溯溪而上,遨游了一大段路,两岸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的楼阁和郁郁苍苍的丛林;但是在已经幻灭了幸福的希望中间,她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处。”

第一段是描写一个十五岁就守了寡的少女的心情。她年轻,不懂什么世故;但是对外面的世界却抱着一些幻想。这种心情描写起来是会费一些笔墨的。泰戈尔用遥远的海岸这样一个比拟,又简单,又具体,给人的印象还生动深刻。第二段描写一个同丈夫同居十六年一旦分离的妇女想念丈夫的心情。这种心情也是很细致很复杂的,描写起来,也要花费不少笔墨的。泰戈尔也用形象化的语言,来一个比拟,就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这种精炼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文学大师的短篇小说集:泰戈尔卷》
第四个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描绘。在描写风景的时候,泰戈尔不像许多小说家那样长篇大论,他只寥寥几笔,就能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在这一方面,泰戈尔是有独到之处的。但是,这还不够。他笔下的风景往往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与故事的情节,与主人公的心情完全相适应的。用一句中国现成的话来说,就是“情景交融”。

比如,在《弃绝》的开始有这样一段描绘:“这是帕尔贡季初的一个月圆之夜,早春到处吹送着满含芒果花香的微风。一只杜鹃藏在水塔边一颗老荔枝树的密叶中,它不倦的柔婉的鸣声,传进了慕克吉家一间无眠的卧室里。”

这是多么美妙的月夜呀。屋里的一对夫妇也正在相亲相爱,沉醉于幸福里。到了结尾的时候,女的正给自己的公共赶出家门,男的愁绪满怀。这时候外面的风景怎样呢?

“在月圆之后的第五夜——那一夜是黑暗的。没有鸟叫。水塔旁边的荔枝树,看上去像颜色不那么深的背景上的一道墨痕。南风像一个梦游者似的在黑暗中盲目地飘荡。天上的星星,想用不眨眼的警醒的眼光穿透黑暗,来窥测深奥的秘密。”

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情绪互相呼应。《太阳与乌云》里面有许多描写自然风景的地方,都可以根据上面提出来的这个看法去看。开头第一段关于阳光和云影的描绘并不是为描写自然风景而描写,它也是同故事中的情节密不可分的。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小说里也可以找到一些。这样做有什么好呢?我觉得,这样做可以把人类的幸福与灾难、内心的快乐与悲哀同大自然的流转变幻结合在一起,使二者互相烘托互相弥补,可以增添艺术感染力。有一些作者喜欢连篇累牍地描写风景,这风景又同故事的情节没有多大关系,结果就是浪费笔墨,降低艺术感染力。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不喜欢长篇大论描写自然风景的。在必要的时候,他也只是寥寥数笔,就画出一幅自然图画。但是笔笔都打中要害,有时候也同故事情节相衬托,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在《故乡》里,主人公走进家门口的时候,“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只是寥寥十几个字,我二十多年前读过,到了今天还一点没有忘。其感染力之大也就可以想见了。


《泰戈尔精品集:小说卷》
最后一个特点就是抒情的笔调。虽然我并不认为泰戈尔的抒情诗是他最好的作品。但是,我不否认他抒情的才能。他不但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到处流露出这种才能,这种抒情的气息当然也洋溢在他的短篇小说中。有一些短篇小说,像《河边的台阶》《素芭》等,本身就像是一首抒情诗。在其他短篇小说中,也到处可以找到抒情的诗一般的句子。这种例子太多了,我只能举出几个来。

在《法官》里,我们读到:“她觉得蓝天随着她内心的涟漪在颤动,整个宇宙正围着一个芬芳的核心展开了花瓣。”

在《四个人》里,我们读到:“师父不再唱下去。像熟透了的黄金色的果子在空气中散发着香甜的气味,歌曲的余韵荡漾在笼罩海面、漂浮天际的黄昏的静穆里。”

此外,还有整段的文章都像是抒情诗,我们读了以后,宛如身临其境,听到故事中人物的歌声,嗅到芬芳的花香。当我们读到:“他的心情就像一阵晚风,在心爱的花丛中嬉戏,轻轻地把她摇到这边,又摇到那边,想使她活泼起来”的时候,不跟读一首抒情诗一样吗?


《泰戈尔小说选》
以上谈了五个特点。因为我考虑得还不够周到,这些特点可能还不能完全概括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然而,把这五个特点综合起来,总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印象。我说“综合起来”,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分析开来,我们就很难说,哪一个特点是泰戈尔所独有。只有综合起来,才构成泰戈尔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泰戈尔这种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有国内的影响,也有国外的影响;有今的影响,也有古的影响。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民族传统的影响,这里面包括古典梵文文学和孟加拉民间文学的影响比较突出。在形象化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方面,古典梵文文学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在结构方面,孟加拉民间文学的影响比较突出。泰戈尔的许多短篇小说很富于传奇故事色彩,这也是同民间文学的影响分不开的。总之,泰戈尔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有他自己的独创,也有继承和发扬。无论如何,这种艺术风格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的。

艺术形式当然离不开内容;但是我们这里专门谈的是艺术风格。至于这种风格同内容的关系,是在本文范围以外的,我就不谈了。
(本文完)
季羡林国学讲堂秉承季老遗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扬“大国学”精神为已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敬请关注季羡林国学讲堂,我们将为您定期推送季老的文章、传记、独家轶闻和季羡林读书会动态,普及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拓展大国学的视野和胸怀。



季羡林国学讲堂

季羡林书友会

QQ群号:262398364
投稿邮箱 goodeditor@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季羡林国学讲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